戰爭的詩意和殘酷,它都有!

2020-12-26 紅顏秀影

2020年的歐美劇集,

並不缺乏高分之作,但也逃不開「套路」設定。

比如《后翼棄兵》

將時下最流行的喪母創傷、孤兒領養、女權意識、精神束縛、友情拯救、天才女主的成長和自我救贖,

雖然好看又燃情,但依然是程序編的「好看」,過於匠氣,少了些靈氣。

相比之下,一些小眾作品,反而更加亮眼,

或是生猛,或是有一種青春靈氣,或是有著小語種國家天生的異域情懷,

雖然沒有流水線上美劇的大製作,但是新穎才是制勝的關鍵。

比如小眾的德劇《暗黑》、或是《如何在網際網路上賣MH藥》,

都透著一股禁慾迷人的德式氣息,即使理性、冷清,又有一種網際網路新新人類的另類生活態度。

另一部亞馬遜年底自製的青春劇《荒野》也是完全跳脫了主流美式青春的套路,

將一群年輕女孩扔在荒島上做社會實驗,你以為是荒野求生版「小時代」,

但這些末日求生的女孩有著強大的求生技能和內心,

完全不是互撕、痴情的故事,而是一種強大的生命力,以及敏銳的直覺嗅出。

原本,戰爭反恐題材算是美劇裡的一個熱門,

但是在《國土安全》等佳劇之後,這個類型就沒有什麼提氣之作了,

美劇的drama、跌宕起伏,女主角carrie細膩又神經質的表演;策反、叛國、特工……

這麼多好看的元素集聚在了一起,其他的同類型劇想要確實難度不小。

2020年,擅長迷你劇的hulu也打造了一部戰爭驚悚劇:《無丁之地》~

跳脫了《國土安全》的戲劇性,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真實,

我們所處的究竟是哪個世界,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認知真是太局限了,巴黎文藝浪漫,而相隔不遠的敘利亞卻膠著慌亂。

年底,一整年都混混沌沌的HBO竟然來了一部戰爭劇情題材的以色列劇集:

《淚之谷》~

不同於《無丁之地》的那種一邊繁華,一邊動蕩的世界分隔感,

HBO這部以色列劇,全員素人演員,戰爭場面也全部實景拍攝,

沒有美式文化入侵的強戲劇性,真實、殘酷、恐懼、荒誕,

哪有什麼拯救一國的特工,多得是戰場上一無所措的年輕人。

在1973年10月6日,在猶太教一年中最神聖的一天:贖罪日,

以敘利亞和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發動了突襲,幾乎佔領了以色列,

《淚之谷》的故事通過戰爭中的三個角色展開,他們被拋棄在戰爭的中心,無法回家;

他們不是拯救國家的英雄,只是戰場上平凡的、也會恐懼的士兵。

《淚之谷》裡的戰爭場面和所謂的特工兵、情報特工,

有點顛覆我們的觀影經驗,或者說提前設想,以色列的防軍士兵們,有些神經兮兮

完全沒有國產神劇或者美國電影裡戰士們的視死如歸、高尚情懷。

劇集一開始就是一個捲髮、戴著眼鏡、神經兮兮的情報工作人員,

總是神經兮兮的分析自己竊聽的情報,一直對發動戰爭有著近乎神經質的警惕,

就連敵軍上司的調情電話裡,都能被他監聽出友軍撤離戰爭發動的消息;

然而,隊友們都把這個神經質、極其警惕的小子當做神經質,畢竟馬上就是贖罪日了(相當於過年),大家都歡歡喜喜的準備慶祝......

既然戰火成為了日常

那麼《淚之谷》裡自然就沒有那種戰爭爆發前黎明夜之前的寧靜、或者安靜的幾乎不正常的夜晚裡的騷動,

有的只是被大家當做跳梁小丑一樣的情報員的沒有依據的警告。

沒有《私生子之戰》那樣儀式感滿滿的戰前喊話、估測對方實力;

沒有美國戰爭片那樣的個人英雄主義;

普通士兵、情報員將一切當做日常一般,大概會在心裡默默祈禱「千萬不要發動戰爭」,

而這一切都是前哨。

戰爭的發動當然是猝不及防的,

正當情報員還像瘋子一樣拉著坦克兵不讓對方走,一方無奈一方瘋狂的掙扎時,忽然一個炮彈就在腳邊落下了,

看,還沒時間驗證「真理把握在少數人手中」,戰爭就直接又殘酷的開啟了,

這才是戰爭的要義:哪有什麼燃情的戰前喊話,或者是變裝秀一樣的戰前準備,戰爭都是沒有絲毫預告的開啟了。

狼狽、慌亂、雜亂無章,神經質的情報員,近乎發瘋一樣的緊張和害怕,

這才是普通民兵的縮影:

「完了完了,他們會來這裡,會來截取我們的情報,我們會像烤肉一樣被串死」。

沒有充足的準備,士兵們只能硬著頭皮上,哪有什麼美式英雄主義的勇敢奉獻,在《淚之谷》裡幾乎每一位士兵都是緊張又害怕的。

留名歷史的戈蘭高地戰役,

沒有皮特的《狂怒》裡火光四射、激烈宏大的一隻坦克幹翻納粹一個營的盛況,

上彈裝彈的緩慢、卡殼的窘況,那些不經意和失誤以及被突襲,才是戰爭裡讓人心在弦上的瞬間。

如此孤立無援的應戰,看似是英雄主義,更像是一種別無選擇的無奈;

所以,當後人過分解讀戰爭時,我們加入詩意的幻想,認為是熱血燃情,而實際上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多想別的,

籌備歷時十年,沒有現代好萊塢的英雄主義,而是真實的贖罪日戰爭的危機四伏;

全劇希伯來語,沒有美式視角的入侵;各種戰爭裡的窘態真實完完全全展現在眼前:誤傷友軍、PTSD……

一群毫無準備、後無援軍、各懷心事的人組織了十二隻坦克出發,然後呢?

悲壯但驚人,真實又客觀,

HBO真是不拍小語種劇,一拍就 挑了個最難的題材,還拍出了史詩感。

相關焦點

  • 戰爭題材詩篇無數,這個詩人筆下的戰爭最殘酷
    戰爭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如果說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還不如說是製造戰爭。同類動物之間也有爭鬥,但它們一般不會以消滅對方為目的,而且不使用武器,只要一方認輸爭鬥就結束了。只有人類才會有組織有計劃地大規模殺傷同類,即使戰敗投降的俘虜也會遭到無情屠殺,人類之間的戰爭最為殘酷。
  • 戰爭殘酷還原!《決戰中途島》終極預告片發布
    戰爭殘酷還原!《決戰中途島》終極預告片發布 影片也曝光終極預告及海報,在呈現激燃恢弘戰爭場面的同時,以多位歷史人物的視角呈現戰爭原貌,傳遞給觀眾血肉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動人的情感。據悉,為幫助演員找到歷史感和真實感,影片大部分場景都是在二戰歷史建築中實景拍攝。而棚拍的部分,更是將場景道具原尺寸復刻,力求達到真實呈現。
  • 用長鏡頭帶你看透戰爭的殘酷
    ————1917這是一部關於滅亡與拯救的電影,這類題材是經典戰爭電影的核心矛盾。在競爭激烈的頒獎季裡,這部《1917》無疑是除去《寄生蟲》外的最大黑馬:不僅在多個獎項評選中飽受影評人的青睞,更是在第七十七屆金球獎上爆冷拿下「最佳劇情片」與「最佳導演」,並收穫10項奧斯卡提名。
  • 對越反擊回顧:看到最後戰士犧牲的樣子,才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對越反擊回顧:看到最後戰士犧牲的樣子,才體會到戰爭的殘酷戰爭的殘酷,我們難以想像,隨之而來的是流血犧牲,家破人亡。因為一場戰爭所要付出的代價,我們難以定論。中越戰爭的慘烈程度,只有看到最後戰士犧牲的模樣,才能感同身受。中越戰爭到底有多麼殘酷,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僅僅幾天時間,我軍便順利進攻到越南重鎮諒山。越南的諒山北臨山嶽,南接平原,堪稱越南北方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 俄格戰爭被稱為是現代最殘酷的戰爭之一,你們有去了解過嗎?
    說起戰爭這個詞,許多人可能聯想到的是古代白袍將軍面帶神鬼面罩,手拿長矛大斧,騎著高頭大馬衝鋒陷陣,身後跟著幾千小兵的場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一個發生在現代的戰爭。參戰雙方-南奧賽梯人和喬治亞,喬治亞原本就是蘇聯的一份子,位置處在黑海的東邊俄羅斯下半區。
  • 韓戰志願軍犧牲了多少人?真實數字曝光,揭示戰爭的無比殘酷
    這場持續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戰爭規模大,許多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參戰,參與戰爭的人數非常之多。來自美國的人數就達到了百萬,而來自中國和朝鮮的總人數已超過兩百萬,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一百多萬。經過中朝漫長而頑強的奮戰,消滅了超過100萬敵人,其中包括約39萬美軍。被我國擊落的敵機數量巨大,沉沒的艦艇數量也不少,特別是所繳獲的各種敵方戰略物資數量龐大。但是在韓戰中,中朝之間的人員傷亡也很大。那麼,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了多少人呢?
  • 玩了這些現代戰爭遊戲,你會對戰爭的殘酷有更深刻的認識
    也許是人性的黑暗,或者是人類好鬥的本性,人類發展的歷史總是伴隨著無盡的戰爭。對於和平年代中的我們來說,除了生死的殘酷之外,各種戰爭的背後似乎都有刺激和神秘。戰爭的歷史痕跡也可以在文學、電影藝術和許多藝術或商業形式中找到,如此大量的戰爭題材作品讓我們對戰爭形式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有了深刻的認識。
  • 馬丁·伊登——詩、詩意、主義與創傷的義大利
    ,兩人對彼此的思想互有影響。傑克·倫敦所處的年代正是美國社會從資本主義階段向帝國主義階段演化的時期,大資本家壟斷了各行各業,底層無產階級受到殘酷的剝削且毫無反抗之力,社會主義思想在工人階級中得到廣泛傳播。傑克·倫敦對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有切身體會,也迫切渴望改變社會現狀。但在幾種思想理論的交鋒之中,出於歷史局限性,他能夠看出問題,但始終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最終遁入了個人主義虛無之中。
  • Fatezero:非進行不可的殘酷的聖杯戰爭!
    沒有人,沒有任何人,任何事物能夠阻止聖杯戰爭的發生。一般情況下,每隔60年便一定會發生一場殘酷的,血腥的 聖杯戰爭。如果不考慮晚婚晚育之類的因素的話,基本上每次固定參加聖杯戰爭的三大家族都有三代人的時間來為這一次聖杯戰爭做準備。
  • 紅白玫瑰,有的時候它代表的不僅是鮮花,有可能更是殘酷的戰爭
    眾所周知,美國最大城市紐約其實最初叫新約克,那麼以此類推,必然有一個老約克的城市才對。其實沒錯,老約克這個城市的確存在,它位於英格蘭北部,創立這個城市的主人曾在英國歷史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是英國紅白玫瑰戰爭的主要人物之一,紅白玫瑰也不是鮮花物種之間的傾軋,而是英國王室不同分支之間為了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你死我活的戰爭。
  • 《喬喬的異想世界》暖心治癒 用溫情揭露殘酷戰爭
    分享到: 原標題:用溫情揭露殘酷戰爭
  • 10部反映越南戰爭的影片,帶你感受戰爭的殘酷
    全片對戰爭的描寫和思考遠勝大部分戰爭片,但真正母題是:文明的黑暗面。用了大量隱喻和象徵,以表現主義的筆法揭示了人性的瘋狂。多彩煙霧、華格納、戰場衝浪、沒落莊園、祭壇等意象滿是荒誕與非理性,影片技術與內涵均登峰造極2、全金屬外殼這是一部先讓你熱血沸騰,捧腹不已最後再讓你啞然失聲的電影。
  • 豆瓣8分,這部獲坎城大獎的戰爭片講述了一個殘酷的往事
    相信很多人會想到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麥可.哈內克等,但答案是英國導演肯.洛奇,不算周邊和技術獎項,肯.洛奇光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就高達17次,2次斬獲金棕櫚獎(2006年的《風吹麥浪》和2016年的《我是布萊克》),2次評審團大獎,這個記錄可謂前無古人恐怕也難有後來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風吹麥浪》獲獎那年的評委會主席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王家衛導演。
  • 以孩子的視角展現戰爭的殘酷——淺評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巨大的鐵絲電網隔開了倆個同齡的孩子,一個衣著整潔,對世界充滿探索欲,而另一個穿著條紋睡衣(囚服)的男孩在陽光下低著頭,像一朵病了的向日葵,他們沒有差別, 他們都純潔,善良,對自己的父親十分仰慕,他們也不應該有差別,可是戰爭卻帶來了差別,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了那場戰爭的悲劇
  • 直擊心靈的5部伊拉克戰爭電影,揭露戰爭的殘酷
    結尾意料之外,更是雙方對外戰爭關係上的一次進步或轉折。2.《12勇士》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2001年911事件後一支美國特種兵小分隊被派往阿富汗山區執行任務。為配合阿富汗地形和攻敵戰略,特種部隊們駕著馬匹化身騎兵隊,在險惡的山區追擊敵軍,一連串生死交鋒的激烈戰爭一觸即發。3.《鬣狗之路》故事發生在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塔利班反政府武裝組織的總部就設在這裡。阿富汗戰爭爆發以後,北約軍隊屯兵坎大哈,加拿大作為北約成員國也參與其中。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拋開戰爭的殘酷,理解才是本片的核心
    在一場感恩節橄欖球公開賽表演的過程中,比利經歷了自己人生中最榮耀的一天,但比利的內心卻充滿了掙扎與悲憤,而之前所經歷的戰爭場景更是成為了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悲痛記憶。很多人都認為,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關於戰爭與榮耀的,但如果細心品味過這部電影,就會發現它只是借著戰爭與榮耀的外殼,來講述一個關於「理解」與「尊重」的故事。
  • 車臣戰爭到底多殘酷?40%的車臣人,在這場戰爭中消失了
    從地圖上來看,車臣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這個地方相當特殊,正好是出入高加索地區的咽喉要道,因此車臣雖然僅僅只有1.7萬平方公裡,對俄羅斯這個面積超1700萬平方公裡的龐然大物來說,卻有著極其特殊的戰略價值,不過車臣跟整個俄羅斯的關係,卻不是很好,雙方經常爆發戰爭。
  • 遠徵軍老兵憶往事:戰爭很殘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戰爭有時很激烈,有時很艱苦,遇到的危險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和日軍交鋒,我們幾乎百戰百勝,配得上『天下第一軍』的稱號。」在李承基充滿自豪的言語中,那段衝鋒陷陣的崢嶸歲月曆歷再現。要不是應對及時,恐怕全機100多人都將丟命。」到達機場後,李承基和戰友們脫掉灰色軍裝,從頭到腳消毒,沐浴更衣,換上一套由美、英盟國供應的全新美式軍裝。「當時是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從槍枝、火炮、車輛到電臺、電話、望遠鏡、罐頭食品、蚊帳、被褥等,幾乎都是美國造。」李承基說,「部隊夥食也很好,當時部隊給士兵發維生素片補充能量,吃一片可抵一餐,很能補充體力。」
  • 一戰法軍老照片:德國主要對手,戰爭很殘酷但舊照各個看著像油畫
    一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如此曠日持久、參戰國家眾多、傷亡損失巨大的亂戰,可以說戰火之中沒有贏家,即便是英國、法國這樣的戰勝國也是千瘡百孔、損失嚴重,這組照片就來自一戰時的法軍,戰爭很殘酷,但這些老照片坦白地將各個看著有油畫的風格。
  • 經典電影《黑鷹墜落》,讓觀眾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這是它的缺點,一波波槍林彈雨和血紅場面容易讓人精神疲乏,失去觀賞意願。然這亦是它的優點,省了支線、沒了矯情,毫無不堪負荷的道德批判,一切留給觀眾咀嚼體會。這是一部沒有主角,沒有英雄的戰爭片,更沒有所謂戰爭電影的反戰意識,但透過部隊的對白裡,倒透露出不同的訊息為何加入軍隊?不是因為喜歡殺戮,更非為了榮譽動章,而是為了弟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