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專業名詞背後有故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其實不難懂

2020-12-16 中國科普網

1月10日,中國科協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一如既往地,對於諸如「破解硅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結構」「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大量脫靶效應及其優化解決方法」等專業術語,讀者表示「很難懂」。但經過專家的講解,不僅專業名詞不難懂,中小學生們也能聽得津津有味。

「在去年舉辦的進展交流會暨青少年科普報告會上,很多孩子提出的問題說明動了腦筋,也消化了這些理論,很有思想,讓科學家們都很驚詫。」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秘書長王小寧表示,實際上,這些成果不僅是學術上的重大進展,也為我們揭示了很多生命科學的奧秘,理解它們並不難。

為了便於理解,科技日報記者梳理了其中有特色的幾個,講述其蘊含的生命故事,打破生命科學重大進展難理解的形象。

最陽光通透:硅藻「吃光機」結構被看清

除了陸生植物,水下的藻類也能進行光合作用,「吃掉」陽光,轉變出有機物和氧氣。其中最「成功」的浮遊光合生物當屬海洋中的硅藻了。

當選十大的「破解硅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結構和功能之謎」正是解答了到底是什麼精巧的結構,讓硅藻能夠「埋頭」在水裡還能進行光合作用?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匡廷雲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硅藻捕光天線膜蛋白,這「團」蛋白不僅能高效捕獲藍綠光、高效傳遞和轉化光能,還能夠起到光保護的作用。

首先要說明這是一「團」蛋白,就好像工廠機器,是有組合和流水線的。因此很多人形象地稱生物體裡承擔某一生命互動功能地蛋白為「蛋白工廠」,而學術上稱為「蛋白複合體」,因為複合體的組成很像樂高拼插,只不過零件是單個蛋白。

此次解析是超高精度的解析,類似於用一個幾百萬倍的放大鏡把硅藻上的「吃光機」零部件一個齒輪一個齒輪地看清楚。

硅藻的光系統II和捕光天線蛋白FCPII超級複合體的整體結構

「把蛋白質複合物提出來以後,我們用冷凍電鏡了解它的結構,它的結構非常複雜,包括70個蛋白質。」沈建仁說。這70個蛋白質「零件」卻與樂高零件完全不同,它不是規則的,而是枝枝杈杈的,電子云團互相作用,互相協同,完成了吸收光能把水分解成氧氣、轉移電子、釋放能量等一系列任務。

但要看清原子、電子之間的作用,冷凍電鏡只能看到個模糊的輪廓,就好像從千米高空俯視群島輪廓,要看到有哪些港口、怎麼吞吐運送「貨物」(電子)還需要更高的精度。團隊隨後用蛋白結晶衍射法將蛋白質複合物的結構精度做到了1.8埃(10-10米)的高解析度,原子直徑的數量級大約是1埃,在這個精度上每個原子清晰可見。

為什麼要對一個硅藻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團」大費周章呢?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給出答案:「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利用光能、化學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變成有機物儲存在體內的生命活動。海洋生態系統的低等植物每年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乾物質是2200億噸,人類每年的耗能僅僅佔這一總量的1/10。硅藻的光合作用貢獻了地球上每年約20%的原初生產力。它們之所以能起這麼大的作用,主要跟硅藻光合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密切相關。」

據介紹,解析的巖藻黃素已經用在減肥藥品中,並在推進臨床試驗。未來,這些看似遙遠的蛋白,究竟能在顯示生活中起到哪些作用,在人類體內又有哪些功效,期待更多的研究和驗證。

最親近自然:那頭麋鹿有一雙抗癌的角

提到鹿,人們總會想起它亭亭玉立,豎耳靜聽,一雙通靈般的眼睛警覺地望向前方,鹿角蜿蜒挺立頭頂。

這幅靜美的圖畫裡,其實是旺盛而獨特的生命活動——「鹿科動物有一個特徵,它是癌症發生率最低的動物,但它角上的細胞卻具有比癌細胞還旺盛的繁殖能力,是唯一能夠完全再生的哺乳動物器官。」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說,這個奇特現象背後的奧秘將和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

「我們進行的研究通過大尺度跨反芻動物的全部6個科、覆蓋大部分屬種的組學大數據分析,結合功能驗證,揭示了其中的奧秘。」王文說,「結果對於我們理解反芻動物的演化歷史,再生醫學、腫瘤生物學、睡眠紊亂和骨質疏鬆症等醫學研究,以及培育新品種家畜都有重要意義。」

「鹿角每天可以長1-2釐米,幾個月時間就可長成一個10公斤的大傢伙,比任何腫瘤長得都快。」王文說,通過組學的研究,他們發現鹿角細胞激活了大量的癌症基因,從而促進了自身的生長。

癌症基因被激活了,卻僅僅被「截留」在鹿角部位,不會擴散也不會引起其他癌症症狀,這又是為什麼呢?通過組學大數據的分析,研究第一次把鹿科動物低癌的現象和很強的再生能力聯繫起來。大量的抑癌基因,如p53通路的基因受到了強烈的自然選擇,可能與鹿科動物癌症發生率很低有關。這表明,鹿角再生能力和鹿的抗癌能力源於同一通路調控,了解這一機制,將會為再生醫學和癌症研究帶來新的思路。

聖誕老人的座駕馴鹿,生活在北極,那裡晝夜不規律也沒有陽光。「這和當代一些『年輕宅』們的生活環境有著很高的相似度,可它們為什麼沒有精神壓力方面的問題,也沒有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發育問題呢?」王文說,大尺度組學對比研究發現,馴鹿與晝夜節律相關的基因發生了突變,控制維生素D代謝的基因在自然選擇作用下,兩個關鍵酶活性遠高於其它動物,因此保障了其在低光照條件下依然能夠高效進行鈣代謝,促進鹿角的生長。

最具攻擊力:擊破結核桿菌緻密胞壁

一種曾經上市銷售的減肥藥被發現是結核桿菌的「毒藥」——「利莫那班(該減肥藥名稱)原來是針對人源大麻素受體CB1的拮抗劑,起到減肥作用,很難想像靶向人類蛋白受體的藥物也可以殺死結核桿菌。」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兵說。

那麼結核桿菌上什麼樣的「命門」被抓住了呢?膜蛋白「MmpL3」負責把細菌在細胞內合成的分枝菌酸前體轉運到細胞膜外,扮演著「傳送機」的角色,而這臺傳送機的動力來源於從膜外向膜內流動的質子流。

由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饒子和院士率領的科研團隊首次成功解析了這一關鍵蛋白MmpL3以及「藥靶─藥物」複合物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創新藥物殺死細菌的全新分子機制。他們還解析了利莫那班與MmpL3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從而證實了利莫那班會神奇地堵住MmpL3的質子內流通道,這種「封堵」與已知的結合模式大相逕庭。

全世界目前有約1/4的人口被結核桿菌感染,由於愛滋病與結核病的交叉感染以及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經產生了嚴重的耐藥結核病,針對結核桿菌的新藥靶點的發現以及新藥研發迫在眉睫。新機制的發現為新型抗生素的研發、解決全球日趨嚴重的抗生素耐藥問題開闢了一條全新途徑。

研究發現,抑制劑小分子都靶向MmpL3蛋白的跨膜區,直接「封閉」該蛋白的質子內流通道,破壞MmpL3工作時的能量供給,造成這臺傳送機「癱瘓」。為了設計更有效的抑制劑,研究團隊還利用計算機「虛擬篩選」技術,對成藥庫的藥物分子進行了篩選。這才發現減肥藥也是結核桿菌的「毒藥」。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張佳星

編輯:吳桐

審核:王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

相關焦點

  • 專業名詞背後有故事 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其實不難懂
    專業名詞背後有故事 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其實不難懂 2020-01-15 16:21:56 來源:光明網  |  作者:佚名 |字號:A+ | A- 1月10日,中國科協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發表於頂級期刊並產生廣泛影響的科學發現入選。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主辦單位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秘書長王小寧教授主持發布會,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康樂院士,入選項目負責人饒子和院士、匡廷雲院士、隋森芳院士、喬傑院士等生命科學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等30多家媒體的記者出席新聞發布會。
  • 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今日揭曉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劉丫)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10日在京發布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破解硅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結構和功能之謎」「實現哺乳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能力」等入選十項科研成果。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的「邪惡之心」
    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十大進展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的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產生。此次共有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
  • 前沿|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
    此外,地球上演化出現生命的現象,也不能排除地球引力的影響。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在軌道上的微重力實驗加以解決,從而發現物質之間及生命現象的本質規律。本文介紹這些方面的基礎知識,之後引入相關重大前沿科學問題。一、如何模擬微重力環境1.
  • 【一院一品】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上善若水 生命之光
    上善若水,意蘊綿長;生命之源,厚積薄發!四十載立志報國,蝶變煥新;二十載建院徵程,催人奮發!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始終秉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西遷精神,立足「四個面向」,高揚「四面旗幟」,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勇擔建設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學科使命,以開放、融合、創新的胸懷,緊扣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領域中的關鍵科學問題與核心技術,推動醫工融合、前沿交叉,昂首闊步書寫「生命」新華章。
  • 中國農科院發布十大科研進展
    中國農科院發布十大科研進展 2020-06-12 21:40:59   來源:人民網
  • 「Genetown」生命科學公司榜單出爐!有何最新進展?
    20日,BioSpace網站根據Genetown各大公司在2019年的收入數據發布了「Genetown」生命科學公司榜單。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榜單中位居前六名的公司最近都有何新進展。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波士頓科學公司
  • 李彥宏進軍生命科學 發起成立新公司「百圖生科」
    此前業內傳聞的「李彥宏將投資生物計算」一事有了新進展。9月25日消息,一家名為「百圖生科」(英文簡稱「BioMap」)的生命科學平臺公司正式成立。
  • 如何從0到1完成生命科學研究 | 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
    原創 bio kiwi biokiwi本文關鍵詞生命科學 科學研究 課題設計顧名思義,生命科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生命的科學。但如何從0到1完成一項生命科學研究呢?因此,生命科學的研究殊途同歸,只不過是以不同的尺度和方式來探究生命的奧秘。例如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也同樣可以用類似的方法論來解構。截圖自微博提出問題——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有什麼樣的功能,其背後的機制是什麼樣的?
  • ...但是對於遊戲的劇情中很多難懂的名詞,關於這些特殊名詞不少...
    距離小島秀夫操刀的新作《死亡擱淺》推出後已經過去了數日,很多玩家都已經開始玩起了遊戲,但是對於遊戲的劇情中很多難懂的名詞,關於這些特殊名詞不少玩家都不懂具體的意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死亡擱淺特殊名詞解釋一覽,希望能幫助玩家理解劇情。
  • 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20-01-15 來源:教育部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22屆,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
  • 啟德教育《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報告》:計算機科學為十大專業之首
    計算機科學為理工科留學十大專業之首,數學專業申請佔比持續上升 理工科留學熱門專業有哪些?2018-2020年啟德留學客戶服務數據顯示,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申請最青睞的十大專業分別是: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數學、電子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建築學、生物科學、化學、土木工程、物理學與天文學、材料科學。
  • ——顏寧研究團隊成功背後的故事
    有夢想才有輝煌——顏寧研究團隊成功背後的故事來源:光明日報 2014-6-6 顧淑霞 鄧暉  葡萄糖,地球生物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它,究竟如何進入細胞?100多年來,多少科學家為之著迷。也許正是這些經歷,使他與同年級的同學相比多了一份成熟與從容,更有一份經過思考之後的堅定。師從顏寧讀博之後,鄧東快速成長,在《科學》雜誌發表的針對TAL effector特異識別DNA分子機制的研究成果,被2012年《科學》評選的年度十大進展重點引用,併入選201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我剛回清華不久,我的同事劉國松教授曾經跟我說過做科學家的三個境界,他的評論對我影響頗深。」
  • 河北省成功舉辦「藜麥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前沿技術」燕趙科學...
    2020年12月4日,由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國家半乾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中國作物學會藜麥專業委員會、張家口市農科院、京津冀藜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單位協辦的「藜麥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前沿技術」燕趙科學論壇在石家莊成功舉辦。
  • 解讀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27日公布「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實現星地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等成果入選。與時空連續的宇宙空間不同,「固體宇宙」只滿足不連續的分立空間對稱性,這就可能出現真實宇宙中不存在的新型費米子。在「固體宇宙」中尋找新型費米子是近年來凝聚態物理領域一個有挑戰性的前沿科學問題,也是該領域國際競爭的焦點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丁洪、錢天和石友國研究組與合作者,在上海光源「夢之線」和瑞士光源上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實驗技術,在磷化鉬晶體中觀測到一類具有三重簡併的費米子。
  • 首屆中港萬海生命科學論壇在鹹陽舉辦
    為響應國家號召,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共同推動基因與細胞治療行業的發展,由陝西中港萬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舉辦的「首屆中港萬海生命科學論壇—基因與細胞治療專題」發布會於2020年8月8日上午10點在鹹陽中港萬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一樓會議大廳舉行。
  • 中科院王樹濤研究員開講生命科學學院「『2020活力生命』論壇」第7...
    新聞網訊 7月3日晚,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王樹濤教授通過騰訊會議「大家在線」為廣大師生作了題為《仿生界面生物粘附研究最新進展》的學術報告,本次報告是生命科學學院2020年度青島大學「活力生命」論壇第7講(總第27講),報告會由生命科學學院劉愛驊教授主持,相關專業師生100
  • 《Nature》回顧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十大科學發現、最佳科學影像
    生命科學領域佔據了2020十大科學人物榜單的半壁江山。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民眾的生命安全遭受前所未有損害的一年中,科學和科學家精神讓他們走在抗疫的第一線,走在維護人類生命安全的第一線,再次向他們致敬!
  •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嗎?有沒有可能是另一種「開始」呢?
    古人是相信鬼神之說的,但不同的文明相信的程度不一樣,古代,科學沒有萌芽,產生這些認知不足為怪。自從人類建立起科學這個認識世界的方法論之後,對於生死觀有了新的註解。什麼是生?什麼又是死?在科學上,它們都是一個生物經歷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