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嗎?有沒有可能是另一種「開始」呢?

2020-12-14 科學船塢

自古以來,死亡都是不願提及的禁忌話題,人類天生的害怕死亡,害怕看到一切與死亡有關的東西。在人類的發展史中,誕生了許多璀璨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對於死亡的看待各有不同,有的認為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靈魂會接受審判,從而決定是上天堂還是下地府。在我國儒家文化中,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儒家文化對於鬼神之說,歷來都是敬而遠之,敬畏它卻遠離它。

古人是相信鬼神之說的,但不同的文明相信的程度不一樣,古代,科學沒有萌芽,產生這些認知不足為怪。自從人類建立起科學這個認識世界的方法論之後,對於生死觀有了新的註解。什麼是生?什麼又是死?在科學上,它們都是一個生物經歷的生命歷程。科學是一個大的學科,分支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我看還應該是物理學,生物學提到的各種名詞,究其本質,背後的原理還是物理學原理,比如基因突變、生物遺傳等,說到底還是物理學所探究的物理規律在支配著世界的運轉。

生命無非就是由眾多的原子組成,如果說非要給個數目的話,那就是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個,每一個原子的運行規律都由自然規律支配,它們之間產生的物理、化學變化就構成了人體、思想、意識。所以說,人是自然的、物質的,人死了之後呢,伴隨著火化,這些原子又有了新的排列方式,變成骨灰、氣體回歸到自然界中。意識、思想這些都依賴於人體的生命活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人體死亡了,思想、意識也就停止了。

著名的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薛丁格曾寫過一本書,名為《生命是什麼》,這本書出版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其中的許多觀點都是頗具有前瞻性的,他將當時最前沿的量子力學也引入了對生命的解釋中,生命的本質還是物理的。

有人說,人有靈魂。從我這個俗人的角度講,我對於靈魂這種說法也是敬而遠之的,但如果從科學的角度講,是不應該有靈魂這麼一個東西的。如果有靈魂,那麼靈魂就是一種超自然物質,不遵從任何已知的自然規律,否則就一定會被現代科學儀器探測到,無論它是人們幻想的純能態還是什麼態,只要它是現宇宙的組成成分,理應當遵從自然規律。

這就和著名的火龍說一樣,我車庫裡有條火龍,它是隱形的,噴出的火是冷的,碰不到它,也摸不著它,更看不到它,也無法用儀器探測到它,但是我就是看到了車庫裡有條火龍,你們看不到,說明火龍不願意讓你們看到。火龍一說從反面充分地說明了什麼是真正的科學,真正的科學是可以被證偽的。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也是每一個生物體必須經歷的過程。放眼於宇宙中,其實,無論是人類還是山川草木,亦或是一顆星體,它們都無法永恆存在,死亡是必然的,但是組成個體的物質還在,只不過它變了一種存在形式了,而原本依託於人體的生命活動而產生的思想意識,隨著生命活動的結束而停止。

文/科學船塢

相關焦點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科學家:人死之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
    文/仗劍走天涯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科學家:人死之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死亡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忌諱的話題,但其實死亡卻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得到的生命的終結。所以從這種角度上來看,即使人類對死亡避而不談,又能夠怎樣呢?最後的死亡終將會到來,所以面對死亡或提到死亡,應該要豁達一點。人類死亡究竟會去往何方呢?
  • 生命是不會終結的?死亡只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這是真的嗎?
    很多人提起死亡這兩個字感到特別的忌諱,每個人從出生開始便有很大差異,有的人出生在羅馬,自己卻出生貧苦的環境下,不過唯一公平的事情是要面臨死亡的來臨,其實我們對死亡避而不談,我們終究逃避不了自然環境的規律。
  •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還是另一種「開始」?聽聽愛因斯坦怎麼說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嗎?愛因斯坦曾給逝去的親友米歇爾家屬寫過一封信:現在他已經離開了這個陌生的世界,在我前面一點。這意味著什麼?像我們這樣相信物理學的人,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區別只是一個頑固存在的幻覺。
  •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其實也是開始,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樣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確實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其實也是開始,並且這不分「善惡」,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對於死亡之後的「開始」,沒有人具有富貴之分,沒有等級之分,同時也沒有傳統上說的
  • 死亡真的是人生的終點?三種假說,論證死亡只是另一種「開始」!
    意識消散、身體腐爛進而轉化為其它物質或者生命的組成單元,最終作為我們存在的證據只剩下一副枯骨。如果時間夠長,這幅枯骨也會在歲月之力的侵蝕下變成飛灰,消失於滄海桑田之中。從這點來說,死亡就意味著結束,意味著一個人生命的終結。但有人始終不相信死亡是終結,他們認為死亡之後還有世界。
  • 人類在未來可能會走向自我毀滅,以另一種生命形式存在
    可能有人會說了,人類是智慧生命,是有自主意識的,才不會幹這種腦殘的自我毀滅,事實真的如此嗎?根據一些科學家的說法,人類在未來有可能也會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看到這裡,有人會說了,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之後,工業的快速發展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快速惡化,未來生態崩潰,地球不再適宜人類生存,那不就是人類自己毀滅了自己嗎?
  • 每個人的終點都是死亡 就不要辜負生命贈與我們的大好時光
    我相信有無數的人和我一樣,打開那個話題只是想看看有多少人和自己一樣,還苦苦掙扎在生活的邊緣搖搖欲墜。自《東京女子圖鑑》之後《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強勢刷屏,儘管我沒有看過這一系列的電視劇,但我從訂閱號的推文裡大概摸索出故事的情節梗概。不管是戚薇扮演的陳可,還是王真兒扮演的羅海燕,能夠拿出來作為影視劇大肆宣揚,無疑都是「灰姑娘逆襲白骨精」的橋段。
  • 凝視死亡,讓生命更通透
    中提到一位親戚患癌,最近一年很少聯繫,我以為死神忙得忘記了角落裡的病人,但不久前還是收到了她過世的消息,早有心理準備,但心中依舊難免惆悵。死亡是人生完成的最後一件事,是人與世界的道別儀式,是生命走向另一種形態的必經之路,是肉體與世界抗爭失敗的終點,面對死亡,人們往往致以謙卑、恐懼、誠摯、懷念、悲傷的感情,摒棄所有的貪婪、欲望、狡詐和惡毒。死亡對生命的侵略殘酷無情。對逝者如此,對活著的人更是如此。
  • 生命為何一定要死亡,長此下去,最終能進化出永生的生命嗎?
    由此人類尋找地外文明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尋找宜居星球,也就是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存在的星球。其實地外生命很可能與地球生命完全不一樣,或許並不需要我們認為適宜的溫度和液態水。但時空通訊認為,宇宙中其他星球,不管與地球環境有多大區別,生命有兩點鐵定條件,就是必須具有自我複製和感知感覺的功能。否則就不能夠稱其為生命,也無法延續和交流,更無法創造出文明。
  • 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嗎?那為何愛因斯坦會說:所有的人都將重逢?
    人們之所以忌諱這個話題,無非是因為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死亡就是萬事萬物的終結。也許有一天,當人們發現死亡不是終點,只是一個階段的時候,就不會這麼畏懼死亡了吧。說了這麼多,我們先聽聽看科學家是怎麼看待死亡的。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不管是生是死,物質的本質都是粒子狀態。
  • 《路得記》是以死亡開始,以生命結束
    《路得記》是以死亡開始的。以以利米勒、瑪倫、基連的死亡開始的《路得記》,因路得與波阿斯相遇,最終以生命和盼望結束。以「死」開始,以「生」結束,這是路得在波阿斯外面與在波阿斯裡面的差異。耶穌裡沒有絕望,因為耶穌吞吃絕望,注入盼望。神時常在我們生活中,把我們遭遇的絕望改變成盼望。如果我們把心放在肉體裡,生活就只能以絕望結束。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我們會永遠記得你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我們會永遠記得你們每天的疫情動態一組數據是確診病例增幅在降低,一組數據是死亡人數在增加。悲傷和喜悅的心情天天交織在一起,這是一段難忘的記憶。誠然,有戰鬥就有犧牲!你們不懼死亡用生命追尋答案,奮力撕開黑暗的窗簾迎接光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哪怕前路荊棘滿地,無比坎坷,卻無畏地用傷痕、淚水和鮮血踏出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一度沉醉在物慾橫流的時代,這場突如其來的病毒,擦亮了我們被蒙蔽的雙眼。
  • 人死亡之後去了哪裡?愛因斯坦曾作出解釋,可能在另一時空!
    人死亡之後去了哪裡?愛因斯坦曾作出解釋,可能在另一時空!人類似乎天生就畏懼死亡,無論是那些壽終正寢的人,還是飽受病魔摧殘的人,只要提起死亡來都十分害怕。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敬畏感,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們對於死亡的未知。
  • 生命的另一種精彩活法,你知道是什麼樣的嗎!
    "我參加大鵬美術學院四合一繪畫近8個月,完全的小白,學習了素描,水粉,水彩,進步飛躍,已經73歲的我,終於找到生命還有另外一種精彩地活法玫瑰。晚年生活的充實,快樂,成就感填補了往日的空虛。
  • 《旅程終點》,一部被低估的戰爭片,唯有死亡才是旅程終點
    面對德軍增援部隊不斷乘著火車前來,敵方即將進攻的謠言在英軍中蔓延,吉米也受到威士忌不離手的長官斯坦霍普指派,前往執行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種會讓身處其中的士兵感到疲憊不堪,就算原本充滿熱情與戰意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消散,甚至因為巨大心理壓力而失去理智的處境,就是電影《旅程終點》主要在描述的主題。旅程終點評價好看嗎?
  • 地球生命結束的6種可能方式
    一個事實是,在宇宙中絕大多數星球都是不毛之地,而人類的家園——地球——也總有一天變得不適宜任何生命居住。當然,這一天離現在還很遙遠,很可能是在幾十億年之後,但也說不準是明天,後天,任何時候。下面是科學家認為地球生命結束的6種最有可能的方式。
  • 《旅程終點》影評:唯有死亡才是旅程終點
    面對德軍增援部隊不斷乘著火車前來,敵方即將進攻的謠言在英軍中蔓延,吉米也受到威士忌不離手的長官斯坦霍普指派,前往執行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種會讓身處其中的士兵感到疲憊不堪,就算原本充滿熱情與戰意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消散,甚至因為巨大心理壓力而失去理智的處境,就是電影《旅程終點》主要在描述的主題。《旅程終點》評價好看嗎?
  • 人類的進化有終點嗎?為什麼遲遲沒有變化?聽聽科學家的解釋!
    有什麼證據嗎?聽完專家解釋就懂了!通過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能夠知道關於生物進化的秘密,從中得知世間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斷進化,一旦停止了進化,那麼會逐漸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人類成為地球的「主人」不過讓大家好奇的時候,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很多霸主,像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年的時間,都沒能進化成為高級生命,若它們成為高級生命,或許就沒有現代的人類,由此可見,想要成為高級文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類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創建了屬於自己的文明和時代,主要因為還是受到了環境的「逼迫」。
  • 她為五人帶去新生 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新華社鄭州12月13日電(記者王爍)「看到了嗎,媽媽,您挽救了這麼多生命,我真為您感到驕傲!我感覺您還在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還在我身邊,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延續。」日前,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邊夢涵完成了母親的遺願,對其器官進行捐贈。
  • 一個瀕臨死亡的人,腦海中正在經歷什麼?科學家:會產生3種感覺
    以至於很多人一直對死亡都有畏懼的心理,哪怕談論都非常的忌諱,然而如果人類一直對死亡避之不提。就永遠也不可能戰勝死亡,從而克服對於死亡的畏懼心理。如果某一天人類發現死亡並不是一個人最終的終點,很可能死亡只是讓人換了一種方式繼續存活,只是在另一個不同維度的空間的時候,人類就不會像當下一樣,恐懼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