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長安區按照中央和省、市有關要求,認真構建心理健康組織網絡、培養專業人才、建立志願者隊伍、開展宣傳服務活動、培樹示範典型,引導居民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微笑港灣」陪伴學生健康成長
初冬的二十二中校園,處處整潔乾淨,環境溫馨怡人。走進位於3樓的心理諮詢室,「微笑的力量」五個大字首先映入記者眼帘。牆上一幅幅微笑照片精巧地環繞出一個大大的愛心形狀,在陽光和金色葵花映襯之下帶給人一種溫暖的力量。
「我們學校自1998年起就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各個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逐步摸索出一系列適合本學校本地區發展和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吳昊蔚是二十二中兩名專職心理教師之一。她告訴記者:「初一入學,我們就會設計專門的心理調查問卷,了解和掌握孩子們的心理狀況,發現潛在的問題傾向,結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師日常觀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幹預。」
為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所必須的場地條件,二十二中不斷升級改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硬體設施。目前,學校共有心理功能室11間,總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學校大力支持一線教師參加國家心理諮詢師培訓課程,現有專職心理教師兩名,取得心理諮詢師資格的教師十六名。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使之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繫,與教師的教學活動相呼應,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滲透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二十二中還逐步制定和完善了《初、高中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劃》等一系列制度章程,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心靈驛站」覆蓋全區行業村居
社區是居民生活的家園。長安區抓住社區這個關鍵點,開展社區心理工作室試點,取得有益成效。
「我們這裡居民多,事兒也多。什麼情況都有。」 建安街道榮景園社區心理諮詢工作室的諮詢師張斕曦告訴記者,社區雖然都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解決好了卻能實實在在為居民解憂。
「一次來了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上幼兒園一年多了還沒有適應,一上幼兒園就哭,老師和家長都沒有辦法。我通過和孩子家長深入了解關於孩子的養育過程,孩子入園適應性不良是因為分離焦慮,於是通過給孩子玩沙盤遊戲的方式,疏導出孩子內在的焦慮和恐懼,緩解他的情緒,調解他緊張的心理。通過幾次疏導,孩子的情況明顯好轉,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榮景園社區心理諮詢室是長安區基層社會心理健康服務平臺的網點之一。目前,該區正在完善各部門系統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在區級綜治中心、各鎮(街道)綜合指揮和信息化網絡中心及所轄村(社區)綜治中心已全部按照「六有標準」設立了心理諮詢室。區教育局搭建了教育系統心理健康服務網絡,開通心理熱線或線上諮詢平臺。區總工會成立了「職工心靈驛站」。讓職工通過讀書、健身和心理疏導多重放鬆形式得到關愛服務。長安公安分局設立了心理諮詢室、沙盤工作室、心理宣洩室,購制了配套的心理疏導器材和各種配套軟體,為廣大民警和職工創造舒適的疏導環境。區行政審批局組建心理健康小組,開展心理講座,心理疏導,遊戲體驗,反思團隊等活動。區衛健部門對接醫療機構精衛和心理科室,進社區、進家庭開展精神及心理健康志願服務,不斷提高廣大居民近距離享受高水平的精神心理服務的可及性。
專業協同打造心理健康基地
心理健康既是一項影響廣泛的社會工作,又離不開專業團隊的技術支持。長安區積極發揮醫療衛生機構的專業優勢,打造街道層面的心理健康幹預中心。
走進位於桃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的全市首家「陽光心理工作室」,只見這裡布局典雅、環境溫馨。佔地120平方米的心理諮詢室分為接待室、一對一諮詢室、團體諮詢室、音樂舒緩(催眠)室、沙盤室等幾部分。中心負責人劉群介紹,這裡配有精神科副主任醫師一名、二級心理諮詢師一名、三級心理諮詢師三名、護士兩名。同時所有崗位制度、職責均齊全,在精神衛生方面工作始終處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領軍地位。中心定期邀請河北省醫大一院精神科、市八院心理科專家對轄區居民進行心理諮詢培訓、心理健康幹預服務,開展陽光心態工程和心理科普活動,對中心心理諮詢師起到了傳、幫、帶作用。該中心還與河北醫大一院和市八院建立了雙向轉診關係,方便患者得到連續規範的治療。
作為承擔公共衛生項目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桃園中心現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141人,為其提供用藥指導,社會適應能力培訓,為家屬開展心理支持,以維護家庭與社會的和諧。在陽光心理工作室,中心利用專業,學以致用,開展一對一心理援助服務。今年疫情期間,桃園中心還為疫情隔離點被隔離人員和醫務人員提供心理諮詢3000餘人次,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任務的完成。
完善體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推進社會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長安區統籌規劃,啟動實施了搭建平臺、完善網絡、培養人才、志願服務等一系列舉措。
區級成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政法委、衛生健康、宣傳、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財政、信訪、醫保、總工會、殘聯等部門分管領導任領導小組成員。
區衛健局牽頭成立了跨部門專家隊伍,分級分類對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健康管理師、心理治療師、心理教師等心理健康服務人員開展培訓。區委政法委牽頭在各鎮(街道)所屬村(社區)建立了170支心理健康志願者服務隊伍,積極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教育、公安、信訪、民政、審批、殘聯等各部門利用各種活動日、宣傳日,深入到校園、農村集市、小區廣場、居委會、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家中,開展不同形式的主題宣傳,根據重點人群需求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長安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區衛健局局長金文華表示,下一步長安區將繼續充分發揮多部門合力,健全機制完善網絡,推動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共同打造平安社區和幸福長安。
原標題:《塑造陽光心態 共享幸福生活 長安區打造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