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輩子遇到的人很多,相知的人卻很少。有些人來不及道別便消失在茫茫人海,有些人來不及提防,便在背後捅你一刀。
捅刀子的人總有很多藉口,而身邊的人總是叫受傷的我們學會寬容,學會大度,卻沒人能體會我們自己的感受。
小時候被鄰居家的孩子王打了一拳,父母總說,寬容他,當他不懂事。可我們自身的寬容,對方會懂得感恩嗎?
有些人總是喜歡鑽「寬容」的空子,當你寬容了第一次,他們便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動手,甚至將我們的尊嚴踐踏。
《左傳》:「寬猛相濟,恩威並重。」
寬容,不是無限度地退讓,而是要在有「底線」的基礎上學會如何「待己」和「待人」,從而達到和諧共存。
所謂「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寬容,是雙方之間的互相尊重,而不是自身盲目地付出。你的寬容,需要些鋒芒。
無限度的寬容,是「自殘」
在離單位不遠的公寓裡,我的朋友和閨蜜選擇合租,一同「處於同一屋簷下」,一同「共擔風雨」。
剛開始的時候,朋友發現閨蜜有點不會「做人」,總是在她不在家的時候偷用她的洗面奶和護膚霜。
朋友發現後,怕傷了雙方的感情,也沒有明說,只是旁敲側擊,說最近洗面奶少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用多了。
可閨蜜卻表現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清高姿態。朋友很無奈,便安慰自己說,也就是一點小事,別太計較。
就是這樣的想法,縱容了那些不懂做人的卑劣者。閨蜜不僅得寸進尺,有一次還偷用了朋友壓箱底的上千塊的禮服。
她在酒會上可謂是大放光彩,可她卻讓朋友的禮服沾滿了菸酒氣,甚至把嘔吐物都弄到了服裝上。
朋友知道後,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和閨蜜爭吵了整整一個晚上。那個晚上後,朋友拉著行李箱離開了公寓,選擇一個人租房。
無限度的寬容,是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一點一點地感受著他人帶來的不道德的傷害。最後,他們不會感激你的大度,只會嘲笑你的軟弱。
寬容的背後,是「人退我退」
在人際關係的鬥爭中,進攻的一方基本上是遵循「人退我進」的壓迫原則,而防守的一方往往是遵循「人進我再退」的方略。
可「寬容」,卻是處於進攻和防守之間。可以這樣理解,寬容的本質就是維護雙方關係的平衡。
那些極具攻擊性的方略,會把自己推到「刀山火海」的境地。過度退縮的準則,只會把自己逼到死胡同,走進了死地。
可寬容,就像是「你進我進,你退我退」的相伴相隨。你對我的態度,決定了我對你的態度,這不是執著,而是平等。
就像是太極的攻防之道,變化無窮,既能防人又能守己。
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觀點?
因為這是學會真正「寬容」的前提。就像你給鋒利的刀刃配上刀鞘,該表達不滿時,你有「鋒芒」,該妥協時,你能「收斂」。
老子在《道德經》裡寫到:「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想要學會寬容收斂,就要先懂得進攻和擴張。想要懂得守護一方天地,就必須要讓自己強大,身具「鋒芒」。
寬容,是有條件的。盲目的退讓,只會讓自己墮入無盡的深淵,而有「鋒芒」的退讓,則會讓他人警醒,讓自身無憂。
你的「寬容」,只能你負責
記得郭德綱說過這麼一句話:「那些勸你大度的人,離他遠一點,雷劈他時會連累到你!」
在生活中,我們「寬容」有些時候會成了他人口中的「熱點」。當你不寬容時,有人會說你心胸狹隘。當你寬容時,對方會嘲笑你毫無原則。
這不是某個人遇到的特殊事例,而是這個大社會的縮影。沒有人會懂得你的內心感受,沒有人會真正在意你。
你的寬容,本質上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活在別人的話語中。我們不能讓對方閉嘴,只能讓自己學會「無視」。
無視那些勸你寬容的人,無視那些看不起你的對手。自己的痛楚只有自己知曉,尊重你的內心選擇,才能會讓自己活得真實。
有句話講得好:「你不知道我的傷痛,就別勸我大度,你不知道我的心酸,就別勸我去原諒。」
日子怎麼過是自己的事,未來怎麼活是自己的問題。我不知道他人對我的言論是出於好心,還是出於惡意。我只知道,對自己好的人只有自己。
有些人用一生踐行著內心的選擇,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們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就像是蒼穹之飛鳥,深海之潛魚,身處廣闊之天地,活得瀟灑自在。
未來的日子裡,當有人毫無底線地勸你大度時,不妨回他們一句話——你不了解我的遭遇,就少勸我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