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0年寧夏教師招聘面試——《溶解度》說課稿,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溶解度》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號考生,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9單元課題2《溶解度》,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分為飽和溶液和溶解度兩部分內容,以學生親身參與的 「實驗探究」和「討論」活動為線索組織教學過程。上一課題從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課題將從定量的角度來研究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問題。本節課的學習為後續研究溶液的質量分數做好了鋪墊。
學生對於一般物質溶解後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仍缺乏認識。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實驗探究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另外對於化學學科也有了充足的認識,立足於學生這些基本情況設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技能目標:建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概念。並會運用知識解釋生活中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實驗探究溶液的溶解度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基本能力,和實驗現象觀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逐步建立用辯證的、發展的思想觀點來看待事物的變化,和逐步培養由具體到一般認識事物過程的思維模式。
結合課題內容和學生的基本情況確定本篇課題的教學重點為:溶解度的概念。教學的難點:探究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過程。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本篇課題採用「啟發式教學法,實驗探究,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和實驗探究的過程引發學生得出飽和溶液的概念,從特殊到一般得出溶解度的概念。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採用以下學法,小組討論法與歸納總結法。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又能相互查漏補缺。最後歸納總結出溶解度的概念。
四、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題引入
我先設計了課堂小實驗「蔗糖和食鹽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較」,根據實驗的現象和結果,思考問題:溶質在一定量溶劑中能無限制的溶解嗎?引入課題《溶解度》。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創設這些情境與問題是為了把同學們引入角色,通過思考及回答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對兩個聯繫生活實際似簡單又一下說不清的問題,激發了同學產生對知識要求了解的心理需求】
(板書:課題溶解度)
環節二:認識飽和溶液
在老師講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涵義後,通過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飽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的溶液嗎?」解決第一個問題我設計的是在飽和的食鹽溶液中加KMnO4晶體。(投影)當同學們看到紫色的KMn04在溶液中擴散的現象時受到啟發,領悟到定義中「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是指原溶質,不是指其它溶質)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不是指任何溶質)」。
【這一環節的設計的意圖:以教師的設疑、演示、點拔和學生的觀察、分析、釋疑關聯互動為主要教學手段。因為通過直觀的實驗增加了同學的興趣,同時也對書本上的定義有了完整、精確的理解。】
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嗎?」為了突破這個難點,立足教材內容設計學生分組實驗:1.飽和食鹽水加入一定量的水後,再加少量食鹽;2.飽和硝酸鉀溶液加熱後,再加少量的硝酸鉀,再冷卻到室溫。幫助學生認識飽和溶液在增加溶劑或者提高溫度的情況下會變成不飽和溶液。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很大的學習興趣,而自己總結出的規律比老師講很多邊學生只是機械記憶要強得多。】
(板書:飽和溶液和不飽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
環節三:認識溶解度概念
結合教材實驗探究過程,實驗的觀察與討論引導學生將溶解度知識和飽和溶液建立關係,並總結到溶解度一定要滿足兩點:其一是條件:一定溫度,100克溶劑;其二是狀態:飽和溶液。這樣在老師的點拔下,學生將零散的、孤立的知識點加以梳理,並用較少的文字歸納出溶解度的概念。
【這一環節的設計的意圖:一個不需要生搬硬套的概念在同學們的觀察、分析、整理中輕鬆地建立了。】
(板書:溶解度概念)
環節四:知識應用
通過設置問題 「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嗎?」引導同學們展開討論,從實驗現象的啟迪中逐步對「飽和」和「濃」、「不飽和」與「稀」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了嚴格的區分,並且進一步認識到,如果這組關係相互成立,必須滿足前提與條件。
環節五:全課小結
教師提問,帶領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可以有效的總結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另外學生對於實驗探究方法也可以有效的總結。
環節六:布置作業
解釋日常生活現象:為何汗水帶有鹹味?被汗水浸溼的衣服涼幹後,常出現白色的斑跡,為什麼?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學生用已學的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化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
板書設計:
溶解度
(編輯:luoh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