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鄉下,最先和你「打招呼」的一定是蚊子——不知不覺,你的手腳就會被蚊子咬出幾個包來,又癢又腫。你要是不把它們打掉,它們會貪婪吸食到不能起飛。
沒有聽到蚊子的嗡嗡叫,怎麼就被蚊子咬了?其實,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蚊子來叮咬你的時候是不會叫的,所謂的「嗡嗡叫」,不過是它們飛翔的聲音,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聽到,你穿梭在鄉間小路上是很難聽到的。於是,便給人留下了「啞巴蚊子咬死人」的錯覺。
接下來和你「打招呼」的是狗。它們被人稱為土狗,學名叫中華田園犬。見到生人,大多的土狗都會狂吠不已,與你亦步亦趨,露出兇狠的牙齒,直到狗的主人過來,隔在狗與你之間「打招呼」,並衝著狗大聲呵斥道:「死狗,瞎了眼啊,叫個錘子叫,滾回去!」

狗的主人這一呵斥特別管用,狗便訕訕地離開。接下來,它仍然會叫,但沒有兇狠的表情,他們零零星星的叫聲,更像是禮炮——鄉間小院迎接客人的一種儀式。
也有例外,有的狗會叫很久,甚至追著客人狂吠,好像某個客人臉上寫著「壞人」二字。對於這樣的狗,主人面對時時堤防狗兒的客人時一副無奈的表情,然後念叨道:「不通人性的東西!」
其實,除了小孩子,成年客人一點都不怕狂吠的狗。俗話說,愛叫喚的狗兒不咬人。家裡來了生人,狗兒狂吠,也許是一種害怕,害怕被生人傷害;也許是一種警告,警告生人不要靠近它——你不要過來啊,咱也是不好惹的。
從心理學上說,這是一種示威。如果你聽到狗的警告卻依然靠近,甚至做一些讓狗覺得會有威脅的動作,那麼它就會直接衝上來攻擊你。
狂吠的狗,叫聲特別大,方圓幾裡地的老鄉都知道某戶來客人了。可見,狗的狂吠,是它本能的虛張聲勢——它不敢咬你,不過是要嚇退你,打消你傷害他的企圖,並無意真的要咬人。
最近,看了一個抖音短視頻,動物園裡關著幾隻大老虎,一個小狗不小心進去了,見到老虎它就一陣狂吠,竟然驚嚇得一隻老虎落荒而逃。大家的第一反應是,這隻老虎被關久了,傻了吧?不過,看到個頭很小的「平頭哥」蜜獾經常和老虎豹子對著幹,這就很好解釋了:蜜獾也是衝著老虎豹子一陣狂吠,逼得老虎豹子連連後退。
成年客人最怕的是不叫喚的狗。俗話說,咬人的狗兒不叫喚。聰明的客人往往尋找 靠牆的板凳或椅子而坐,以防被不叫喚狗兒從背後攻擊。
這種狗看到生人不會狂吠,往往夾著尾巴,像患了憂鬱症,它會偷偷咬人,咬了就跑。這種狗頗有「心計」,類似陰毒的小人——總是給人背後捅刀子。
愛叫的狗兒不咬人,咬人的狗兒不叫喚。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兩種截然不同類型的狗,前者體現的是看家狗的本分,後者被人用來比喻一些小人——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可怕,但大家都防著他,所以不會被他所傷;但有一種人表面上看上去很溫和,但是背地裡總是喜歡搞一些小動作,就是背地裡的陰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小人,這種人比第一種更加讓人難以防範。
因為,愛叫的狗兒只是在明處嚷嚷而已,而不叫喚但咬人的狗兒躲在暗處伺機攻擊。
還有一種狗,那就是瘋狗,它們眼睛發紅、流口水。它們不會以狂吠來提醒你、警告你,而是直接見人就咬,不分主人和陌生人。這種狗之所以咬人,非常可能的原因是,它們處於狂犬病的發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