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又到了包粽子的時間了。端午節的食品不只是粽子,但是粽子只是端午節的節令食品。當然如今一年四季都有人包粽子吃粽子。
小時候不知道,以為全中國的粽子都是江西流派,四角立方體的那種,分為鹼水粽,肉粽,綠豆或紅豆粽。到了廣東,看到裹蒸粽,才知道還有包成這樣長條的粽子,也有包的四方好像古時候中藥包那樣的粽子。全國各地粽子從包法到配料都各有千秋,自成一派。
江西的粽子是用箬葉包的,繩子是棕櫚樹的葉子,撕成長條,特別韌、不易斷。技術熟練的,兩張箬葉就可以包得見稜見角還不散。技術小白們,三張箬葉還包的不成形狀。
端午包粽子是件大事,一次至少包5、60個。而且講究包的緊實,越緊煮熟後口感越好。母親常說,鬆散的味道寡淡,有什麼好吃的。包好後再把5、6個串在一起,方便掛在杆子上,一排看去特有成就感。
還有一首歌謠:
一個粽子四個角
四口吃掉四個角
今朝聞(煮)來明朝恰(吃)
應該還有一句,但是怎麼也想不起來了。我母親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她嘴裡總能冒出很多民謠、諺語一類的,很有意思。可惜後來大家都低頭玩手機。溝通少了,也很少再聽到母親說那些了,漸漸就忘記了。
粽子包成後,要下灶火大鍋裡煮好幾個小時,中間還要加幾次冷水。所以端午包粽子就是個至少需要兩個人的大事,一個負責包,一個負責煮。現在自然方便了,放煤氣灶上或者高壓鍋裡,一兩個小時不到也就搞定了。
粽子裡看喜好會加肉、紅豆,綠豆或者其他任何想加的東西。什麼也沒有加的,我們叫「白粽子」,一般是蘸白糖吃。喜歡吃粽子的人,一定源於愛吃糯米。糯米煮熟後吃起來有黏性,又香。還可以做米酒,做餈粑。但是真的需要提醒各位,粽子好吃,千萬不要貪多。
曾經在懷孕時候得了妊娠期糖尿病,每兩三天自測一天血糖。糯米升血糖特別快,只是吃半碗而已,吃之前4.7左右,吃完一個小時就到7了。所以有糖尿病的朋友,千萬注意一次最多只能吃一個粽子。
看著粽子想吃不能多吃怎麼辦?教你一個好辦法。看過《鬼吹燈》的朋友都知道,粽子在作者天下霸唱這裡變成了啥。(不知道的朋友直接看到文末,有答案)。想一想,摸金校尉們把手伸進去,摸出來一個大「粽子」!嚇得轉身就逃,哪裡還敢吃?
說笑一下,食慾受驚的朋友不要介意。繼續來個搞笑版「粽子」故事。我家孩子出生於冬天,天寒地凍,我母親喜歡給她「打包」。把腿腳綁起來,說是日後雙腿會直。幾塊布包得太緊,我還不會拆,每次抱起來感覺像抱粽子。有次賭氣全拆了,可是再抱孩子手腳亂動不老實,於是暗示母親還是包上吧。當然「打包」之說沒有科學根據,不過孩子長大後雙腿確實又直又長。然而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外婆「打包」的好處。
端午到,包粽子,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的朋友,不管是什麼流派,祝大家端午快樂,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粽子,在《鬼吹燈》裡就是指殭屍,此後類似題材都管殭屍叫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