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州蕭縣二柏堂寇氏家譜
1、老家譜序言:明朝,我始祖寇歆(太原知州)奉旨命其子三人,從山西洪桐縣老窩遷長聖德,次聖忠,三聖明到徐郡肖邑三十裡,四十裡,六十裡定居。後長居肖邑六十裡曰:寇王樓;次居肖西四十裡曰南寇莊;三居肖三十裡曰寇堂。
民國25年(1936年),12世孫寇開加、開福、開勳等修譜,統一定字輩:久誠兆忺闊寬元,常忠熙效開廣大,文詩禮樂承先祖,溫良恭儉啟後坤。
2、新家譜:2000年左右(再考),再續後十四字輩:議昭和祥千代傳,浩然正氣永世存。修譜人:寇開金、廣平、廣銀、廣河、福庭、大斌、大昌、大軍、福來、文華、文靈、立本、文斌、文忠、立民、長倫、福義等。
3、堂號二柏堂由來: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蕭縣始祖王斌從山西洪洞縣遷民到安徽蕭邑,《太原王氏》記載,王斌是與寇準同時為相的王旦的後人,王樓村又名寇王樓村,當地古代流傳:「王家門前植三槐,寇家墳前種兩柏」之說,因此,王姓稱「三槐堂」,寇姓是「二柏堂」。
4、據估算家譜有記載始祖久字輩大約為萬曆年間(1600年左右),距今約400年左右,遷蕭縣後前200多年家譜不詳,再考。
5、從二柏堂寇氏和三槐堂王氏的始遷來看,皆與太原和洪洞有關。
6、未收集到老、新譜全本,望本地家人提供一下。
二、山東平邑寇氏家譜
1、老碑家譜序:蓋自寇氏之先祖,原籍於江蘇省徐州同山縣西北四十裡小寇樓村。忽遭黃水之患…寇公宗緒於康熙年間挈全家遠迻(移)北來山東省費縣南陽社小安村(註:現屬平邑縣)...劉氏攜幼子君府公東來裴家溝北山曰:寇家山。…遷居探馬嶺、土門、蔣溝村、林瑞莊、後響水灣村、西皋、呂家山頭、吉林省、奉天、歡山子、邑集、前響水灣、大營、崮城、黑龍江、崇聖莊。
今於六二年春發起人七世孫成友、連鴻、連如、連存、連忠、成文、成富、成恩、成春、連法等族眾協力、滕縣縣立師範講習所畢業李殿甲撰書,一九六二年四月中旬吉立。
2、新譜於2016年修成出書,由寇連登、寇學振、寇連廣、寇傳銀、寇華東、寇偉、寇傳學、寇傳剛等修續,
原字輩:宗君忠德振,登成連傳新,據傳這十個字輩,是由徐州帶到山東的,又續:宏偉文學誌,華昌常榮春。
3、家譜上記載始祖宗續公遷於康熙年間(1700年左右),至今300餘年,已傳至12代。平邑家人2014年徐州尋根,找到蕭縣家譜,但因家譜沒有萬曆之前的老譜記載,未能找到宗緒公之前的老譜。
4、已收藏有老碑圖和新家譜,感謝平邑家人新續家譜,為家族保存了家譜信息。
三、江蘇忠恕堂寇氏家譜
1、民國16年(1927年)河疃長豐公修續河疃家譜,言原籍陝西下邽縣遷徐州及元末又遷海州西鄉興谷鎮寇家蕩,及明又分遷。忠恕堂統一字輩:崇步書堂建,恆忠大義臣,文章開世德,福運振家邦。
2、長豐公是敏公的9世孫,估算出敏公遷出時是1600年左右,至今是400年左右。按長豐公續譜統一後的字輩和所續的河疃譜、寇蕩殘譜所記,寇蕩始祖都是敏公同一世次的幾個世祖。
3、河疃敏公遷出後,已傳至15代,寇蕩也是15代。
4、河疃家人又於1956年、1980年、2010年三次修續了家譜,在遷於石橋分支家人回河疃尋親後,對始遷地也進行了更新的考證。在寇蕩殘譜的發現和江蘇寇氏宗親會成立的促進下,寇蕩家譜也即將完成家譜修訂,將最終完成江蘇忠恕堂總譜。
四、總結
山東平邑、忠恕堂是否都同是由蕭縣遷出的,有待考證,但作為最早由太原、洪洞遷至徐州的蕭縣寇氏,年代久遠,分支繁衍眾多,外遷的可能性更大。只可惜蕭縣沒有更早的老譜,最初200年的家譜失考,是對由徐州遷出寇氏家人尋源的缺失。
家譜尋親家人,可留言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