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被特赦的黃維最不想見兩個人,見到他們總是怒目圓睜

2021-01-10 騰訊網

1948年10月,淮海大戰開始了。國民黨抽掉了八十萬兵力。沿著徐蚌鐵路,雙方主力展開廝殺。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戰鬥初期,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在陳粟,劉鄧的指揮下,解放軍越打越猛。敵人漸漸地難以支撐了。彼時,老蔣則把一切賭在了黃維身上。這位黃埔一期生,他曾經屢創佳績。

淮海大戰

麾下率領的12兵團全部美式裝備,在國軍之中,黃維兵團當屬五大王牌之列。有著強大的戰鬥力,黃維非常自信。他立刻北上增援。誰料,粟裕直接橫加阻攔。華野抽調了四個縱隊。依託有利地形,我們節節阻擊。硬是打得12兵團沒有前進一步。另一方面,杜聿明已經窮途末路。數十萬國軍一觸即潰。

看著兵敗如山倒的局面,黃維自知無能為力。他扭頭就跑。可此時才發現,我們已經將他團團圍住。二十萬兵力埋伏左右。12兵團腹背受敵,他們重蹈了張靈甫後路。在堅守了兩天之後,黃維決定突圍。他要求114師撕開一道口子。隨後,在坦克部隊的掩護下,他迅速西逃。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抓緊收攏圈子。一番激戰之後,黃維的坦克旅被徹底摧毀。他自己被活捉了。

之後,黃維被關押到了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在這裡,他接受了改造。和其他國軍將領俘虜不同,黃維深受國民黨思想毒害。他多次尋求自殺,甚至動手打人。在監獄中,他做出了許多荒唐事。即便如此,工作人員依舊貼心照顧。有了專業醫護人員,他的病情慢慢控制住了。在這之後,他也有所收斂。

在管理所中,黃維軍銜較高,頗有威望。一些中下層軍官甚至主動給他幫忙。他還是耍著那一套官老爺威風。看到這般情景,工作人員立刻將黃維隔離開來。一番思想工作後,黃維卻不為所動。他我行我素,蠻狠霸道。在勞改上課的時候,他多次出言不遜。面對一些表現積極的犯人,他則是言語挖苦,策動故裡。

接受改造

面對這樣的刺頭,工作人員多次請示領導。可是,上級的意思非常明確。那就是繼續做工作。1959年,我們釋放了第一批戰犯。衛立煌,杜聿明等人赫然在列。黃維滿心歡喜,他卻依舊在牢獄中服刑。一番對比之下,他失望難過。後來,他索性開始對抗。面對上級的好意,他更是不領情。

到了六十年代,黃維突然迷上了永動機。眾所周知,按照能量學原理,永動機是絕對不可能造出來的。管理所請來了中科院的物理專家。大家好聲勸說,黃維卻不管不顧。沒有辦法,管理所只好提供器材設備。他將十幾年時間都放在了研究永動機上。自己也徹底走在了一條死路上。

有人說,正如永動機一樣,黃維就是一個腐朽的思想落後者。他被國民黨腐朽思維困住了頭腦。一般的勞改工作,對他來說,恐怕不會有半點幫助。時光荏苒,一晃十幾年過去了。1975年,黃維終於重獲自由。在被釋放後,他立刻返回了家裡。1947年,他上了戰場。在那個時候,妻子兒女就失去了依靠。

近三十年來,妻女孤苦無依,她們艱難生活,每個月都來看望黃維。面對親人勸說,他依舊糊塗。這一次,他親身體驗後,這才愧疚難當。當著工作人員的面,他終於落下了懺悔的眼淚。自己一生的付出,居然都是錯誤的。之後,上級給他重新安排了職務。因為身份特殊,他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

痛恨兩人

作為官員,他也有機會參加座談會。一些故人也登門拜訪。不過,只要看到這兩人,他必定怒目圓睜,聲嘶竭力地叫喊。原來,他一直認為。自己的悲慘結局都是這兩人造成的。第一位仇人乃是郭汝瑰。解放戰爭打響後,郭汝瑰擔任了國民黨作戰廳長。一方面,他是陳誠的心腹悍將。另一方面,他則是我黨地下同志。

國民黨作戰廳統籌全局。老蔣非常看重。可每一次敵人有了新的部署,我們也會第一時間知道。看到了敵人底牌,我們又焉能不勝?在三大決戰時刻,郭汝瑰冒死傳出情報。以一人之力,他改變了局勢。對此,黃維恨得咬牙切齒。自己所有的戰鬥部署都被人知道了。他敗得不服氣。

第二個仇人則是廖運周。此人乃是114師長。在淮海戰役後期,黃維腹背受敵。在西逃路上,廖運周主動承擔了先鋒責任。他收攏了大批武器,帶著人陣前起義。因此,黃維的逃跑計劃胎死腹中。他不得不參與主力決戰。因此,他失去了逃亡臺灣的機會。這三十年來忍受的屈辱,都拜廖運周所賜。

黃維是這樣想的。他更是這樣做的。在軍事座談會上,他憤怒離場。不管郭汝瑰,廖運周如何賠罪,他都不接受。不過,黃維也有著自己的轉變。在改革開放之後,他和其他戰俘一同遊歷了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看到日新月異的變化,他也有了讚許。在這一方面,共產黨人做的很好。後來,他做了黃埔軍校聯誼會會長。通過自身影響力,他積極向臺灣同胞傳遞善意。在兩岸民間交流上,他更是做出了貢獻。

結語

1989年,黃維在北京病重。許多老下屬都前來看望,組織上也頗為重視。臨終之際,他心情複雜。他留下遺囑。死後要葬入家鄉。和那些逃亡臺灣的同僚相比,他算是得償所願了。

回顧黃維的一生。他是黃埔一期的高材生。在淞滬會戰中,他率領12兵團屢次創下奇蹟。在防守羅店的時候,他擊潰了數萬敵人。這些抗日戰功,人民都沒有忘記。他既有大功,更有大過。三十年的牢獄服刑,他也磨礪了脾氣。因此,他有了不少轉變。幸運的是,黃維後人都成為了社會棟梁。他們吸取教訓,發揮優良作風,為祖國做出了貢獻。

相關焦點

  • 1975年,最後一批被特赦的黃維等國軍將領,後來怎樣了?子女如何
    根據他們關押時間的長短和在關押期間的表現,我黨對這些人進行了六次特赦。第一次特赦的時間是1959年12月,最後一次特赦的時間是1975年3月,中間四次特赦的時間分布是1960年,1961年、1963和1964年。最後一次特赦的時間距離第一次特赦的時間間隔是16年。
  • 1975年,最後一批被特赦的戰犯中有三個頑固分子,他們是誰?
    戰爭是我們最痛恨的字眼,和平的時代才有發展,戰亂只會帶來傷痛,不會帶來幸福,並且會造成經濟的倒退。但是戰爭也是人類發展的必要歷程,只有通過戰爭並取得勝利才會有穩定的生活。我們中國是最有資格談論戰爭的苦痛的,近代我們被壓迫了百年之餘,終於獲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迎來了如今幸福的生活。
  • 1975年,第7批戰犯被特赦,這最後被特赦的3個國軍特級戰犯都有誰
    1966年,第六次特赦,這次一共釋放了57名戰犯,其中包括偽滿洲、偽蒙疆自治區人員5名,國軍戰犯52人。1975年,第七批特赦,特赦人員包括3名偽滿洲、偽蒙疆自治區人員,290名國軍戰犯,共計293人。這次所有的戰犯都被無條件釋放,毛主席曾說:「一個不殺,都放了算了,強迫人家改造也不好。
  • 蔣介石愛將黃維:我拿著特赦通知書,禁不住失聲痛哭
    提起黃維,很多國民黨將領的評價是:「黃維總是表情嚴肅,連走路都是挺著胸脯,一副將軍的威儀,在部下面前從來不苟言笑,不僅對部下要求嚴厲,對自己也很嚴格,從西方留學歸國後,也不流露出西方特色。」恰逢此時,1950年6月,韓戰爆發,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正如劇中所表現的那樣,最初得知消息時,很多戰犯其實是有看熱鬧心態的,作為曾經的國民黨高級軍官,他們也很想看看:打敗自己的這支軍隊跟當時世界上最現代化、最強大的美軍交手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
  • 1975年,最後4個國民黨高級軍官被特赦,他們都是誰?後來怎樣了
    但是我們的軍隊總是優待俘虜的,戰後也是一樣,只要他們能好好地接受思想和勞動改造。然後可以寬大處理,即特赦,特赦是指對罪犯免除其全部或部分刑期。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開始第一次特赦,共釋放一百零八十二名戰犯,這批戰犯中有溥儀、王耀武、杜聿明等人。自1959年第一次特赦以來,至今已經歷了9次,但最後一批與戰爭有關的罪犯是1975年。
  • 1975年特赦最後的293名戰犯,10人申請去臺,最後他們的結局怎樣
    其中,有一部分人積極配合國家的改造,很快就得到特赦,不過有一些人堅持不肯配合,所以遲遲得不到國家的特赦。比如曾經的國軍司令黃維,因為不願意接受改造,經常以研發永動機為藉口,拒絕參與正常的工作。直到1975年,他才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國家特赦。
  • 最後特赦的黃維:老妻苦等27年,他卻兩字「滾開」,妻子直接跳河
    黃維有一個外號,「書呆子」,意思是說他認死理,不懂得變通,一條路走到黑。大家都知道,黃維是在淮海戰役中被俘虜的,可他在監獄拒絕接受改造,從1948年到進入監獄,直到1975年成為最後一批被特赦成員之一。
  • 特赦1959黃維的歷史原型是誰 黃維扮演者徐成峰個人資料
    特赦1959裡面的特赦名單有誰 特赦人員結局怎麼樣是好是壞  由於當時局勢緊張,在無產階級革命家方志敏的幫助下,黃維成功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從一個文質彬彬的教師成為軍人,並且在戰鬥中有著出色的表現。黃維在國共分裂時期選擇效命於蔣介石,後來更是一戰成名,新中國成立後他被俘,後來成功被特赦。
  • 這3位國軍將領最後才被特赦,他們是誰?當時多少歲了?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共有7次對國軍中的戰犯進行了特赦釋放,而最後一次便是在1975年,這個時候基本上在押的國軍戰犯都已經被關押了25年了,他們為何要關押這麼長時間呢?第一便是思想頑固不好好接受改造,第二就是表現消極態度死硬,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當年最後才被特赦的三個戰犯,他們分別是誰呢?當年釋放時又多少歲了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
  • 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拒不接受改造的三個人,除了黃維還有誰?
    為了統一管理,1956年,這批國民黨戰犯都被關在功德林戰犯所接受改造。其實政府並不打算關他們一輩子,凡是願意接受改造,願意融入集體和社會的人都會得到特赦的機會,可是有幾個國民黨高級官員卻冥頑不靈,拒不接受改造。他們分別是黃維、楊文瑔與文強,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三個人的結局。
  • 曾出現在特赦名單上的那些名字
    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啟動特赦。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進行過7次特赦,前六次分別在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和1966年,第七次是1975年,特赦對象主要是戰爭罪犯。這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名字。
  • 黃維在戰犯管理所小組學習,剛寫下「龍遊淺水」,挨舊部一記耳光
    1975年,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特赦。黃維的高光時刻是在抗日戰爭中,淞滬會戰時的羅店之戰,也是黃維的成名之戰。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他死守了7天。打到最後,連電報員、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戰場。戰後整編,一個師打到只剩不到一個團。 對此戰,有說黃維忠勇可嘉,也有說他指揮死板僵硬,從此留下了「書呆子黃維」的外號。
  • 盤點1949年後的七批特赦:杜聿明排在特赦名單第一位
    1949年後,對戰犯的總體政策是"不審不判不殺,給予人道主義待遇,組織政治學習和參加勞動改造,待時機成熟後,再酌情提出處理辦法"。在公安部的具體組織下,很多地方都成立了戰犯管理所,其中規模最大、關押戰犯最多、戰犯等級最高的當屬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經過近十年的改造,從1959年起,對戰犯逐步進行特赦,前後共七批。
  • 黃維之女:父親走出秦城監獄之後
    豈料10年之後,他的人生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1948年底,身為第12兵團司令的黃維,在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繼而成為「戰犯黃維」,從而接受了漫長的27年改造。陌生的父親淮海戰役,是父親作為軍人參加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他和我們一家人命運的轉折點。1948年夏天,父親接到命令,要他立即下山趕到武漢。
  • 1975年大陸特赦國民黨戰犯:10人申請去臺灣被拒,有人自縊身亡
    自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偕「國民政府」要員自四川成都機場乘飛機逃往臺灣,到1987年11月2日,臺北當局正式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時止,臺灣海峽兩岸在長達38年的時間裡,一直處於緊張的軍事對峙狀態之中。其間,雖也曾有過高層間多次秘密接觸,但最為轟動一時的,要算1975年3月最後一批特赦國民黨戰犯時,有10人申請去臺灣而被拒絕接收的事件。
  • 新中國成立之後,7次特赦國民黨戰犯,排名第1位的都是誰?
    新中國成立之後,從1959年開始到1975年為止,我國先後對戰爭時期被俘虜的國民黨戰犯進行了7次特赦,分別是1959年12月第一次特赦、1960年11月第二次特赦、1961年12月第三次特赦、1963年4月第四次特赦。
  • 扒一扒「特赦」與「大赦」.
    1949年後的7次特赦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實施了七次特赦,分別在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和1975年。這七次特赦中,被放出的大多為「戰犯」,其中不乏有曾在抗戰中立功的名將,如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和廖耀湘等。
  • 功德林監獄關押的上百名國軍將領, 最死硬的3個人, 他們都是誰?
    在解放戰爭時期被俘虜的國軍將領有很多,其中少將級以上的國軍將領就達到了上百名,他們後來被集中關押在北京功德林監獄中接受改造。
  • 黃維檢查士兵夥食,發現大米被摻了沙子,逐級上報最後卻被迫辭職
    在1975年最後一批特赦的戰犯當中,有一個人十分顯眼,這個人就是國軍第12兵團的司令長官黃維,在淮海戰役中被俘的他作為最後一批被特赦的人員獲得了自由,成為了新中國人民中的一員,已經71歲的他老淚縱橫,寫了一封感謝信遞交給了毛主席,並且在之前的告別大會上宣讀了這封感謝信。
  • 「書呆子」黃維在淮海戰場被俘後,逃往臺灣的妻子,結局如何?
    1933年,一次生日宴會上,一位小姑娘正跟著恩師的身後,挨個向來賓敬酒。但就在賓客推杯換盞間,小姑娘杯中的酒不小心倒在了一位客人的褲子上,一姑娘一邊道歉一邊看著眼前這位儒雅的軍人。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蔡若曙和黃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