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解放戰爭,我軍俘虜了不少國軍將領和士兵,同時又接管了抗戰勝利後的偽滿洲人。但是我們的軍隊總是優待俘虜的,戰後也是一樣,只要他們能好好地接受思想和勞動改造。然後可以寬大處理,即特赦,特赦是指對罪犯免除其全部或部分刑期。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開始第一次特赦,共釋放一百零八十二名戰犯,這批戰犯中有溥儀、王耀武、杜聿明等人。
自1959年第一次特赦以來,至今已經歷了9次,但最後一批與戰爭有關的罪犯是1975年。當年的特赦是釋放所有在押戰犯,給予他們公民身份,不帶任何先決條件地赦免戰犯。這個隊伍就這樣走向了新生,包括四名國軍高級將領,他們也獲得了解放。那這四個是誰呢?
黃維,黃埔一期生,在抗擊陳炯明、孫傳芳的戰鬥中,表現出色。於是很快就得到了提升,1932年,陳誠被提升為第31旅旅長,這是非常受讚賞的。黃維一生有罪也有功勞,他早先參加過圍剿和肅清,可以說在抗戰時期他也是功勞頗大。曾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緬甸反攻等戰役,特別是在戰鬥中表現很猛,後來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
在被捕後因身體欠佳,他受到了比其他人更好的待遇,而且餐桌上肯定有肉。年老的黃維還被感動得流淚,出來後被安排到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工作。27年改過自新,與主任金源結下深厚情誼,也決心繼續為和平而努力。原本計劃1989年前往臺灣,卻因為染上疾病而沒能成行,甚至被列入探親和祭拜名單。
另一個是李九思,他是張自忠手下的悍將,早先在西北軍服役。從頭到腳都是跟著張自忠還是連長,西北軍兵敗後,跟著張自忠去了二十九軍。參與過長徵的抗戰,李九思在鐵門關率領部下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再次參與臨沂戰役,配合臺兒莊戰役,武漢戰役等。在日本投降前一個月,他跟隨三十三軍,與鬼子作戰,
就是他有點頑固,淮海戰役後不久,南京也隨之解放了。沒有投誠,企圖轉而到上海繼續負隅頑抗,1949年5月18日在蘇州被俘,被黃維等人囚禁。一九七五年畢業後,又從事文史工作,退休後回南京定居,晚年寫下了大量頗有史學價值的材料。因年歲不詳,於1984年9月16日去世,享年尚有爭議。
老三莊村夫,黃埔六期生,抗日戰爭爆發後參戰。作為第21師63旅64團團長,參加忻口戰役,並於1943年晉升為副師長。曾有過一次在解放戰爭後潛伏,1950年1月到重慶自首,在戰犯所呆了25年。自自首以來,思想上對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仍有反省,大赦後任湖北政協秘書處委員。
宋清軒,也是戰功頗豐,不過也是一樣的沉默寡言。抗擊到1953年,期間繼續從事地下破壞活動,好得很,已經有好幾年了。還漸漸向正確的方向認親,大赦後擔任文史委員,不過一段時間後要求轉任四川。身體不太好,自由只有三年時間,1978年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