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日】中國主要災害性天氣氣候

2020-12-26 中國天氣

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區域分布明顯,東部季風區,冬半年為寒潮、大風和低溫霜凍以及乾旱災害,夏半年則多遇暴雨洪澇、高溫伏旱和颱風災害。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十分頻繁,災害種類甚多,造成損失十分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我國北方旱災、雪災、寒潮和沙塵暴災害頻發,東南部地區颱風高溫和暴雨洪澇災害影響嚴重。

我國每年因各種氣象災害造成農業受災面積5000萬公頃,受颱風、暴雨乾旱、高溫熱浪、沙塵暴和雷電等重大氣象災害影響的人口達4億人次,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3%。
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包括:颱風、暴雨洪澇、雷電、乾旱、高溫、沙塵暴、寒潮、大風、低溫冷害、雪災、冰雹、霜凍、霧、霾、酸雨等,具有種類多、範圍廣、頻率高、持續時間長、群發性突發、引發災情重等特點。

1949-2010年期間與極端天氣緊密有關的氣象災害損失的變化

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區域分布明顯,東部季風區,冬半年為寒潮、大風和低溫霜凍以及乾旱災害,夏半年則多遇暴雨洪澇、高溫伏旱和颱風災害;西北常年氣候乾旱,春季大風及沙塵暴發生最為頻繁,這一地區連同青藏高原的牧區亦遭受到雪災的危害青藏高原大風和雷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特別多見;西南地區地形複雜,乾旱和暴雨是其主要災害。


相關焦點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 加強培訓 服務防災減災
    業務人員對縣氣候概況、防災救險知識、氣象預警知識、氣象信息員崗位職責等進行詳細講解,並現場進行氣象信息員平臺及惠農氣象App安裝推薦。此次培訓有利於提升氣象信息員防災減災業務能力,提升農村氣象災害防禦能力,推進基層防災減災建設。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雷達專業研究所
  • 氣象局:開展災害性天氣預報,避免對疫情防控造成疊加影響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氣象局:開展災害性天氣預報,避免對疫情防控造成疊加影響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防範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工作情況。會上,談及疫情期間氣象保障服務,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王志華介紹,首先,中國氣象局全力做好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服務,各級氣象部門嚴密監視天氣的變化,加強了會商分析,及時向聯防聯控機制和各級疫情防控指揮機構,提供寒潮、大風、雨雪、雷電等高影響天氣的預報預警和防範建議。
  • 江西省內長江航道災害性天氣監測站建成
    12月15日,江西省內首個長江航道災害性天氣監測站在九江港彭澤港區紅光綜合樞紐碼頭一期工程安裝落地成功,將補齊水運領域專業氣象服務能力建設短板,增強服務產品的有效供給,加強服務針對性。
  • 從「天鴿」到「山竹」——澳門防災減災能力持續提升
    這份沉甸甸的報告共259頁,14萬餘字,對「天鴿」颱風進行了更加全面和科學的災情分析,提出優化澳門特區應急管理體系的總體思路和主要建議,並對相應的重點建設項目提出了中長期建議,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澳門防災減災救災與應急體制機制。
  • 蓋州:舉辦鄉鎮氣象信息員防災減災培訓
    12月11日,遼寧省蓋州市氣象局舉辦氣象信息員培訓,小石棚、梁屯、萬福、什字街、礦洞溝、臥龍泉、楊運鎮7個鄉鎮分管氣象副鎮長和氣象信息員參加培訓。  培訓中,專家講解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及暴雨、乾旱、雷電等災害性天氣特點,並以今年的暴雨等影響為例,闡述了氣象災害防禦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同時,結合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需求,專家詳細講解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種類、級別、防禦措施、接收與傳播方法及災情上報渠道。
  • 新疆:氣象與農業農村廳聯合推進防災減災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志宏 王秀琴報導 4月2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與氣象局聯合印發通知,就進一步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進行部署。兩部門將加強合作,按照自治區黨委工作部署,紮實推進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準確研判、科學施策,努力減輕災害影響,牢牢把握農業防災減災主動權。
  • 重慶市氣象局:做精服務保障 做實防災減災
    今年以來,市氣象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國氣象局和重慶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努力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我市安全度汛提供了強有力的氣象服務保障。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主任於福江談海洋防災減災
    自然資源部南海局供圖12月3日,2020年汛期海洋災害預警報總結交流會在福州召開。據悉,2020年汛期,各級海洋預報減災機構經受住了 17次風暴潮、20次災害性海浪過程的考驗,及時製作發布了準確的海洋災害預警報信息,為各級政府科學部署沿海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為沿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 5月12日是什麼紀念日 中國防災減災日由來圖標logo介紹
    5月12日是什麼紀念日 中國防災減災日由來圖標logo介紹  全國防災減災日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而設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一方面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 堯斯丹赴汶川等地檢查防災減災等安全風險防範工作
    4月28日,副省長堯斯丹赴汶川等地檢查防汛減災、地質災害防治和森林草原防滅火等工作,要求牢固樹立「防範勝於救災」理念,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全省森林草原防火滅火暨安全生產工作會議
  • 桃源九中千名高一學生參觀防災減災日展覽
    今年5月12日,是全國第十二個「防災減災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桃源九中團委組織1000餘名高一學生到縣政府大院外參觀了防災減災展覽。特別是中國經歷了5.12地震災難的苦痛,為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各級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我國設立了「防災減災日」。
  • 2020年全國512防災減災專題活動答案大全 中小學防災減災活動題庫
    512是全國的防災減災日,為了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在這一天不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高中學生都需要進入防災減災專題入口進行安全答題,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2020年全國512防災減災專題答案大全。
  • 防災減災資訊——2020年9月11日
    、範圍最廣的強降雨天氣過程。5)《及時預警 靶向服務——黔桂基層氣象部門積極應對旱澇急轉》:近日,貴州、廣西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旱澇急轉特徵明顯,多地氣象部門提前發布暴雨預報預警信息,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9月4日至9月6日,貴州多地出現強降水,其中,多地降水量超過200毫米。福泉市出現大暴雨,馬場坪辦事處平堡村最大降水量達181.9毫米,境內平堡河水位快速上漲,黑塘橋水庫超警戒水位。
  • 靜海四中防災減災日宣傳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進一步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推動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經國務院批准,從2009年開始,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2020年5月12日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讓我們共同學習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自我安全防患意識,共享平安生活!常見災害類型有哪些?
  • 密雲區氣象局築牢氣象防災減災首道防線
    為應對此次過程,密雲區氣象局提早部署,嚴密監測,加強分析研判,強化部門聯動和防災減災聯動機制,密切關注強降雨天氣過程,精準服務、提前預警,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全局動員,積極備戰局領導參加區政府應對調度會,匯報了天氣形勢及有關工作情況。
  • 我省2020年冬季氣候趨勢初步預測
    吉林省氣象局召開冬季氣候預測新聞發布會 11月10日,吉林省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近期天氣氣候特點及冬季氣候預測情況。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截至7月11日,連續40天——6月2日至7月1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支撐計劃項目「災害天氣精細數值預報系統及短期氣候集合預測...
    2月21日,科技部社發司組織有關專家對「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災害天氣精細數值預報系統及短期氣候集合預測研究」項目進行了驗收。驗收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組織單位的匯報、審閱了有關資料,經過質疑和充分討論,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
  • 解鎖自然的力量|海岸帶防災減災
    海岸帶生態系統具有極其重要的防災減災功能在海岸帶防災減災越來越緊迫,尤其是氣候變化對海岸帶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嚴峻的今天。海岸帶生態系統面臨的威脅人類活動、海岸帶開發建設和氣候變化也導致了關鍵的海岸帶生態系統急劇退化,削弱了其防災減災功能。世界上58%的主要珊瑚礁位於十萬人口以上城市的25公裡範圍內,64%的紅樹林分布在人口聚集中心附近(Hassan et al.,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