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區域分布明顯,東部季風區,冬半年為寒潮、大風和低溫霜凍以及乾旱災害,夏半年則多遇暴雨洪澇、高溫伏旱和颱風災害。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十分頻繁,災害種類甚多,造成損失十分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我國北方旱災、雪災、寒潮和沙塵暴災害頻發,東南部地區颱風高溫和暴雨洪澇災害影響嚴重。
我國每年因各種氣象災害造成農業受災面積5000萬公頃,受颱風、暴雨乾旱、高溫熱浪、沙塵暴和雷電等重大氣象災害影響的人口達4億人次,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3%。
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包括:颱風、暴雨洪澇、雷電、乾旱、高溫、沙塵暴、寒潮、大風、低溫冷害、雪災、冰雹、霜凍、霧、霾、酸雨等,具有種類多、範圍廣、頻率高、持續時間長、群發性突發、引發災情重等特點。
1949-2010年期間與極端天氣緊密有關的氣象災害損失的變化
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區域分布明顯,東部季風區,冬半年為寒潮、大風和低溫霜凍以及乾旱災害,夏半年則多遇暴雨洪澇、高溫伏旱和颱風災害;西北常年氣候乾旱,春季大風及沙塵暴發生最為頻繁,這一地區連同青藏高原的牧區亦遭受到雪災的危害青藏高原大風和雷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特別多見;西南地區地形複雜,乾旱和暴雨是其主要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