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江蘇足球俱樂部(原江蘇蘇寧俱樂部)發布停止俱樂部所屬各球隊運營的公告。3月1日下午,中國足協在官網發文,表示了遺憾和尊重俱樂部的選擇。
中國足協發布相關聲明
2月28日是2021賽季中超聯賽準入截止日,如果無法在截止日前完成準入,球隊將失去中超參賽資格。江蘇足球俱樂部公告稱,從階段性外部投入孵化到長期性自主造血發展,是足球事業社會化、職業化、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江蘇足球俱樂部一直努力發展的方向。
江蘇隊隊徽進行調整,由「suning」改成「jiangsu」
但由於各種無法控制的要素疊加,江蘇足球俱樂部無法有效保障繼續徵戰中超、亞冠賽場。近半年來俱樂部多方尋求承接,以最大誠意轉讓俱樂部股權,但轉讓無果,不得不宣布停止運營。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春節團拜時曾表示,蘇寧要堅定地聚焦零售發展,25日,蘇寧上市公司蘇寧易購又宣布停牌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
蘇寧集團2015年底接手江蘇足球,曾引入特謝拉、拉米雷斯、卡佩羅等高水平球員和教練,球隊戰績一直位居中超聯賽前列,並於2020賽季奪得中超冠軍。蘇寧女足在2019賽季獲得國內賽事「大滿貫」。新賽季備戰期,主帥奧拉羅尤和外援均未歸隊,關於球隊難以為繼、正尋找下家的傳言不斷。
江蘇足球俱樂部發布停止俱樂部所屬各球隊運營的公告
時間拉回到五年前,蘇寧集團剛接手俱樂部時,中超正身處蒙眼狂奔的時代。轉播版權賣出天價,各家俱樂部花錢如流水,大牌球員、主教練紛至沓來,中國迅速成為世界足壇的淘金樂園。幾年來,蘇寧大手筆投入,引入特謝拉、拉米雷斯等高水平球員,球隊戰績也一直處於中超前列,上賽季還拿到中超冠軍。
江蘇蘇寧奪得2020年中超冠軍
金元足球攻勢下的中超,客觀上說觀賞度大大提高,但其帶來的副作用也十分明顯。球員飛漲的薪水成為俱樂部運營支出的「大頭」,嚴重缺乏造血能力讓俱樂部收支極不均衡。數據顯示,中超俱樂部2018年平均收入為6.86億元,平均支出11.26億元,平均虧損4.4億元。同時,國家隊戰績每況愈下,中超被認為是虛假繁榮,並無利於中國足球水平的真正提高。
正是看到了金元足球的不可持續性,近年來中國足協推出一系列限薪舉措,得到俱樂部的廣泛支持,堪稱有針對性的自醫之舉。但沉痾難以速愈,2020年有多達16支職業俱樂部退出中國足壇,其中包括遼寧這樣的老牌球隊。
當然,俱樂部的「進」或「退」本身也是市場規律的一部分。近兩年來世界經濟大環境緊張,再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足球投資人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其中不乏遭遇經營困境者。以江蘇為例,俱樂部投資方是江蘇蘇寧,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今年初就表示要聚焦零售主賽道,主動做減法,「該關的關,該砍的砍」。其上市公司蘇寧易購2020年公告業績虧損,此後又宣布停牌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
無論是江蘇還是輾轉求生的天津、河南、河北隊,在同一個時間節點爆發危機或有偶然,但盲目投資、無限輸血的狂歡泡沫終有破滅的一天。正如去年初退出的足球投資人孟永強所言:「投入和產出嚴重失衡,大多數投資人靠情懷和幻想政府支持在堅持,可現實很殘酷,總會有堅持不住的時候。」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目前看,短期陣痛不可避免,眼下最重要的是能在陣痛期內擠掉膿包,重裝再出發,而不是深陷迷茫或懊悔。《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早已為中國足球勾勒出振興之路,當非理性的盲目發展被證偽,中超需要儘快回到正軌之中。制定更科學的俱樂部財務管理制度,推動俱樂部股權結構多元化,切實降低俱樂部無意義的高成本支出,改善聯賽運營環境和水平,鼓勵投入青訓,提高俱樂部造血能力,都是能讓俱樂部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手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泡沫早些破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中國職業足球在高速野蠻生長後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分水嶺」。尊重足球規律,尊重市場規律,堅持青訓,久久為功,中國足球終將迎來真正的黃金期和收穫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