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持續發力供給側 力促高質量發展

2020-12-23 南方新聞網

近日,一座佛山市最大的醫院,與南海區體量最大的製造業重鎮「聯姻」——南海區人民醫院新院區,正式啟動搬遷至廣東第一大鎮獅山鎮,當地龐大的製造業企業,也迎來全新的配套設施。

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局的節點上,為製造業強化高端配套,成為南海持續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促高質量發展的一道縮影。

近幾年來,作為廣東的製造業大區,佛山南海結合自身發展實情,緊抓「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強化產業鏈水平,注重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匹配與平衡,不斷暢通經濟循環,推動製造業向高端躍升,取得較好成效。

擴需求提消費促流通優循環

面對今年疫情影響,消費擴容升級和進一步激活需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在南海體量龐大的製造業中,相當部分是面向終端消費市場的企業。以更高層次、更強勁的需求牽引供給,成為南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之義。

為此,南海今年著力採取消費券、線上旅遊美食節、網紅工廠大賽等多種方式,促進消費擴容升級,支撐製造業復甦發展。統計顯示,南海上半年就發放1億元消費券,核銷率為99.15%,拉動直接消費2.55億元;2020南海汽車·美食嘉年華共成交193輛汽車,金額超過3800萬元;首屆網紅工廠大賽則吸引了45家企業、102支網紅隊伍參與,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的方式,進一步刺激線上消費。

同時,南海還在製造業產業鏈上不斷激活需求,以工業網際網路等手段推動現代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近年來,南海牽手阿里雲、華為、騰訊、京東雲、徐工漢雲等工業網際網路龍頭企業,推動1000多家企業「上雲上平臺」,進一步增強制造業服務化水平;同時,騰訊工業網際網路基地等重磅項目,也以高額投資落戶南海。

「讓生產、分配、流通、消費之間形成更良性循環,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南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以南海為主要載體的「佛山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被授予「國家物流樞紐」牌匾,成為廣東唯一入選的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南海也深度融入國家物流樞紐體系,這有助於強化新形勢下南海製造業的流通效率,使其更好分享改革發展紅利;同時,南海還不斷優化簡化政務服務,營造更優質的營商環境,增強市場內生活力。目前,在南海開辦企業全流程實現1個工作日辦結。

今年5月初,佛山(南海)萬洋眾創城項目在工業重鎮獅山鎮動工,這一製造業集聚平臺項目,享受了「拿地即開工」的超高服務效率。目前,項目一期已封頂,二期正式動工。這一成果,就得益於南海創新開展的工程建設項目「模擬審批」的支撐。

數據也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南海登記註冊各類市場主體就同比增長17.89%,目前市場主體數量已超37萬戶,是佛山市場主體數最多的區。

實施「十百千」計劃培育製造業龍頭

按照「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南海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還著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發揮技術創新作用和規模效應,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的作用至關重要。」南海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海經濟體量已突破3000億元,在全國縣區級城市中穩居前列,但企業層面長期存在「只見星星,不見月亮」的問題,即中小微企業眾多,巨型企業很少甚至沒有,這也是多數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地區的共同情況。

據了解,南海目前已挖掘認定了109家製造業全國隱形冠軍企業,這些冠軍企業都是細分行業的龍頭,也是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但這些企業中,營收規模超50億元的鳳毛麟角,多數企業年營收在1億—5億元的區間。即便從全區企業來看,算上從外部招商引資過來的大型企業,百億級企業也屈指可數。

為此,今年9月,南海由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領銜,啟動實施「十百千」工業企業培育計劃。根據計劃,到2023年底,南海力爭培育出營業收入超千億元企業1—2家,超百億元企業10家以上,超10億元骨幹企業100家以上,超1億元成長性企業1000家以上。

南海「十百千」工業企業培育計劃,不僅配套了高額獎勵、資助,鼓勵企業通過增資擴產、併購重組、科技創新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還在用地條件等方面提供放寬協議出讓、支持「工改工」等多種便利,並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強企業服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有觀察人士分析,南海以高規格、大力度實施「十百千」工業企業培育計劃,這是對實體經濟的一次前瞻式、跨越式的大謀劃,不僅為土生土長的本地製造業企業打滿「雞血」,也為外面的製造業龍頭企業落地南海提供了更大的吸引力,一旦巨型企業、龍頭企業在南海形成體系和梯度,整個地區的產業實力和發展後勁,將邁上全新的臺階。

事實上,上層的制度設計,也在土地政策、機制等多方面為南海創造了良機。

今年9月,省委深改委正式印發《佛山市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南海在創新國土空間規劃管理機制、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方面,獲得省的重大政策支持;同時,《方案》允許南海直接複製省其他實驗區已獲批權限,並優先支持城鄉融合實驗區複製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

拓發展空間構建現代產業新業態

結合地區實情,針對製造業有的放矢,成為南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特色。受此推動,新的發展趨勢與利好,也在南海爭相湧現。

11月9日,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徐工集團,投資20億元在南海區丹灶鎮建設廣東生產基地,項目計劃明年就建成試產,主要工序智能化覆蓋率將達85%以上。

12月8日,美國貝裡國際集團南新無紡布有限公司增資6700萬美元,將其醫用無紡布擴產升級項目落子南海區九江鎮。作為全球非織造布產業的龍頭企業,貝裡集團用真金白銀的投入,也宣告了對南海的信心。

類似徐工集團和貝裡集團,優質製造業企業新投資或增資擴產,正在南海掀起一股市場熱潮。這一熱潮背後,是新發展空間對產業的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南海村級工業園拆除整理土地面積36719.79畝,完成年度3萬畝任務的122.4%;累計完成拆除整理土地面積60027.4畝,完成累計拆除整理任務6萬畝的100.05%。

大力度、高效率的村級工業園改造,為南海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了關鍵支撐。

近年來,南海重點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著力發展高技術製造業、高品質服務業,重點聚焦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型生物醫藥產業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目前,南海「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已逐漸成形。

數據統計,過去5年,南海累計引進超10億元重大產業項目56個,投資額近1500億元,帶動「兩高四新」產業實現增加值超千億元。數據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產業項目案例——僅去年到今年,騰訊工業網際網路基地、平謙國際智慧產業園、徐工集團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就搶灘南海,還有包括鍾南山院士團隊項目在內的眾多院士項目落在南海。

「做強制造業,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改革的一大要義,也是符合我們地區特點的發展必由之路。」南海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南海將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不斷提升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邁向更高水平。

撰文:趙進 孫景鋒

相關焦點

  •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入理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經濟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其理論內涵、核心要義、政策舉措、重點任務既是一脈相承的,也是一個漸進深化、不斷拓展的思想體系。
  • 爭當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的佛山雄心
    日前,市委書記魯毅接受省媒專訪時表示,佛山將緊密結合「國家所需、廣東所盼、佛山所能」,圍繞重大戰略、重大工作、重大改革聚焦發力,把佛山的戰略優勢、製造優勢、改革優勢、區域優勢進一步釋放出來,在服務大局中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如何推動供給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經濟發展是多種因素、多重動力綜合作用的結果,但需求與供給相互作用是最基礎性的動力。
  •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構建新發展格局
    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形勢所迫,是問題倒逼的必然選擇。改革攻堅,要跨過這道坎,就必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引導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與社會治理緊密耦合,促進新業態持續湧現、新動能不斷壯大,更好引領和支撐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關鍵時期,危中尋機,誰抓住機遇、率先行動,新動能就會爆發在哪裡。
  • 南海高質量發展大會②:再添40家!第二批南海製造業全國隱形冠軍亮相!
    5月19日,南海區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大會對第二批南海製造業全國隱形冠軍企業進行授牌,同時啟動南海泛家居產業聯盟建設,進一步壯大和優化隱形冠軍「南海軍團」,講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南海故事」。據悉,本批次南海製造業全國隱形冠軍企業合計有40家。
  • 深化課堂供給側改革 助推教學高質量發展——記南充市中學政治任仔...
    為充分發揮思政課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12月22日,南充市中學政治任仔東名師工作室開展了以"深化思政課堂供給側改革,助推思政教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網絡研修活動。研修活動由工作室主持人、南充市李渡中學副校長任仔東主持。
  • 政策研究 | 高質量「雙循環」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本文通過比較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後全球經濟特別是中美兩大經濟體循環格局的變化,分析了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性和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未來一個時期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適應、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著力點。
  • 發揮好政策「指揮棒」作用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
    發揮好政策「指揮棒」作用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解讀… 2019-11-11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濟工作會議首提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猶如自行車前、後輪
    會議指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 「大城名師」推動佛山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佛山教師隊伍的規模不斷擴大,素質持續提升,結構日趨合理,為佛山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成為新時代佛山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朱偉表示,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鍛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關鍵所在。
  • 高質量實現供給需求動態平衡
    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改革創新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新發展格局形成所需的動力,同樣要通過深化改革才能獲得。實現「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質量動態平衡,從而為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必要動力。
  • 黃守宏: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治本良方。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從供給側發力,找準在世界供給市場上的定位,因應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化,以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我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
    這一原則與黨的十九大強調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方略是一致的。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在於既要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入手,又要以此為主線展開。
  • 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 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向市場傳遞了明年宏觀政策走向以及繼續推進改革的決心。首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並提出了目標,即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包括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三大方面要主動作為,同時要求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
  • 佛山:搬來「大樹」,南海新科創平臺點燃發展新引擎
    據統計,南海區先後投入超過100億元資金建設各類創新平臺42個,包括投入55億元的季華實驗室、15億元的仙湖實驗室、12億元的蘇州納米所佛山研究院等。這些在南海區拔地而起的科創平臺,正成為加速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 GDP3000億元新起點 南海七大鎮街主官談發展
    6月下旬的南海兩會上,閆昊波再次強調:「必須拿出不一般的舉措、不尋常的力度,特別是要用改革的思維和創新的理念來破瓶頸、解難題,將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貫穿各項工作全過程。」這是一個站在GDP3000億元的新起點上的新命題。作為佛山強力經濟引擎之一的南海,需要重拾起40年前「殺出一條血路」的氣魄。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供給側改革誰提出的?
    提出人:習近平  供給側改革簡單介紹:供給側改革,就是在供給的一端,生產社會發展所需基礎物品的一端,展開改革。  改革背景  在計劃經濟時代,央企的生產力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改革開放,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 一把手訪談|佛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魯毅:走出特色鮮明的...
    將佛山的戰略優勢、製造優勢、創新優勢、改革優勢、區域優勢等進一步釋放出來,在服務大局中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全省、全國大局作出佛山貢獻、體現佛山擔當。佛山市南海區怡海濱河公園 製造強市:攻堅技術核心打造品質標杆作為製造業大市,佛山將如何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需求側管理 應與供給側改革有效結合
    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 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
    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面臨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交織疊加的困難和挑戰,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三大失衡」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新的供需結構性問題還在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