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數字經濟如浪潮一般席捲全球,5G、AloT等新興技術層出不窮,推動產業升級。雲計算服務從初露鋒芒到逐漸落地到各個行業,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而受疫情影響,遠程辦公模式開啟,近一年的視頻會議、協同辦公、項目管理等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應用已然成勢,很多企業都主動或被動的加速了數位化轉型的進程,需求的增加使得SaaS行業迎來在線業務爆發增長的「高光」時刻。
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 國內SaaS正快步成長
今年7月份,SaaS軟體全球第一梯隊企業Salesforce從巨頭夾縫中脫穎而出,市值一舉超越傳統軟體行業頭部企業SAP、Oracle市值,SaaS也開始了對傳統軟體的全面超越。
和全球相比,中國SaaS市場剛剛起步,各領域集中度相對較低,行業格局未定,但發展卻更為迅速。一方面是在加快推動新基建建設的背景下,SaaS作為新基建數字價值鏈條中不可或缺的「應用層」環節,也是企業進行數字基建、最終用數位化管理業務必不可少的手段。另一方面是疫情的爆發在客觀上加速了中國的產業數位化進程,各細分領域的頭部甚至腰部公司都紛紛開啟「上數」模式,SaaS高頻低價的行業特性深受資本市場青睞。
政策扶持,資本青睞,中國這片土地上,SaaS也開始恣意生長。研究數據表明,2019年中國企業級SaaS的市場規模是362.1億元,佔應用軟體的比例為17.2%,與2014年的6%相比,已翻倍增長。而根據艾瑞諮詢研究院預測,這一佔比將在2023年達到38.7%,可以說,企業級SaaS的潛在市場空間毫無疑問是非常龐大的。
中國SaaS市場的機會在哪裡?
市場空間龐大的背後,是國內也擁有發展SaaS是得天獨厚的基礎和條件。
1、企業服務存量市場龐大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企業服務市場,超4000萬家企業形成的潛在存量市場。這4000萬家企業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SaaS打破了傳統軟體設置的高成本使用門檻,其本身具備高效用和經濟性的特點,因此決定其最適合的目標客戶就是中小企業。從理論上講,SaaS巨大的存量市場是客觀存在的。
2、企業數位化轉型紅利
數位化轉型,是加速SaaS發展的推手,也是SaaS行業的紅利。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不但加快了企業信息化服務市場的快速釋放,也為SaaS創造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傳統的線下零售、餐飲、採購等活動受阻,企業對協同辦公、CRM、零售電商、數位化採購等領域的需求顯著增加,這也帶動了部分小微企業開始涉足SaaS產品,加快了市場教育進程。
數位化轉型的基礎是網際網路和雲服務,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將關鍵業務和傳統IT向雲端遷移。企業數位化轉型的結果,最終都會落實到位於雲端的應用層面上,而SaaS在未來也將成為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服務方式和業務應用承載。
3、企業服務細分領域市場基本空白
國外SaaS企業服務市場發展已經很成熟,已經是軟體產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各個細分市場基本都有多家SaaS企業提供服務,新的入局者想要分一杯羹極其不易。
而國內目前SaaS發展還處在初期階段,企業服務的很多細分領域目前發展還比較稚嫩,大眾對於SaaS的整體認知還有待完善。可以說,SaaS在國內目前還是一片未被充分認知的藍海。因此,SaaS領域這對於新創業者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機會。
中國SaaS市場的挑戰又在哪裡?
發展勢頭向好,也存在發展的良好客觀基礎,那麼SaaS就可以在國內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
其實不然,對於國內目前SaaS的發展來說,要走的路還很長,這才只是剛剛開始。
為什麼?
1、照抄美國經驗在國內容易水土不服
前文我們有提到國外的SaaS已經發展比較成熟,因此很多國內的企業想著學習借鑑,復刻美國模式,照搬美國經驗。但是存在的問題是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在環境、文化上均存在較大差異,同時由於不同的SaaS廠商、投資人對市場的認知和理解也存在差異,而管理又與文化、認知息息相關,因此直接照抄美國經驗很容易在中國水土不服。
例如根據美國市場發展經驗,通用型的SaaS產品更容易實現規模化,也更能得到市場認可,甚至成長為千億美元的巨頭。比如Salesforce,也是做通用SaaS起家,慢慢才轉向解決方案以及後面大客戶的一些定製化需求。而中國市場,SaaS廠商的面臨的情況更為複雜,中國民眾更喜歡多樣化,但很多SaaS廠商為了「活下去」需要做定製化項目,另一方面為了打造長久競爭力,以及相對健康的收入模式,還需要把精力放在通用型產品的打磨上。
這也就對中國的SaaS廠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多大程度上要定製化,多大程度上要標準化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就涉及到取捨,我們承認,在取捨過程中美國經驗會是一個重要的參照物,但是完全照搬則沒有必要,我們更需要的是有自己的理論推導和邏輯判斷,然後通過不斷摸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套獨特打法。
2、B端SaaS產品想要實現盈利更難
只有盈利,企業才能進一步發展下去,擴大規模。目前國內SaaS雖然表面風光無限,但發展未必健康,尤其是很多針對B端企業的SaaS產品,想要實現盈利都很難。
B端市場不同於C端市場,C端是靠廣告盈利,只要肯燒錢,用戶群體擴大了,後期很容易實現盈利。而B端軟體還是要靠提供工具來掙錢,通過廣告掙錢的可行性極低,企業使用工具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自然也就願意為此付費。
與此同時,SaaS產品的盈利周期也相對較長。SaaS軟體不是一錘子買賣,傳統軟體的重度營銷模式並不適合SaaS,因為SaaS的合同只代表服務約定和部分收入,單客戶盈利要在若干年後才能實現。而在公司盈利之前,都要靠燒錢支撐公司,那麼這個盈利周期要多久?
在合理配置市場銷售資源的美國SaaS公司,平均約需要1.5年左右。而對於中國企業環境來說,這個時間可能也會長達數年。沒有盈利,還需要源源不斷輸血,這種情況下很多公司都是難以為繼的。若在這個過程中客戶流失情況嚴重,那麼投入市場的銷售成本也就不會產生實際收入。
3、用戶體驗感、可持續性亟待完善
雖然國內SaaS行業發展時間不長,但是隨著後續競爭的加劇,以及客戶需求不斷發生變化,SaaS行業也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極低的切換成本,導致客戶完全掌握合作的主導權,也讓留存變得更為嚴峻艱難。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用戶體驗問題,用戶體驗差,就會導致客戶流失高。軟體能夠持續發展,持續滿足客戶的需求是至關重要的,但現在很多SaaS軟體企業只關注流程正確,卻很少注意到用戶體驗。
除此之外,中國SaaS企業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以客戶為中心,保證客戶的需求被滿足,只有客戶成功了,才能留住客戶,繼而持續從客戶身上獲取利益。只有做到客戶成功,SaaS軟體企業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企業需要什麼,ta們即能解決什麼
當然,說到行業困境並不代表說SaaS不值得入局。對於企業來說,他們在意的是SaaS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或者說,SaaS能解決他們的什麼問題?只要能夠精準切中要害,滿足企業需求,就能夠獲得市場青睞,得到長足的發展。整體上,我們仍長期看好SaaS。因為,SaaS確實能給企業帶來很多。
1、 解決企業的核心問題——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SaaS軟體部署靈活、迭代迅速、支持按需付費, SaaS解決方案具有成本優勢。B端產品選擇SaaS,也就是選擇商業模式。相較於傳統軟體的一次性購買模式,SaaS是一種軟體供應商,用戶只需要租用軟體供應商提供的雲服務即可直接管理業務,無需花費高昂的價格直接購買軟體,也就不用考慮與購買許可證、運行和升級本地軟體相關的成本。
例如疫情期間OA軟體的興起,遠程辦公模式的開啟致使各行各業都開始啟用釘釘、企業微信等智能移動辦公平臺。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重新開發一個自己的平臺,或是購買一個新的辦公軟體,拋去技術問題,或多或少也都存在時間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而直接選用一款發展成熟且功能強大的SaaS應用顯然是更為高效且明智的選擇。
對於許多小型企業而言,SaaS是採用先進技術消除了公司購買,構建和維護基礎架構和應用程式的需求。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SaaS採用先進技術實施信息技術為用戶帶來了更輕鬆的服務和更優惠的價格。
2、 精益增長,得數據者得天下
數據是未來競爭的核心,數據網形成,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數位化時代已然到來,企業想要實現精益增長,一定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傳統的營銷方式主要通過調研來了解消費者的深層次需求與購買動機,營銷效果難以衡量,且會造成資源浪費。數位化營銷則更具針對性和個性化,可以賦予品牌方全面深入解讀客戶喜好與習慣的能力,從而建立於消費者之間的緊密性,在精準營銷方面效果更好。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打造自己的客戶資料庫,以數據進行洞察,以數據賦能營銷。
例如企業可以通過用戶日常行為偏好、搜索習慣等一系列信息,來獲取用戶行為反饋,然後通過分析這些用戶數據,構建用戶畫像,精準用戶分群,鎖定不同階段下的高價值用戶群體等,滿足企業精細化運營需求。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方面,通過數據,我們可以優化產品從獲客到購買轉化到復購的每一個環節,找出問題,優化購買鏈路,從而達到最終增長的目的。
SaaS看似是做軟體平臺,但其實質更是提供多元化的綜合服務,解決行業痛點,並從中尋找贏利點。
3、 以客戶為中心,持續創造價值
SaaS行業強調的是持續性、積累性,用戶的生命周期足夠長、持續價值創造能力足夠高。因此,獲客、客戶留存,以及長期價值的創造是其中的3個關鍵點,而這,也正是企業關注的。
舉個例子。
作為市場部門,可能更關注投放的哪些內容能夠帶來合同,以及帶來了多少金額的新合同。但在公司層面,則可能更關注客戶的「全生命周期價值」,這既包括市場部關注的新合同金額,也包括服務部門關注的續約合同金額。對市場部門來說,新籤越多越好;但是對於公司來說,如果新籤的合同不能帶來續約,那麼這樣的新籤可能是無法盈利的。
無論是歐美,還是中國本土,所有成功的增長模型都有一個基礎,就是整個行業模型和模式一定要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客戶價值做價值運營,也就是價值發現、價值認可、價值再創造,並持續地加強創造的過程。客戶需要的不是滿足,而是超越與引領。做客戶就是做對的客戶,找對的客戶,用最短的路徑觸及客戶,同時創造最佳的營銷場景和價值傳導場景。以客戶為中心,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是各種模型的根本和基礎。
卓爾數科科技新業務部副總經理趙濟表示:「卓爾數科致力於以數位化營銷為基點,以數位化技術賦能,營銷+科技雙引擎驅動業務發展,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卓爾數科構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業務中臺的「大中臺」體系,充分調用數據資產,以數據引導企業決策,伴隨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打造企業營銷閉環,精準觸達消費者觸點。同時,積累沉澱消費者全觸點數據,豐富企業數據資產,形成數據引導營銷,營銷反哺數據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