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魏王·趙廷美
大宋魏王趙廷美(947-984年),本名趙匡美。宋太祖趙匡胤四弟,父趙弘殷,母昭憲太后杜氏。原名趙匡美,宋太祖即位賜名光美,太宗光義繼位後賜名廷美,又更名文光字延彥。生於後漢天福元年五月十一日(公元947年),卒於雍熙年(公元984年),為趙氏皇族魏王派始祖。
魏王趙廷美生於後漢天福元年五月十一日(公元947年),稟性孝悌,識見超群,為母兄所愛,杜太后薨時,魏王十五歲,哭泣之衷,膳不進口者三日,及長行止端莊,服用儉約,難處寶貴之極,與儒者無異。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授廷美嘉州防禦使。二年(公元961年),遷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乾德二年(公元965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加儉校太保、待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遣派廷美出師,屢立戰功。公元976年太宗即位,加中書令、開封尹,封齊王,又加檢校太師。從徵太原,進封秦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太宗以趙普之誣(篡奪皇位),魏王趙廷美一再貶王職,徒王地。令魏王為西京(今洛陽)留守,賜襲衣、通犀帶,錢千萬緡,絹、彩各萬匹,銀萬兩。魏王趙廷美一脈宗室由此暫時全部遷居西安(今洛陽)。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舉家遷至房州(今湖北省十堰市的房縣)。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卒於房州(今湖北省十堰市的房縣),壽三十八歲。
魏王臨終前召諸子囑曰:「我生宋室寶貴極矣,大位自有天命在焉,安敢過望,最恨趙普無辜間吾骨肉之恩也,汝兄弟宜相友愛,無違我命」。
太宗一聞訃音,嗚咽流涕曰:「朕因同氣,至親不忍待之,太甚暫時徙置房州,令他閉門思過,方欲推恩復舊,今遽爾殞逝,回溯兄弟五人,今祇存,朕撫躬自問,能不痛心」。翌日下詔追封涪王。
公元997年真宗趙恆即位追複皇叔涪王廷美西京留守、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河南尹、秦王。鹹平二年(公元997年)閏三月,詔擇汝、鄧地,改葬汝州梁縣秋豐鄉(汝州梁縣新豐鄉,今河南省汝州市陵頭鎮陵頭村)。公元1022年仁宗趙禎即位,贈太師、尚書令,追封魏王。
德配張氏、潘氏、孫氏,共生十子八女。
子十人:德恭、德隆、德彝、德雍、德鈞、德欽、德潤、德文、德願、德存。
八女:長,虢國公主,下嫁右監門衛衛大將軍駙馬都尉韓宗業;次,貴卿公主,早卒;三,長清公主,下嫁永慶軍節度使之子信;四,早卒;五,鹹平郡主,下嫁劉贊明;六,仁宗封太寧公主,下嫁曹珝; 七,樂平公主,下嫁潘維熙;八,封果超太師顯同。
這才是魏王族譜上真正魏王史,其他所謂宋朝歷史是丞相趙普偽造流傳之今,誤導後人。正確的趙宋皇室名號不用天水堂的,而用天潢衍派,或浚儀堂,以別民趙、奴趙。天水郡公是金熙宗對欽宗的封號,含義類同臣趙、民趙、奴趙。根據人類分子基因學的Y染檢測,皇宋趙氏的源頭,極有可能在江南,是隨越王勾踐北上爭霸後,遷居到河北保州,大宋立國而人丁大發,建炎年間,再遷回江南的。太祖皇帝趙匡胤,以皇宋趙氏發跡壯大於河南省開封。為別凡庶,故稱皇族為浚儀郡,而不再用天水。
宋魏王·廣州河南瑤頭房傳承圖
海珠瑤頭房大祠堂,魏王十世孫,瑤頭三世祖祠,始建年待考、毀於日本侵略! 廣州瑤頭房35世孫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