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罵孩子真的能讓他更尊重自己嗎?「只有無能的家長才會這麼做」

2021-01-14 小貝育兒師

熊孩子惹怒家長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不是在外面對著家長大吼大叫,就是倒地大哭打滾要求家長給自己買下心儀的玩具。只要是過來人的家長,就都知道,其實有時候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真的也是一種無可奈何之舉。

成人的世界裡處處充滿嚴峻的挑戰,面對生活的壓力,孩子的一個小舉動有可能就能挑斷家長腦袋中最緊繃的一根弦,隨之爆發而來的怒火,是無可忍耐的一個後果而已。

但與家長無奈之下所爆發的怒火相比,部分家長將自己的成人力量視作一種優勢,並用作武器來應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通過使孩子產生懼怕自己的心情而達到教育目的。但通過這樣的方式達成的教育真的能起到它的作用嗎?孩子的懼怕與畏縮又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孩子對家長的怕,漸漸會掩蓋親情的愛

家長傾向通過爆發怒火的方式,甚至通過暴力行為展現自己力量從而達到讓孩子對自己心生畏懼的方式獲得孩子對自己的尊重,這樣的孩子即便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但從恐懼中生出來的尊敬只會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斷退減,並逐漸掩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聯繫。

如果家長不是用包容與體貼呵護孩子成長,進而獲得孩子對自己的愛護與尊敬,這種形式的親情本質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孩子的退縮很可能是失望

孩子在孩童時期,會比較容易地屈服於家長的怒吼之下,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與外界環境有了更多的接觸,孩子也更多了解了其他家庭中,家庭成員彼此間的溝通方式,隨之而來孩子對家長的怒吼漸漸免疫,隱藏在背後的其實是對家長的失望。

曾有這麼一句話形容家長的脾氣,「有能力的家長通過和顏悅色來親近孩子,無能的家長才讓孩子害怕自己。」家長想獲得孩子對自己的尊重,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要先學會尊重孩子,做到與孩子之間平等相處。

長期被吼的孩子更自卑、傾向於否定自己

在這一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由於家長往往傾向於否定自己的能力,因此他們會更容易自卑,面對外界事物衡量自身能力高低的不確定性更大。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有著怎樣的潛能,而是習慣地服從家長,甚至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而必須依賴家長的領導,讓父母為自己安排好生活的一切,自己才能順利地生活下去。父母們吼罵孩子的目的又真的只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永遠長不大嗎?

孩子與父母之間並不是仇人關係,家庭成員間彼此發生矛盾、誤會的現象是很常見的,聰明的家長知道該如何通過與孩子的溝通來化解矛盾,而不是利用家長權威強迫孩子服從於自己的意志,不斷吼罵孩子的最終結果只能讓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

看了以上文章,你有什麼要補充的嗎?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時,家長這種反應是無能的表現,教出的孩子也很差勁
    在遇到孩子犯錯誤時,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吼罵,以此來震懾孩子。但吼罵教育第一次效果明顯,使用的越多效果就越差,最後變成了家長白白浪費口舌,孩子也會被教育的越來越差勁。一、吼罵教育,效果約等於無這是因為家長在吼罵孩子時,孩子的第一反應是緊張和恐懼,他的大腦會啟動逃生機制,腦袋裡想的都是該如何應付家長,根本沒認真聽你講的話。任你講的再多,孩子還是不往心裡去。並且你罵的次數越多,孩子就越容易被罵皮,對你的話充耳不聞。
  • 經常被吼罵的孩子會怎麼樣?家長的吼罵,會給孩子帶來三大影響
    這不,剛上一年級的兒子因為考試成績不及格被張女士大罵一頓,把兒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全部歸咎於他平時調皮不聽話,不好好學習,所以考試考得不好。張女士以為兒子被罵了之後會變成學習成績優異的好孩子。卻不知道兒子「變本加厲」,因為上課睡覺,還和同學講話而請家長……張女士很無奈,沒想到孩子才一年級就開始「叛逆」了,在丈夫的幫助下,張女士決定換一種教育方式來教育兒子,要以鼓勵和引導的方式來教育兒子,人都喜歡聽到讚美的話,相信自己的兒子也會變得更好的。有時候吼罵只會讓孩子更加害怕父母,變得更加膽怯。或者有的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不聽話。
  • 孩子的人生高度,從家長尊重他們的夢想開始,家長可以這麼做
    很多孩子的夢想總是不被別人看到,也不受到外界的尊重,家長們一定要利用好夢想的作用,尊重孩子們的夢想,讓他們變得更優秀。我的髮小有一個「遊泳夢」,她非常喜歡遊泳,而且水性非常好,在學校的遊泳比賽經常獲得第一名。她的夢想就是發展自己的遊泳天賦,以後可以為國家盡力,成為一名合格的遊泳運動員。
  • 你吼的不只是孩子,而是孩子的未來,該何如補救呢?
    大家好,我是社會小曉哥,不少家長在小曉哥文章下面留言,說自己剛剛不小心吼罵了孩子兩句,到現在孩子都還不理他,很難過,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跟自己說話、交流,還擔心孩子會不會有什麼心理問題,請小曉哥幫忙指導一下。
  • 能喚醒孩子潛能的鑰匙在父母手裡,能成就孩子夢想的只有他自己
    看不見孩子的優秀,那是因為家長,沒有發現這種優秀的慧眼,孩子平庸,那是孩子沒有找到自己的潛能。家長和老師都要學會欣賞孩子,只有經常得到欣賞的孩子,他的內心才會被喚醒,他的潛能也才會被激發。只有提高孩子們的自我的感受能力,他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喚醒他們的內在意識並呈現自己的最佳狀態。感悟能力在哪裡?在每個人的生活經驗裡。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疫情期間,鄭州的一位大姐被兒子氣得幾近崩潰。「我裝一袋水泥是1塊錢,4萬多塊錢,我得裝4萬袋子水泥啊!」原來,大姐是做水泥生意的,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工作。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雖然打罵教育對於父母來說省時省力,但是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真的有好處嗎?育兒專家李玟瑾教授曾表示,打罵教育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創傷,並導致孩子出現愛無能。並且總是打罵孩子,也能體現出家長的無能。案例:信奉打罵教育的家長,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家長經常大聲吼孩子,對他們性格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想像
    在我們周圍,許多父母總是愛吼孩子,但是每次吼完又後悔自己的行為,怕這樣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其實脾氣暴躁的父母,與遇事冷靜處理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有很大差別。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的未來也帶來不同的結果。根據調查研究,父母的大吼大叫,會讓孩子更富有攻擊性,心理更焦慮。
  • 經常被「吼」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看看這些傷害,家長值得深思
    很多家長反映,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自己因為當時沒有足夠的耐心,往往是還沒有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就直接地嘲孩子吼去,事後又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會懊惱自責。其實每個家長都是很心疼孩子的,可一看到孩子搗亂犯錯誤,條件反射地又重複之前的行為。時間長了還學會自我安慰,沒關係,反正小孩子不記仇。可是家長你知道嗎?雖然孩子不記仇,但潛移默化中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
  • 李玫瑾教授:孩子調皮愛頂嘴?家長多說這3句話,娃將來會更優秀
    你還記得你家孩子第一次開始學會頂嘴,是什麼時候嗎?當孩子開始學會跟自己頂嘴的時候,你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呢?想必,大部分家長的做法都是對著孩子一頓打罵,這樣的做法對孩子可謂是立竿見影,可是對孩子的影響卻很大。
  • 孩子被吼完轉眼就忘?家長注意:不是娃不記仇,真實原因讓人心酸
    在這份愛的加持下,你吼他、罵他、甚至傷害他,在內心,他都選擇了原諒你。,所以家長不要仗著孩子的愛,就得寸進尺的吼罵甚至打罵孩子,時間一長,保不準孩子的愛意就會轉變成恨意。其實孩子對於被父母"吼罵"的這種狀態已經麻木了,同樣也是家長口中經常說的"罵疲了"父母"罵疲了"也就不罵了,孩子麻木了也就無所謂了。其實,作為家長來說更應該反思一下,在你"吼罵"孩子的時候,孩子做出反抗的時候,你是否有想過或者說是反思過:孩子為什麼會反抗,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是不是"吼"錯了?
  • 動不動就咒罵自己孩子的父母,心裡是有病吧!
    意思是孩子犯錯,寧願挨家長打,也別對孩子語言暴擊,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更大。但有些父母對孩子由愛到「恨」,真的是恨鐵不成鋼,眼看著自己從小手心裡捧著長大的孩子,越來越叛逆不聽話,更要命的是成績慘不忍睹,最令人生氣的是孩子還不知悔改,照樣我行我素,大有破罐子破摔之勢,這讓對孩子寄予厚望的父母情何以堪!
  • 無能的父母用打罵孩子,來宣洩自己的情緒,最後受傷的只有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不應該把「棍棒教育」「暴力教育」當成是教育孩子的人生信條,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而進行道德綁架,肆意宣洩自己的情緒,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內心的傷怎麼癒合呢?常人面對語言暴力或是武力暴力時都會忍受不了,更何況是一個內心單純敏感的孩子呢?
  • 「打針」其實並不可怕,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自信起來
    然而隨著孩子長大,因為抱有對孩子的期望,有些父母就會出現,只有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才會示愛,或者孩子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了,就表示出自己的愛。我希望,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愛孩子,並且要用語言或行為表達出來,「I really love you!」(我真的很愛你!)推薦繪本How Do I Love You《我是多麼愛你》。2.讚賞——有人會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 經常被吼和從沒被家長吼過的孩子,差別在哪?每個家長都該看看
    提起生娃後最大的變化,很多種媽媽並不是在表示自己的身材變胖了,而是在表示自己的嗓門變大了,有了孩子的家長們都知道,特別是孩子到了一兩歲的時候特彆氣人。很多媽媽們都表示自己真的控制不住,吼這個技能到底是怎麼練出來的?
  • 孩子的自尊心是比較脆弱的,家長稍不注意,就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
    他們常把所聽到的他人對自己的議論,發展成為對自我的認識,而許多父母因出於「恨鐵不成鋼」的矛盾心情,經常消極地評價孩子,如「你怎麼這麼沒出息」,「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等等,而且常常不分場合,這往往讓孩子感到羞恥、無能,甚至抬不起頭來,大大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 家長要卸下完美主義的包袱,接納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寬容的接納孩子
    在我的一番盤問之下才了解到,原來前幾天她兒子小磊做作業時有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就向她請教。 可是閨蜜研究了半天也未能得解,又不好在孩子面前丟了面子,就衝著孩子吼道:「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嗎?自己想!」孩子非常委屈,自己默默想了好久都想不出,著急得開始抽噎。
  • 你還在拿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這其中的危害值得家長反思
    隔壁鄰居家又在吵架了,隔著牆,傳來這樣的對話:「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你怎麼搞的呀?我教了你幾遍了?你怎麼這麼笨?你看看你們班上的小美,從來不用人教,學習成績還那麼好,你再看看你!怎麼別人能考第一你不行?」隨後就傳來的是孩子抽抽噎噎的哭泣聲。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上演一遍。
  • 只有打孩子才是家暴嗎?「新型家暴」很多家長都在做,比打孩子還狠
    寶媽氣不過,掉頭就走,扔下孩子一個人在原地崩潰......  這樣的劇情,我們看到的真不算少,而類似的話,很多家長也對自己的孩子說過:  「你怎麼這麼笨!」  「這點小事你都做不好,你還會幹什麼?」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你怎麼什麼都不行!」  ......
  • 公開場合講孩子的出糗經歷?尊重孩子,得從保護孩子隱私開始
    很多時候家長只是出於好玩,覺得孩子的行為可愛搞怪,克制不住地想要分享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足跡,各種事跡、搞怪照、旅遊照等。但是就在分享的過程中,孩子的隱私也不經意間被別人獲得了,而更令孩子尷尬的是,媽媽們似乎總喜歡分享一些孩子難堪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