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都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打罵出來的。
在這個時代,「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觀念已經不再適用了。父母教育孩子不應該把「棍棒教育」「暴力教育」當成是教育孩子的人生信條,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而進行道德綁架,肆意宣洩自己的情緒,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內心的傷怎麼癒合呢?
常人面對語言暴力或是武力暴力時都會忍受不了,更何況是一個內心單純敏感的孩子呢?
童年經歷了父母的打罵,至今依舊沒有安全感
鑫鑫出生在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爸爸媽媽為了養活家人,每天都要忙著上班,也沒有空餘的時間帶他玩耍。他時常很羨慕同齡的小朋友可以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而這對於鑫鑫來說只是一種奢望。
鑫鑫很用心的學習但是學習成績卻老是很不理想,這次考試只考了65分,比上一次整整落後了20分。這讓媽媽頓時火冒三丈,大吼道:「我每天累死累活的工作,供你讀書,你就是這樣回報我的嗎?」「你究竟有沒有用心學習,才考65分,落後這麼多,你的腦子呢?」
鑫鑫想解釋,但是還是屈服於媽媽的怒火之下,沉默了……
儘管已經對媽媽的暴躁習以為常,但是那顆幼小的心靈時常還是會被嚇得一顫。每天在家的鑫鑫學會了小心翼翼看媽媽眼色,如履薄冰的生活。即便是現在已經三十而立的鑫鑫,有了自己的家庭,回想起以前的生活也還是會感到後怕和恐懼。
鑫鑫說:「原生家庭對我影響很深,到現在我都習慣了看旁人的眼色活著,不喜歡與人相處、有社交障礙,偶爾還會夢到媽媽打罵我的場景,依舊沒有安全感」。
不恰當的教育方式,真的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原生家庭的傷害,對孩子來說很可能是一輩子的痛。只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要知道,暴力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只會強化矛盾。
作為家長,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可能你就能明白孩子的想法了。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就需要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父母,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教育。
不吼不叫、用欣賞和鼓勵的語言去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才是育兒的良方。《正面管教》一書中講述了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正確和孩子溝通的育兒觀念,全面剖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思想和煩惱,帶領父母走進神奇的孩子行為和心理的探索,和孩子共同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