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D列印技術興起開始,人像列印的熱潮便風靡一時,並至今熱度不減。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3D人像列印的三類應用方向。
3D列印技術在文物修復上的應用打開了新紀元,數位化應用的加入讓文物修復更精確,尤其在人像修復上可以更逼真細膩地還原。
此前,閃鑄客戶用Guider2S協助巴西國家博物館完成了巴西開國皇帝佩德羅一世的人像恢復,使得開國皇帝真實生動的的面容形象得以呈現在大眾面前。
為了更準確地還原其面容,工作人員也是費了很多心血。
首先需要對出土的屍骨進行全方位的掃描,利用數位技術進行數據分析、重組、逆向建模出人像的三維模型,然後通過3D列印技術+修復師精細的手藝,最終精確地還原出其真實的面貌。
據了解,工作人員連其鬍鬚的疏密和分布都是經過縝密地分析。
於是乎,大眾才能夠在博物館裡看到比畫像更栩栩如生的佩德羅一世肖像,甚至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其臉部、額頭上和眼睛周圍的皺紋以及鼻子彎曲的程度。
3D列印作為快速成型製造技術,人像列印總是讓人津津樂道。畢竟能夠快速製作三維人像是讓人感到amazing的事情,這就好比當初照相機問世的意義一樣。
簡單地可以直接做浮雕照片,如FlashPrint一鍵生成浮雕照片功能。
直接的人像製作,首先需通過掃描儀進行掃描(真實人像數據採集),再導出完整的三維模型文件,然後通過3D印表機製作出相應的人像。
《驚奇的日本:神奇3D列印》節目詳細地展示了人像列印的過程。節目中工作人員現場掃描採集了記者的人像數據並通過閃鑄Dreamer列印出來。
3D列印人像應用在動畫人偶製作也是一個方向。此前有不少優秀定格動畫就採用3D列印技術創作,如《鬼媽媽》《遺失的環節》。
像定格動畫中涉及的人像以及微縮模型,對於人物面部表情、模型細節的要求比較高,甚至會涉及到較大的數量。
3D列印數位化技術能更好地實現這一需求,相較傳統的人工製作方式,能夠提高效率,節約時間和成本,更重要的是精準度的提升。
這裡介紹一個Hunter列印1:9的微縮模型案例,主要過程:ZBrush建模-拆分模型-切片軟體設置參數-列印-組裝完成-上色。
3D列印作為一項快速成型技術,應用的領域方向有很多。而人像3D列印的應用,承載的是從古至今的傳承,從虛擬到現實的呈現,是人類智慧的創造。
未來希望人像3D列印會有越來越多的應用以及越來越好的作品。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