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最早一批進駐中國的外國美妝品牌,但露華濃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道路十分坎坷
作者 | Drizzie
疫情加速了美妝生意的淘汰進程。
美國美妝集團露華濃Revlon董事長Ron Perelman日前與投資大亨Carl Icahn達成協議,後者或將幫助露華濃避免破產。此前有外媒報導,露華濃警告稱,如果沒有足夠的債券持有人參與重組,以低於面值的價格置換債務,那麼該集團可能被迫申請美國破產法第11章進行破產保護。
受此消息影響,美國東部時間11月10日午間,露華濃股票因波動異常而在上市交易所停牌。消息也引發中國消費市場的密切關注。作為1962年最早一批進駐中國市場的外資美妝品牌,露華濃在中國消費者建立了較深厚的感情基礎。
疫情對全球美妝品牌業績造成無一例外的巨大打擊。今年第三財季,露華濃銷售額同比大跌19.9%至4.77億美元,營業虧損為970萬美元。此前的第一財季虧損逾2億美元,第二季度虧損擴大至1.2億美元。
露華濃在財報中將業績下降幾乎全部歸結為疫情影響。然而即使在疫情發生之前,該集團已經在競爭激烈的美妝市場感到吃力。據時尚商業快訊數據,露華濃集團銷售額已至少連續8個季度出現下滑,正計劃通過裁員1000人來提升盈利能力,預計到2022年底每年最多將節省2.3億美元。
去年8月,據彭博援引消息人士透露,露華濃聘請了高盛集團研究戰略替代方案,正在研究所有的選項,包括可能出售部分或全部業務。
1932年,Charles和Joseph Revson兄弟和Charles Lachman成立了Revlon品牌,並推出了一種指甲琺瑯。1937年,Revlon開始在百貨公司和藥店銷售這些指甲油,在1940年開發了一個完整的美甲系列,並增加了口紅系列,隨後成為美國第二大化妝品生產商。
1985年,Revlon出售給Ronald Perelman的MacAndrews & Forbes的子公司Pantry Pride,後來改名為露華濃集團。也是從1980年代開始,露華濃集團開始落後於雅詩蘭黛集團,後者已成為當今全球第二大美妝集團。
縱觀露華濃的成長史,集團一路上接連收購,隨後又陸續出手,其品牌矩陣中曾經包括Max Factor蜜絲佛陀、Clean&Clear可伶可俐等知名美妝品牌,也經營過保健品等龐雜品類業務。現在的品牌矩陣包括Revlon、Elizabeth Arden、男士理容品牌American Crew、彩妝品牌Almay、美甲品牌CND,以及Juicy Couture等品牌和Britney Spears等名人的香水業務。
露華濃集團在2016年以8.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的Elizabeth Arden伊莉莎白雅頓
其中中國消費者最熟悉的可能是2016年以8.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的Elizabeth Arden伊莉莎白雅頓,它也是當時露華濃的競爭對手。集團希望通過收購努力拓寬其產品範圍。但至今為止,該集團仍然嚴重依賴Revlon品牌業務,其核心業務主要是彩妝、美發和美甲產品。
《福布斯》雜誌估計,Ron Perelman的淨資產為61億美元。在過去兩年中,他至少兩次向露華濃集團提供貸款,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借給集團3000萬美元。他現在擁有露華濃集團87%的股份。
值得關注的是,露華濃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道路十分坎坷。雖然是最早一批進駐中國的外國美妝品牌,曾在1960年代輝煌一時,在全國開設50多家專櫃,但在2011年和2012年遭遇業務虧損後,2013年底,露華濃宣布將退出擁有1100名員工的中國市場。當時中國業務僅佔集團國際業務淨銷售額的2%。
隨後露華濃於2016年開設天貓海外旗艦店上線,接著2019年天貓旗艦店開業,品牌重返中國市場。品牌一反以往堅持美國明星代言的營銷方式,任命韓國明星Jessica Jung為全球品牌大使,在中國則任命摩登兄弟劉宇寧為品牌代言人。
然而全球美妝生意廝殺激烈,在落後於深耕中國市場的歐萊雅集團和雅詩蘭黛集團好幾個身位後,露華濃還面臨著新興小眾美妝品牌的圍攻,同時亟需重新理清品牌定位。即使是免於破產,這個老牌美妝集團的情況依然不樂觀,扭轉頹勢需要極大勢能。
截至周三收盤,露華濃股價應聲大漲22.53%至10.77美元,市值約為5.7億美元。
更多
露華濃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