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位熱心的家長給我留言:現在老師從小學到高中都喜歡題海戰術,對於學習特差的孩子,根本完不成作業,他就開始抱著債多不愁,蝨子多不咬,破礶子破摔態度,乾脆放棄努力了,怎麼辦?
放棄努力的孩子確實存在,而且到了高中這樣的情況會更多一些,有的時候學生基礎薄弱是從小學就開始累積,僅僅靠高中三年確實很難完全扭轉,高考考核的學生十幾年的知識儲備與能力開發,當孩子看不到希望時,就容易自暴自棄,這位家長也道出了許多家長、孩子和老師們的心聲。
首先我們澄清一下題海戰術,初中我不清楚,我教高中,高中時存在的,我家孩子上學校,小學談不上題海,所謂海是海量的意思,小學孩子他們一個學期作業加起來別說海,練一桶都沒有。肯定有家長會反駁我,說小學的孩子經常寫作業到十點十一二點,我想說的是寫作業時間長與作業留得多少沒有關係。我親身經歷,我家孩子三四年級時,寫作業從放學一寫就是寫到晚上十點多,甚至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我也很疑惑,後來我就翻看老師給他留的作業量,再詢問一下其他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再觀察孩子的寫作業習慣,我的結論是他比較磨蹭,是學習的習慣不好。從那以後,我就陪著他寫作業,告訴他先寫積累類的,比如抄寫生字等,最後寫思考類的,比如數學或作文,現在五年級了,雖然作業更多,但是基本在晚上六點半左右寫完。初中高階段孩子的成績受智力影響較大,小學其實更多是習慣的改變,小學的知識就那麼一點,家長們盯緊一點,效果自然就有了。初高中靠學校和老師,小學還是依賴家長多一些。
那麼對於初高中有了題海戰術,怎麼辦?其實所有學校所有老師的上課進度與作業量的分配,都是根據班級整體水平來制訂的,只要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最大化。只要用心去做,真正寫不完作業的幾乎沒有。退一步說,客觀的事我們改變不了,我們能夠改變的只能是自己,讓自己去適應環境,目前的大環境下,不可能因為少數孩子而減少作業量。我個人非常提倡減輕學生負擔,但是我還是會給學生留很多作業,就算說「高分低能」吧,至少還有個高分。現在很多孩子如果一下子給他減輕學業負擔,他必然放飛自我,沒有高分,只有低能。不管搞不搞題海戰術,我在全國十多個省上過公開課或講座,都了解過他們的學習情況,結論是任何一個地區優秀的孩子都過得不輕鬆。
如果孩子已經因為「題海戰術」而倦怠了,怎麼辦呢?
首先,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或班級。小學、初中沒有選擇,考高中面臨選擇,其實就是一次分流,雖然有重點高中、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雖然人們傳統上願意擠著上重點高中,而進入高中又願意擠著進重點班。其實重點班與普通班沒有優劣之分,普通高中與重點高中也沒有好壞之別,他們是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開辦的與之適應的教育。孩子在普通班可能處於中遊,但是進了重點班往往是墊底,經歷一次次考試,信心很容易被打擊沒有了。學習是系統性、規律性和延續性的活動,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很重要。
其次,降低期望值。我們給孩子設定目標,一定要讓他跳一跳夠得到。不用跳就能夠到他就不會努力,因為輕而易舉;如果跳起來也夠不到,他就會心灰意冷,自甘墮落。孩子厭學破罐子破摔,很多時候和家長們過高期待有關係。他能考400分,就給他規劃420分的學校,不要只知道985、211、雙一流、一本線,他夠不到!另外還不排除家長的親情綁架:我們為了你上學付出多少!這些話讓孩子們心理負擔很重,與其讓家長抱有幻想最後失望,不如連幻想都不要有。
還有,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於態度與習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之所以掉隊了,是長久以來不好的學習習慣與不端正的學習態度造成的,如果從心底改變,所有的規劃都是徒勞。其實在小學初中成績一般,到高中逆襲的例子有很多,在高一高二成績不好到高三逆襲的例子也不再少數,但是前提是你認頭了。我自己教的學生在高三第一學期考試時還是800多名,但是最後高考考了80多名,走了非常不錯的學校。可是誰知道最後三四個月他是怎麼度過的,瘦了十幾斤,滿嘴都是火泡,硬是額外刷完和數學和理綜的38套卷,這股狠勁也不是僅靠努力能做到的。
最後,我想說高考考察的是十二年的知識儲備與能力挖掘,就算我們很努力很用心,因為之前的坑挖得太深,在高中三年並不一定能夠打好翻身仗。但是不要因此而自暴自棄放棄自我,因為人生的路很漫長,高考失利不等於人生失利,等到成功的那一刻就是將之前挖的坑填滿的那一刻,所以在高中我們處在一個填坑的過程,而自暴自棄則是真的將坑挖得更深,離輸掉高考又輸人生就很近了。
不要因為眼前黑暗而不去探索光明,不要因眼前泥濘而停下步伐,不要因為看不到希望就放棄努力,要知道春種秋收,這中間要經歷漫長的夏來耕耘、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