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連續4年模仿屈原投江: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屈原的紀念

2020-12-23 福州新聞網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在大聲念完這句詞後,穿著黑色漢服的賈治勇平展雙臂,面部朝下,撲通一聲跳入河水中……6月23日下午,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邊,41歲的賈治勇以俯身「投河」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端午節「儀式」,這是他連續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紀念屈原」。

  賈治勇這一充滿爭議的行為視頻,很快傳遍了西昌市民的朋友圈,引發不少網友質疑,表示這是譁眾取寵。賈治勇說,今年跳之前還是有點猶豫,他的行為僅是個人紀念屈原的方式,整個過程就幾分鐘,不是作秀,跳河有危險,不希望有人模仿。

  距離端午節還有2天,賈治勇決定,今年,繼續完成自己的端午節紀念「儀式」。

  6月23日下午,他穿上了一套黑色漢服,來到西昌海河天街。之後,他的幾名朋友也陸續來到了現場。

  「猴哥,真的要跳哦?」「跳,每年一次嘛。」

  賈治勇的微信名叫「猴哥」,此時,他站上了海河邊的石頭圍欄,展開雙手,平伸雙臂,望向河對岸。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在大聲念完這段詞後,他身體前傾,以正面入水的姿勢撲入了河中,激起一陣水花。入水後,他仍以雙臂平展的姿勢,在水中漂浮了10多秒,然後,回遊到了岸邊。

  在目睹賈治勇的這一跳河行為後,現場不少市民表示,感到非常驚訝。賈治勇入水時,一名市民正在對岸釣魚,「我被嚇了一大跳,還以為有人失足落水了。」旁邊,在海河天街喝茶的幾名市民見狀,紛紛拿出手機拍攝。其中一名市民說,她「驚呆了」,以前從沒見過這樣的跳河表演,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當天下午,賈治勇跳河的視頻,很快就傳遍了西昌市民的朋友圈。不少網友發朋友圈調侃:這一跳,預示著端午節又快到來了。

  賈治勇的行為,也招來了一片罵聲。有網友評論說,紀念屈原不能用這樣的紀念方式,這種行為沒有意義,還存在危險。有網友表示,這種行為,很明顯是想紅,是在作秀、譁眾取寵。另外,有少數網友表示了對他的支持,說不應該去嘲笑他。

  「我知道會被罵。」上岸後,賈治勇渾身溼透,騎上車回他的店鋪換衣服。

  這是賈治勇連續第四年,在端午節前到海河跳河。2017年端午節前,當地電視臺「美食情報站」節目,要拍攝一段情景劇視頻,需要模擬一段屈原投江的場景。當時,他扮演屈原,身穿白衣,跳入了海河中。

  到了第二年端午節,賈治勇的一些朋友開玩笑說,希望看他再跳一次,他在朋友圈徵集大家的意見之後,又表演了一次跳河。2019年端午節前,他又按照「慣例」跳了一次,不過,這一次他跳河的視頻在微博上了熱搜,「大家都來罵我。」

  今年,端午節將至,跳還是不跳,賈治勇有些猶豫。他發朋友圈說:一直在糾結,今年究竟跳不跳,如果不跳,會不會覺得我去年被罵不敢了。最終,他還是決定,跳。之後,他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今年已跳。

  針對網友的質疑,賈治勇回應說,整個跳河過程幾分鐘就結束了,他不是炒作,也不是想當網紅。

  他說,他是建昌漢文化研習社的社長,平時喜歡漢服。第一年跳,是為電視臺拍攝視頻,之後幾年跳,則單純是個人的一種行為,是想用這種方式,在端午節表達對屈原的紀念,入水時面部朝下,也是想表達屈原悲痛的心情。

  「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我不在意別人怎麼說,做自己的事情,讓別人去說。」賈治勇表示,他會遊泳,對海河的深度很了解,但是這種行為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不希望有人模仿,「明年端午節,我可能還會繼續跳。」

  文史專家:應理性看待

  西昌市著名文史專家張正寧認為,單從紀念屈原的角度來說,賈治勇的這種行為可能並不可取,跳河這一行為顯得太過誇張,違背了紀念屈原和繼承傳統文化的初衷,當下,對於傳統文化,應當有更多的思量。而且,跳河投江的方式,也具有危險性。

  不過,他的行為也僅僅是個人行為,請市民和網友一定要理性看待,也希望大家不要對他太過指責和謾罵,也不能為了想紅或者出名,去學習和模仿。

  模仿屈原投江

  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男子連續4年模仿屈原投江,口念詩詞撲通入水
    男子連續4年模仿屈原投江,口念詩詞撲通入水 2020-06-25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連續四年,男子模仿屈原「又雙叒叕」跳河了…
    在大聲念完這句詞後,穿著黑色漢服的賈治勇平展雙臂,面部朝下,撲通一聲跳入河水中……6月23日下午,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邊,41歲的賈治勇以俯身「投河」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端午節「儀式」,這是他連續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紀念屈原」。賈治勇這一充滿爭議的行為視頻,很快傳遍了西昌市民的朋友圈,引發不少網友質疑,表示這是譁眾取寵。
  • 男子模仿屈原「又雙叒叕」跳河,網友們評論很有趣
    「要做什麼事情才能紀念屈原呢?」「背他的愛國詩詞?好累。」「去江邊悼念?好遠。」那就吃粽子吧!「那要這麼樣才能紀念愛國文人屈原呢?」據了解這名男子微信名叫「猴哥」這次已經是他第四次跳河表演了第一次進行跳河表演是因為當地電視臺要拍攝一段情景劇視頻需要模擬一段屈原投江的場景
  • 男子連續四年模仿屈原投江,口念詩詞撲通入水,自稱知道會被罵
    在大聲念完這句詞後,穿著黑色漢服的賈治勇平展雙臂,面部朝下,撲通一聲跳入河水中……視頻截圖6月23日下午,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邊,41歲的賈治勇再次俯身「投河」,完成了他的端午節「儀式」,這是他連續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紀念屈原」。網友質疑「作秀」,「我知道會被罵。」賈治勇回應:並非炒作,希望大家不要模仿,動作很危險。
  • 端午節並非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是一個比較古老的節日,它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經有2500~3000年的歷史,端午節的主要項目有賽龍舟,划龍船,吃粽子。不過作為北方人的我,只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大家比較認可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設立的節日。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那麼一年一度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麼賽龍舟又是怎麼來的,和屈原有關係嗎? 說此之前,先說說現在的端午節。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的國都郢都,看著山河破碎,看著社稷被毀,屈原聲淚俱下,在當年的五月初五,屈原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之後抱著一塊大石頭,就投進了汨羅江,為了紀念屈原,當地人們也舉行了一些活動。 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逐漸成為了一個節日,一個紀念屈原愛國投江的節日。
  • 端午節詩話:歷代文人雅士為紀念屈原投江,寫下頗多詩詞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下遊抱石投江,結束了62歲的生命。人們懷念屈原,每逢端午這一天,開展賽龍舟,食粽子等活動,一直沿襲至今。歷代文人雅士為紀念屈原投江,添節日氣氛,寫下頗多吟誦屈原和「端午「習俗的詩詞,被後人傳誦。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詩云:節分端午自言誰,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漁父》——紀念屈原
    一問屈原的身份:「子非三閭大夫與?」屈原曾任楚國的三閭大夫(官名),顯然漁父認出了屈原,便用反問以認定身份。第二問才是問話的重點所在:「何故至於斯?」落魄到這地步,當是漁父所沒有料想到的。由此一問,引出屈原的答話,並進而展開彼此間的思想交鋒。屈原說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即自己與眾不同,獨來獨往,不苟合,不妥協。由此引出漁父的進一步的議論。
  • 屈原為什麼要選擇投江自殺而不是歸隱山林?
    屈原之投江死,而非歸隱山林,其實不是一道歷史題,而是一道關於抑鬱症患者遭遇重大事故後的危機心理幹預的命題。所以:屈原的結局,是內因(抑鬱症)和外因(危機心理幹預)共同作用的結果。關於這個內因和外因的相關,還得從頭說起——屈原本姓羋名原,因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他便被叫做屈原。
  • 有聲繪本故事之上下五千年-屈原投江
    楚國的大夫屈原屢次三番勸楚懷王聯合齊國共同抗秦,可是楚懷王專聽接受秦國張儀賄(huì)賂(lù)過的靳尚和公子蘭這一伙人的話,受秦王的騙,到秦國去,被扣押在鹹陽,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國。太子橫立為國君,就是楚頃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蘭這批一味向秦國遷就讓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擔心楚國要亡在這批人手裡,心裡非常苦悶。
  • 端午節的由來: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多種鮮為人知的傳說
    在五月初五日,屈原寫下這絕筆詩歌《懷沙》,投汨羅江自盡。當地村民聞訊趕來,紛紛下江去打撈屈原,無奈江面太大,只能划船去打撈,這後面演變成「划龍船、賽龍舟」的端午習俗。村民打撈幾天也沒什結果,但村民想出這種方法,防止屈原屍體被魚吃掉。
  • 為什麼要懷念屈原和黃家駒?
    這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溫庭筠的詩,名曰《楊柳枝》,《楊柳枝》表達了一個妙齡女子對郎君的眷戀之情。端午節又稱為龍舟節,為中國古代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其餘三大傳統節日為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相傳端午節,為紀念屈原所設立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詩人,思想家,政治家。
  •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其實在他去世之前就存在
    臨近端午,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由一些典故而來,當然端午節的由來最廣泛的一種說法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與端午有關的一些活動賽龍舟、吃粽子也都是因為這樣。但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對的嗎,其實早在屈原投江去世之前就已經有了端午節的存在,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你可能不知道,賽龍舟並非起源於湖北,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了
    在於建設三峽大壩的同時,秭歸縣歷時十餘年,對境內淹沒區的文物古建築進行搶救式搬遷,全部按照原始比例、原始風貌復建到了鳳凰山,形成了一個以屈原祠為核心的屈原紀念區和以青灘古民居為主體的屈原故裡風情展示區,這裡也成了三峽庫區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2006年5月,復建的鳳凰山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 屈原《漁父》
    ⑦餔其糟:吃酒糟。啜其醨:喝薄酒。此句亦隨波逐流,變本加厲之意。⑧深思:指思慮深遠。五臣註:「謂憂君與民也。」高舉:行為高尚,不同於一般世人。深思高舉,正是屈原獨醒獨清的具體表現。自令放為:讓自己遭放逐呢?為:疑問語助詞。⑨新沐者:剛剛洗過頭髮的人。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新浴者:剛剛洗過澡的人。振衣:抖落掉衣服上的灰塵。⑩察察:潔白的樣子。
  • 粽子的來源——跟屈原沒有半毛錢關係!可惜99%的人都不知道!
    粽子的來源——跟屈原沒有半毛錢關係!可惜99%的人都不知道!端午節我們吃的粽子,最早並非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江而發明的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
  • 一文讀懂,中國人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他雖兩度遭到朝庭的打壓和流放,但在楚國滅亡時毅然以身殉國。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如此難能可貴,不但受到了中華民族的稱頌,而且受到了世界所有人民的稱讚。
  •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自己也寫過賽龍舟的場景。賽龍舟和屈原無關,那吃粽子總該沾點邊兒吧?但是,經過考證,粽子其實是,先民們祭祖和祭穀神求豐年用的,要早於屈原。目前,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繫起來的文獻,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續齊諧記》: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以祭之。
  • 「閱讀隨筆」端午節-粽子-屈原
    2005年,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的事情,國內鬧的沸沸揚揚。當時我在想,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的嗎?屈原啥時候成韓國人了。2009年中國的端午節也申遺成功,後來就也沒有深入思考探究此事。最近看《歷史很有趣》,其中一節講《屈原抱石投江》,來搜索端午節背後的事情,才發現對端午節,以及當年中韓「端午節申遺」之事有很多誤解。說到端午節,你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祭祀,而是屈原。端午節不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嗎?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怎麼還和祭祀有關。我之前也這樣的偏差認識,這端午節為何要賽龍舟,和屈原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