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在熱播。這是一部聚焦醫療題材中相對冷門的兒科醫生這一特殊崗位的勵志行業劇,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觀眾可以在劇中看到鮮活而真實的兒科醫生,看到他們在成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路上竭盡全力。
「每一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兒科醫生、護士身上的擔子更重壓力更大。很多時候,電視劇可以有個美好的結局,但現實往往來得殘酷,現實中的兒科醫生、護士們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樣,電視劇中的那些病例是不是在現實中也存在,兒科工作的「了不起」到底在哪裡?本報記者採訪多位兒科醫生、護士,原來我們身邊的這些人才更「了不起」!
耳鼻喉科異物多,2歲娃把電池塞進鼻孔
在電視劇中,一個小朋友拿著筷子奔跑打鬧,結果不小心摔倒筷子插入頸部,危及生命。而現實中,除了什麼東西都拿來玩,什麼東西都到處塞也是小朋友常幹的事情。不久前,2歲半的冬冬將紐扣電池放到鼻孔裡,造成燒傷,幸虧及時趕到醫院,取出後恢復了一段時間才徹底痊癒。
兒科醫生有話說
瀋陽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新利表示,電視劇裡筷子穿喉這樣的情景雖然不常見,但也絕對不是誇張的戲劇手法,而是真的會發生。當然除了類似極端情況,將玩具等小東西塞入耳朵、鼻子、嘴巴,被父母急三火四的帶到醫院的簡直經常能碰到。「那個將紐扣電池放入鼻腔的小朋友最嚴重的問題不是取出異物,而是電池由於有正負電極,在鼻腔內造成燒傷,這個是比較危險的,而電池不但可以放電,電池裡本身就有很多腐蝕性化學物質,鼻腔內酸性環境的腐蝕下,電解液會腐蝕鼻腔,造成嚴重的後果。」張主任強調,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換玩具電池的時候,覺得舊電池沒有電了,給孩子玩一玩也沒有在意,但其實換下來的電池裡還是有微弱的電量,一旦放到鼻子裡或者被吞到肚子裡,足以造成燒傷,因此電池這種東西千萬不能讓孩子玩。
而除了往鼻子放電池,在門診呆久了,真是被小朋友塞進去的異物種類超出的想像,有可能你根本無法想到的東西莫名其妙被孩子抓到放進嘴巴裡。張主任告訴記者,前幾日,一個2歲左右的小朋友被緊急送到醫院,原來媽媽的毛衣上的裝飾珠被孩子抓下來含到嘴裡,又不小心嗆入氣管,珠子卡在支氣管中,醫生通過CT定位珠子的位置,孩子在全麻狀態下用支氣管鏡將異物取出,好在有驚無險。「但這件事情並不是個案,我們醫生經常會提醒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警惕那些小物件,戴的首飾、裝飾物對孩子來說都值得『探索』,小孩子可能毫不猶豫抓過來放進嘴巴裡」張主任表示,而日常吃的食物比如蘋果泥、果凍則是氣管異物的「案犯」,三天兩頭能接到在吃東西的時候嗆入氣管造成呼吸困難的小朋友,因此張主任建議家長在餵飯的時候儘量讓孩子安靜的坐在兒童專用椅子上,千萬不能邊玩邊吃飯。
兒外科墜傷多,兒童床圍欄要到肩膀
電視劇中一個叫爍爍的男孩不小心從高空墜落,而現實中嬰兒從床上墜落則經常發生。6個月的熙熙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熙熙不小心從床上墜落下來,孩子的嚎啕大哭讓家長慌了手腳。而熙熙的頭上也明顯可以看到水腫。經過醫生的仔細檢查,同時做了腦部CT,好在沒有發生顱內出血,外部的水腫經過一段時間可以慢慢吸收痊癒。
兒科醫生有話說
瀋陽市兒童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董賀龍表示,小朋友的特點是頭大,動畫片《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就非常形象的反應了小朋友的這個特點。那麼頂著大腦袋的小朋友很容易因為重心不穩發生墜床等意外。「門診中墜床是最常見的病例,這樣的情況多發生在一歲以內的孩子身上,尤其是7、8個月的孩子,發生頭部摔傷、鎖骨骨折的情況比較多。因為這個階段的小朋友開始有了主動探索的欲望,而且扶著東西往往開始練習站立了,翻身的時候掌握不好平衡,站立的時候掌握不好中心,往往是導致孩子墜床的關鍵因素。」另外,董主任也提到一個比較致命的因素,就是頭部外傷導致顱內出血:「1歲以內的孩子還有個特點就是囟門沒有閉合,那麼一旦發生顱內出血可能孩子表現的症狀不是很明顯,不像成年人的顱骨是完全閉合的,有一點出血就會有比較明顯的症狀,而孩子很可能除了嗜睡你並不知道還有哪些症狀,這樣如果出血量較大又沒有及時治療的話,會危及生命,或者對孩子的將來造成較大影響比如引發癲癇等。」
基於多年的臨床經驗,董主任給家長們提個醒,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一歲以內的嬰兒墜床:「我們也經常告訴家長,1歲以內儘量不要與孩子同睡,或者不能讓孩子單獨待在大人的床上。如果是9——10個月的孩子睡嬰兒床的話,那麼床圍欄一定要到兒童肩膀的位置,這樣兒童不會因為失去重心一頭栽下來。」
另外,在兒童外傷中,董主任還特別提到媽媽的修眉刀。「接診過的很多孩子中有不少是意外割傷的,割傷的原因千奇百怪,比如有的孩子不小心拿了媽媽的修眉刀,將手指肌腱割破,這些生活裡的小物件基本家家都有,可能媽媽們也從來沒想到過孩子會從抽屜裡翻出修眉刀來玩,家裡的菜刀水果刀可能都會藏的很仔細但修眉刀很多家庭都會忽略了。還比如孩子用來喝奶的玻璃奶瓶,大月齡的孩子手臂有了力量喜歡抓東西摔東西,玻璃奶瓶就十分危險,門診中經常能遇到孩子喝完奶拿著奶瓶敲來敲去不小心敲碎了奶瓶,手掌被割的鮮血淋漓。看護孩子真是個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什麼事情什麼危險都要提前想到。」
心理科、中毒科,期末考試來臨前最怕小朋友亂吃藥
電視劇中,經常有小朋友各種不明原因的肚子痛被緊急送醫。而現實中,醫院也會接到很多腹痛的小孩,不過下面這種情況可真是讓醫生都嚇出一身汗。瀋陽市第九人民醫院中毒科主任劉天明介紹,日前,為了逃避考試,幾名孩子亂吃藥進了醫院。其中一個孩子吃了大劑量的三莨菪鹼,隨後出現了視物模糊,排尿困難等症狀;一個孩子吃了抗抑鬱藥舍曲林,入院時候渾身抖動,錐體外系症狀表現十分明顯。雖然最終孩子都脫離了生命危險,但亂吃藥所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
兒科醫生有話說
那些為了躲避考試而吃藥的孩子,當和他們了解情況的時候,問他們為啥吃藥。孩子的想法非常單純,說馬上接近期末考試了,我就想不考試,就採取這種方式來逃避考試。瀋陽市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任王永柏表示,每年臨近考試時,會有很多孩子來進行心理諮詢。很多孩子因為考試壓力,會出現焦慮、哭泣、失眠等情況,還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甚至一些異常行為,比如肚子疼、頭疼,還有些孩子會出現行為異常,比如網絡成癮、不寫作業、把自己關起來,嚴重的甚至有自殘自傷的行為。家長要在考前留心孩子的異常變化,不能等到孩子出現問題了,傷害自己了,才進行幹預。
對於兒童來說,除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個不容忽視的方面,王永柏表示,在考試前孩子一定會感到壓力和緊張,那麼家長更多的是要鼓勵支持和引導,而不是繼續施加壓力。鼓勵的方式包括讓孩子到戶外去鍛鍊、允許孩子聽音樂放鬆、讓孩子去和小夥伴交流,這些都能夠有效的降低緊張度,緩解心理壓力。
兒科護士心裡話,上班很忐忑,學會換位思考
電視劇中,年輕的護士方蔓因為業務不熟練,幾次輸液都找不到小朋友的血管,家長難免惡語相向,因此常常心生委屈。而現實中,給小朋友輸液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輸液,真是充滿挑戰的技術活。
兒科護士有話說
「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這句話傳神地道出了兒科醫生的不易,而在兒科當護士,那簡直是上班都讓人膽戰心驚的存在。已經工作了17年的瀋陽市兒童醫院輸液中心護士長安寧半開玩笑的告訴記者,最開始在兒科輸液的那一陣子,真是一到要上班就焦慮,因為「給小朋友扎針太難了,就跟一邊騎馬一邊扎針差不多難度。我們都有一句行話是『寧打10個大人針,不打一個小兒針』,這裡就知道給孩子扎針壓力多大了。」安寧表示,現在小朋友普遍營養較好,小嬰兒往往會有嬰兒肥,因此血管比較難找。加上如果小朋友連著發幾天燒,沒有好好吃飯,血管就不會那麼飽滿容易觀察,給輸液造成難度,往往一針下去真不容易扎對地方,所以很多年輕護士在兒科的輸液中心是非常有壓力的,看著旁邊臺子的老護士一紮一個準,自己這邊半天找不到血管,那真是太要命了。
而電視劇中的兒科護士為了熟練業務,家人們都自告奮勇當「真人模特」,安寧笑著說自己年輕的時候還真是拿家裡人實驗過,不過現在的模擬人做的越來越真,護士們基本都是非常成熟的才會上崗了。不過就輸液這個事情主要還是有壓力,「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扎在身上家長哪個不心疼,很多小朋友來看病都是為了好幾個家裡人,十幾雙眼睛盯著你給孩子輸液,那也是要有抗壓能力才行啊!」不過安寧表示,自己做兒科護士這麼多年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學會換位思考,「我也常常跟護士姐妹們交流,理解家長照顧孩子的辛苦和焦急,家長急一點千萬要理解,換做是咱自己的孩子去看病心情也是一樣的。
瀋陽晚報 沈報全媒體記者丁卉
小編說: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祝各位每一天都心懷美好,遼寧掌上健康願陪你一路同行!感謝關注,期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