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陀螺
江 南
打陀螺的遊戲很好玩。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應印象深刻,據說它起源於廣西、雲南、貴州瑤族等地的傳統體育活動。
這個遊戲玩法很簡單,在一根長約一米多的木棍末端,綁上一根繩子,我們稱作為「鞭子」。讓木匠用一段很短的圓木頭,削成一個圓錐體,上圓下尖。在尖尖的頂端釘一個鐵釘,陀螺就做成了。
打陀螺最受小孩子的追捧,不僅僅是每個人能玩,還能和別人比賽,享受著競爭的快感。玩的時候,常常是三個小孩一起,五個小孩一夥,一人一片小地方,各自拿一根鞭子把陀螺繞幾圈,用力一丟,陀螺就在地上飛轉起來。孩子們使盡力氣,用鞭子不停地抽打陀螺,陀螺就會不停飛轉。如果誰的陀螺不小心打偏了,或偏向田間掉落田裡,或偏向路邊掉進溝裡,或偏向池塘邊掉進水裡,那誰就得認輸。大夥就會一哄而笑,勝利者就象是獲勝的將軍,神氣十足。失敗者也並不氣餒,很嚴肅地說道:「下次再戰,一定贏你。」
與所有遊戲玩法一樣,打陀螺也講究技法。準備陀螺時,先在其身上纏繩,尖釘一面朝上,然後依陀螺尖的長短,自上而下纏繞二至三圈,依序拉緊,約逾三分之一最佳。拋陀螺的時候,不是力量越大越好,力量適度最好,要注意力量的均勻。打陀螺的時候,左手持陀螺,右手拉繩索,陀尖立於地,順勢一拉,陀螺立即會產生旋轉動力,隨即右手的鞭子不間斷地抽打著陀身,陀螺高速旋轉,人的心情怡然,揮鞭的動作也瀟灑、輕鬆、自如,有時兩手交互抽打,陀螺旋轉的更加歡暢。
無論是在曬穀場,或是在學校操場,自家廳堂或田間地頭;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在上放學間隙時間,你都可以看到一隻只陀螺旋轉的身影。這些陀螺在一條條鞭子的抽打下,不停地,美麗地旋轉著,看誰的陀螺旋得好,旋得久,氣氛非常壯觀熱烈。那情景,可消除一個人緊張的學習情緒,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陀螺,是一種童趣,蘊含著濃鬱的天真。如今,儘管時間久遠,始終不能忘懷。那打在陀螺身上的鞭響,讓人身心快暢。也許陀螺會感覺到疼,但考慮到它畢竟的一種木質,抽打的時候並沒有負罪感。相反,隨著抽打的諧調,技能的嫻熟,抽打陀螺的人會很悠然自得。那種快樂、飄逸的心情,是現在一些遊戲所不能取代的。
每個人的童年遊戲是不一樣的,但快樂應是一樣。
2019年4月19日曇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