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書寫歷史,史詩傳唱歷史。其實,歷史不止存在於文字、史詩之中,更在現代之河中流動,它更鮮活、更真實,這便是古城存在的意義與使命。
在深邃古老的東方,西安作為黃河華夏文明的濫觴古都,是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亮點。今天,「挑戰100度」中歐品質行讓這座不朽古城與智能未來相遇,一道道歷史之門徐徐打開,吉利&殼牌車隊駛入西安,開啟了一段難以忘懷的穿越之旅。
城垣猶在,不見帝王,初識古都西安,在大漢、盛唐。西安,古稱長安、京兆、鎬京,有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1100年的建都史,其中尤以漢、唐時期最為繁盛,這也是西安對中華歷史文化影響最為巨大的時期,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賦詩長安盛況,杜牧的「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讓當時盛況可見一斑。追根溯源,長安能夠發揮巨大影響力的重要條件是絲綢之路的開通和繁榮。
絲綢之路是一條連接東西方的通商之路,也是一條文化和民族融合之路。上千年來,各種民族、文化、宗教、美學因子不斷交融、演繹、生息。正因如此,中外建築、服飾、飲食等文化不斷引進、輸出,進而交融,如今西安的面貌便是成果。
憑欄望遠,興嘆歷史。建築是時代的表現,是歷史的反映。西安現存的城牆為明代建築,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古城牆全長13.7公裡,始建於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
飽經風雨,屹立千年,塊塊青磚壘起的不僅僅是對這座城市的保護,更是守護著中華大地的文明精髓。
機遇與時代的相互碰撞帶來全新面貌。絲綢之路讓服飾材質互通有無的同時,更是交流了東西方的時尚審美。
唐代,一個活潑外向的時代,站在漢民族傳統的文化基礎上,敞開胸懷,大量吸收外族文化,而形成多彩多姿的大唐文明,因此流行服色呈多樣性,這也是讓唐朝服裝、妝容大放異彩的原因所在。
時代的大開大合,造就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再加上西安地域、歷史等因素賦予了當地飲食很多獨特屬性:歷史性、文化性、多樣性、包容性。西安的飲食文化開創於周秦,從最早的宴「周八珍」到唐朝「曲江遊宴」,每一種美味都承載了歷史的厚重。
從宮廷帝王盛宴到民間傳統小吃,每一種美味都有故事般的文化之源;多樣與包容是西安美食最大的特點,融合東西南北飲食文化精髓,這也正是西安美食迷人之處。
吉利&殼牌車隊以品質之名從西安啟程,承載中華文明的榮耀與千年古城的魅力,橫跨亞歐大陸,共享絲綢之路的「交流、融合、國際化」的文化精神。
5月13日,吉利&殼牌車隊將抵達俄羅斯莫斯科。從西安到莫斯科,這一路上的精彩與異域風情,讓我們跟隨博越視角,一起見證「挑戰100度」中歐品質行的精彩。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越行記》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