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元前656年,楚國。
這一年是東周惠王二十一年,魯國紀年僖公四年。這時已成為春秋強國的楚國早不再是初封丹陽、子男之田五十裡的小小蠻夷。其勢力範圍已經達到河南中部。這一年春天,當時的霸主齊桓公會同魯國、宋國、陳國、衛國、鄭國、許國、曹國等中原諸侯國攻打了楚國的同盟國蔡國。蔡國抵擋不住,諸侯聯軍入楚,直入楚國陘地,就是今天的漯河郾城以南。
齊相管仲代表諸侯盟主齊桓公質問楚國:當年周昭王南徵不返,寡人就是要因此而責問楚國。這都是三百多年前的事了,就是要問責也晚了點。當年周昭王率領軍隊討伐荊楚就再也沒回來。《周本紀》說是周昭王南巡死在漢水。「南巡」是客氣的說辭,其實就是南伐楚國。《周本紀》說昭王之死有忌諱,所以不便宣揚。《竹書紀年》說得更神乎其神一些。據說是昭王南徵三年,剛開始涉漢水遇到「大兕」,就是大犀牛。後來又遇到天昏地暗的大地震,周昭王死了,所率領的六師也全部喪失了。
有人認為是周王師在漢水搭起了浮橋,周昭王率軍過橋的時候遭到了楚國的襲擊,結果浮橋斷了,於是發生了驚人的一幕周昭王和隨行的卿士祭公都掉到漢水裡去了。祭公是祭國國君,是周初周公姬旦兒子的封國,所以祭公也是周公後裔。最後打撈了半天,只把周昭王的屍體打撈上來。
天子喪命於楚地,別說在當時,即使後來歷朝歷代都起了很多猜測。有的說是江漢邊的土著給浮橋動了手腳,有的說是周昭王實際是死於殷商遺族之手……當然,管仲質問楚國,楚國肯定不認,只是說不知道這回事,要不您去漢水邊問問。三百多年了,齊國還提這事,可見當時的影響有多麼巨大。
可是這事和周穆王有什麼關係呢?有很大關係。周昭王就是周穆王的父親。當時周穆王就在這種父親遠徵而死,軍隊盡喪的情況下繼承了王位。很有可能周穆王正是因為這個巨大的陰影,所以才會四方巡狩,安撫蠻夷戎狄和周王朝的關係、緩和矛盾,以維持、延續周王朝的統治。
周穆王四方巡狩都去過哪裡?
看看周穆王四方巡狩都去了什麼地方:在《穆天子傳》這本書的留存文字記錄來看,周穆王的出巡主要集中在穆王十二年到穆王十八年的六年之間,這個時段之內一共出巡了四次。第一次在穆王十二年到十三年,這一次是方向向北。從成周洛邑出發,渡黃河北上,北巡犬戎。犬戎的酋長在當河北岸宴請了周穆王。古當河與滹沱河不遠。這樣融洽的關係讓周穆王很高興。周穆王這次西出雁門關,北至河套地區。因為徐戎侵洛,周穆王不得不趕回去。趙造父駕車,一日千裡,讓周穆王及時趕回洛邑。
周穆王的第二次出巡是在穆王十四年到十五年。這一次周穆王沒走遠,只是在中原地區巡狩。這一次周穆王在洧wěi河接受了許國國君的覲見。許國國君稱「許男」,地位不高,以「羔禮」覲見,就是獻上小羊羔作為覲見之禮。小羊羔是表示謙卑,但是天子命許男以玉帛為禮。隨同周穆王出行的公卿有毛國國君。毛國國君叫毛班,與毛班有關的一件非常重要的青銅器就是「班簋」,現藏於首都博物館。還有一件是臺北故宮網紅文物毛公鼎,毛公鼎作器者是毛班的子侄一輩。
第三次出遊是在穆王十六年,出遊範圍仍然是在中原。重要的不是去了哪兒,重要的是在這次出巡途中一位重要人物的去世。這個人稱「盛姬」。這個人是盛國國君的女兒,被獻給周穆王,得到了周穆王的寵愛,但是在這次隨同出巡中染病而死。盛國是西周建立之初武王封的,始封君是武王的弟弟,封地在山東,但不能確定精準地址。可能是泰安寧陽縣,也可能是濟寧汶上縣,也可能在範縣。範縣原來屬山東聊城,現在屬河南濮陽。這麼算下來盛國是姬姓國,與周王室同姓。周代奉行「同姓不婚」,所以周穆王和盛姬的婚姻是不合規矩的。但是這並不妨礙周穆王對盛姬的寵愛,盛姬死了周穆王非常悲痛,為盛姬舉行了盛大的葬禮。
周穆王的第四次出行是後來廣為人知的與西王母的相會,時間在穆王十七年到十八年。這一次周穆王登崑崙之丘,觀黃帝之宮,會西王母於瑤池,大獵於曠原,然後東歸,回到洛邑,總計行程兩萬四千裡。
【沅汰朗讀】莊子《逍遙遊》
吐谷渾的興起與滅亡(二)——人名、族名、部落名、國名
從崇禎皇帝一代寵妃的寢宮,看故宮六百年承載的三千年歷史(下)
隋文帝楊堅和皇后獨孤伽羅,究竟是「妻管嚴」還是「愛情」?
夢回春秋(十一)—— 攘外必先安內
「三國志」網上特展(六)——樓闕宮觀
博物館裡的漢字(九)——爵
青銅器名稱與實物對照(一)——兵器
春秋人物故事——少年國君晉悼公(上)
晉楚爭霸——城濮之戰(一)
晉楚爭霸——邲之戰(上)
春秋人物故事——妖婦夏姬(上)
春秋人物故事——春秋小霸鄭莊公(一)鄭國始封
春秋人物故事——晉國卿族(上)
春秋人物故事——晉國霸業(一)唐叔立國 曲沃代翼
沅汰,文化學者,歷史作家主要作品:《龍鳳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裡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回春秋》等。
沅汰(ID:yuantaiyt),有趣的文化科普。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