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遙望玉門關

2021-02-13 絲路遺產

    在陽關,最讓我感懷的是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在前往玉門關途中,望著窗外茫茫戈壁和在秋風中搖曳的紅柳,一股悲壯蒼涼之感襲上心頭,此刻,我想到了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章太炎先生對王之渙的《涼州詞》極為推崇。詩中孤城指的就是玉門關。試想,玉門關是一處連春風都吹不到的地方,可詩人著意描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卻悲而不怨,也無頹喪消沉的情調,甚至有一種壯闊的情懷。王昌齡的《從軍行》寫得更為豪邁:「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盛唐詩人的豁達可見一斑。

    其實,玉門關帶給我們回味的遠不止一兩首詩文,歷代的騷人墨客,不管是否到過兩關,詩詞裡都會有諸如羌笛、胡馬、胡煙、胡霜、烽燧、鐵騎、瀚海等意象。

    玉門關距離陽關直線距離大約50公裡,兩關一南一北,成犄角之勢。帶我前往玉門關的嚮導一邊駕車,一邊建議我繞道玉門關去雅丹魔鬼城。在他看來,玉門關和陽關差不多,只剩一座土城堡孤獨地矗立,都是早已衰敗的荒灘,沒啥好看的。而雅丹魔鬼城則是大自然的奇觀,宛如一座中世紀的古城,在這座特殊的「城堡」中,有城牆、有教堂、有街道、有廣場,堪稱鬼斧神工。不過,我沒有為之動心,我知道,再奇幻的魔鬼城也不能和兩關相比。    玉門關自漢帝國設置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又稱小方盤城,為絲綢之路北道的咽喉要隘。可以想像,當時玉門關如陽關一樣,使者往來不斷,商旅絡繹不絕,駝鈴悠悠綿長,一派繁榮景象。

    和陽關稍有不同的是,玉門關和西域的玉石資源息息相關,這也是玉門關得名的緣由。包括和田美玉在內的大量西域玉料主要通過此關運往中原,所以玉門關也被稱作玉關、玉塞、玉門道等。    西域的玉石是華夏統治者4000多年來的一種戰略資源。西玉東輸自周穆王起,直到清末,數千年之久綿延不斷。絲綢之路貫通後,西域大量的玉石通過玉門關運往中原,中原王朝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資通過絲綢之路,經兩關輸往中亞和歐洲。玄奘當年為探尋佛教本源,偷越玉門關,走向西域大漠流沙。隨著不同文化交流碰撞,在距離玉門關不遠的地方,敦煌莫高窟誕生了,數之不盡的壁畫、雕塑、經卷,讓莫高窟成為古今中外藝術家、佛教高僧追逐探尋的聖地。

    對於漢玉門關的關址,唐宋時期的一些古籍認為位於敦煌市南湖鄉壽昌故城址西北118裡處,而《沙洲圖經》則認為在壽昌故城址北180裡,也有人認為玉門關在敦煌之東。1907年,斯坦因在玉關北面不遠處廢墟中掘到許多漢簡,以「玉門都尉」等漢簡的內容為憑,判定小方盤城為玉門關所在地。

    關於玉門關確切之方位,許多考證文章看法不一,但玉門關位置在敦煌西北已成為共識,敦煌漢長城沿線烽燧遺址所出的大量簡牘也證明了這一點。可能在不同歷史時期,因所承載的功能有所變化,玉門關也是不斷地廢棄再設置。著名學者葉舒憲教授在「第二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動」中途經玉門關時,就寫過一篇《遊動的玉門關》。

    大約2小時後,我們到達俗稱小方盤城的漢玉門關。玉門關是一座呈方形的古城堡,全部由黃土夯築。西、北各開一門,西為長方形,北為三角形,面積約600平方米。城內東南角有一條寬不足一米的馬道,城南邊是鹽鹼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繼續向北是漢長城。敦煌境內的漢長城,就數玉門關西北方向的一段保存最好,這段長城高度在3米以上,基寬三米,頂寬一米多,全是由土、沙、礫石夾雜蘆葦夯築。漢長城的北側是疏勒河古道,蜿蜒逶迤的長城呈東西走向,每隔幾裡築有一烽火臺。東西長城的南側,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長城,向南直達陽關,玉門關北坡東西走向的車道則直通西域。

    在玉門關東面大約11公裡處有一座古城堡——河倉城,其名字意為河谷中隱藏的倉庫,又名大方盤城。河倉城黃土版築,坐北朝南,呈長方形,看上去比玉門關要大許多。整個城堡的北壁相對完整,南北壁所留三角小孔據說是倉庫的通氣孔。河倉城東西北三面被草地和沼澤包圍,南面為高出沼澤的戈壁所掩護,位置險要,隱蔽安全,距離兩關遠近適宣,這不由得讓人為古人的匠心慧眼所嘆服。20世紀在此發掘的漢簡與西晉石碣證明,從西漢到魏晉,河倉城一直作為玉門關邊防儲備糧秣的軍需倉庫,是保留至今的非常罕見的中國古代西北邊防糧倉儲備重地。玉門關與河倉城生息相關,綿綿情長,它們互為臂肋,在歷史上發揮過巨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6月份,在卡達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玉門關作為「絲綢之路:長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離開時,夕陽即將墜落,天際映出淡淡晚霞,暮色中的大漠戈壁仿佛一片瀚海,遼闊雄壯,偉岸無比,此景象真乃天地間之大美!

來源:讀者欣賞  第28期

文:楊文遠

攝影:王金

相關焦點

  • 孤城遙望玉門關 |這裡帶給我們回味的遠不止幾首詩文
    孤城遙望玉門關文/ 楊文遠 在陽關,最讓我感懷的是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在前往玉門關途中,望著窗外茫茫戈壁和在秋風中搖曳的紅柳,一股悲壯蒼涼之感襲上心頭,此刻,我想到了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唐詩來了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從軍行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青海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千裡,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門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
  • 孤城遙望玉門關:一座堅守了四十載的孤城,道盡了不屈的大唐之魂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在其《出塞七首》系列作品中曾如是說到。「天寶未亂猶數載,狼星四角光蓬勃。中原禍作邊防危,果有豺狼四來伐。」詩人元稹在其《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一詩中曾如是說到。
  • 玉門關——你就是古詩裡的樣子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的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〡必背古詩《涼州詞》NO.8
    疲憊的王之渙望著遼闊的邊塞,眼睛突然一亮,看到啦,「黃河遠上白雲間」黃河源遠流淌,直飛入白雲頂端,遙望黃河疲憊的王志渙似乎振奮起來了。可再往前一瞧,「一片孤城萬仞山」仞,是長度單位,萬仞,形容極高無比,整句詩就是我們孤零零的小城,被極高的群山包圍住了。黃河在自由奔騰,而孤城裡的自己呢!
  •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唐代: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詩詞地理——春風不度玉門關
    《登鸛雀樓》的作者王之渙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涼州詞》蒼涼慷慨,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蒼涼寂寞的景象,詩詞全文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的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呢?
  • 玉門關,望斷西北,何處是玉門.
    只見上面寫著「最早、最晚:玉門關遺址」。    這裡也是玉門關?!就是眼前這一座方形的土丘嗎?「最早最晚」這一對反義詞,又是什麼意思?這個塊石碑躍入我「最早、最晚:這一對反義詞,又是什麼意思?這個玉門關和眾所周知的敦煌玉門關又是什麼關係?    種種疑問令我在回去之後翻閱了大量材料,玉門關的眉目這才逐漸清晰起來。
  •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帶你了解玉門關的前世今生
    玉門關(圖片源自網絡)比如最出名的是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尤其是最後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人們對玉門關最初的認識。包括我自己也是,因為這兩句詩曾對玉門關有過無限的嚮往和憧憬,很想去那裡看看。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涼州詞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 春風不度玉門關,有家不可歸的感受你可懂?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有很多詩人會寫《涼州詞》。有時候就是在涼州寫的,有時候則未必。因為《涼州詞》並不是詩的題目,而是樂曲的名字。在這個樂曲下,不同人會填上不同的歌詞。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出塞》詩詞講解: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 自別長歌大風賦 誰期生入玉門關-原創七言律詩一首
    這首詩要特別感謝花落無聲詩友賜句:誰期生入玉門關。有了這句詩眼,才有了整首詩的構思。來自網絡題十三將士歸玉門.嵌句詩.依花落無聲韻文/醉千年百戰身經不解鞍,黃沙埋骨幾人還。曾記淚辭灞陵道,誰期生入玉門關。胡天斜日孤城外,獵獵徵袍血跡斑。注:灞陵道,這裡借指故鄉。
  •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王之渙的詩,最後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過了玉門關,春風就再也吹不到了!從漢唐到如今,玉門關都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將士們戍邊的重要補給之地,更是從古至今我國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前詞 [1]作者:王之渙(第一首)[原文]黃河遠上自雲間[2],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4],春風不度玉門關[5]。[解析1]這是唐代邊塞詩人王之渙的一篇膾炙人口之作,有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唱的就是這首詩。
  • 2020玉門關詩詞周詩友作品專輯(四十)
    張莉詩詞十四首玉門關羌笛越重山,孤城獨坐閒。春風從此綠,度我玉門關。莫高窟懸崖峭壁千年古,仙窟鐘聲復一元。九尺神龕觀物喜,三尊聖像去心煩。漢唐遺韻今猶在,羌管流音尚自暄。遭劫蒙羞成舊事,敦煌盛世逆追源。
  • 《涼州詞》:這裡有「春風不度玉門關」外,壯闊悠揚的大漠風景
    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詩人站在黃河的下遊,自下而上、由近及遠地眺望黃河,一幅壯麗的畫卷呈現眼前,一種特殊的感受湧上心頭。使我們不禁想起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那是自上而下的目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裡的氣派。
  • 王之渙「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指的是什麼?我被萌娃問蒙圈了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大量的帶有「春風」的詩詞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但又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回答出來「春風」指的是什麼?
  • 玉門關詩詞周《甘肅詩詞》微刊第十四期
    風醒玉門關——寫在中華詩詞之鄉敦煌掛牌之際 成文生     玉門關,又名小方盤城,約建於西漢武帝元封四年,即公元前107年,是絲綢之路由敦煌進入西域北道的重要關隘    情景交融,氣象雄偉者如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 》其一:「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代時,雖然樓蘭已不復存在,但這不影響作者借歷史故事來描繪典型的古戰場情景。詩中的「雪山」「黃沙」「玉門關」等大漠標誌,「遙望」「百戰」「不破」「終不還」這些動態詞彙,思索之宏,鉤連之妙,具有超越時代、超越生活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