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遙望玉門關 |這裡帶給我們回味的遠不止幾首詩文

2021-02-07 當代敦煌


孤城遙望玉門關

文/ 楊文遠 

在陽關,最讓我感懷的是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在前往玉門關途中,望著窗外茫茫戈壁和在秋風中搖曳的紅柳,一股悲壯蒼涼之感襲上心頭,此刻,我想到了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章太炎先生對王之渙的《涼州詞》極為推崇。詩中孤城指的就是玉門關。試想,玉門關是一處連春風都吹不到的地方,可詩人著意描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卻悲而不怨,也無頹喪消沉的情調,甚至有一種壯闊的情懷。王昌齡的《從軍行》寫得更為豪邁: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盛唐詩人的豁達可見一斑。

其實,玉門關帶給我們回味的遠不止一兩首詩文,歷代的騷人墨客,不管是否到過兩關,詩詞裡都會有諸如羌笛、胡馬、胡煙、胡霜、烽燧、鐵騎、瀚海等意象。

玉門關距離陽關直線距離大約50公裡,兩關一南一北,成犄角之勢。帶我前往玉門關的嚮導一邊駕車,一邊建議我繞道玉門關去雅丹魔鬼城。在他看來,玉門關和陽關差不多,只剩一座土城堡孤獨地矗立,都是早已衰敗的荒灘,沒啥好看的。而雅丹魔鬼城則是大自然的奇觀,宛如一座中世紀的古城,在這座特殊的「城堡」中,有城牆、有教堂、有街道、有廣場,堪稱鬼斧神工。不過,我沒有為之動心,我知道,再奇幻的魔鬼城也不能和兩關相比。   

玉門關自漢帝國設置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又稱小方盤城,為絲綢之路北道的咽喉要隘。可以想像,當時玉門關如陽關一樣,使者往來不斷,商旅絡繹不絕,駝鈴悠悠綿長,一派繁榮景象。

和陽關稍有不同的是,玉門關和西域的玉石資源息息相關,這也是玉門關得名的緣由。包括和田美玉在內的大量西域玉料主要通過此關運往中原,所以玉門關也被稱作玉關、玉塞、玉門道等。西域的玉石是華夏統治者4000多年來的一種戰略資源。西玉東輸自周穆王起,直到清末,數千年之久綿延不斷。絲綢之路貫通後,西域大量的玉石通過玉門關運往中原,中原王朝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資通過絲綢之路,經兩關輸往中亞和歐洲。玄奘當年為探尋佛教本源,偷越玉門關,走向西域大漠流沙。隨著不同文化交流碰撞,在距離玉門關不遠的地方,敦煌莫高窟誕生了,數之不盡的壁畫、雕塑、經卷,讓莫高窟成為古今中外藝術家、佛教高僧追逐探尋的聖地。

對於漢玉門關的關址,唐宋時期的一些古籍認為位於敦煌市南湖鄉壽昌故城址西北118裡處,而《沙洲圖經》則認為在壽昌故城址北180裡,也有人認為玉門關在敦煌之東。1907年,斯坦因在玉關北面不遠處廢墟中掘到許多漢簡,以「玉門都尉」等漢簡的內容為憑,判定小方盤城為玉門關所在地。

關於玉門關確切之方位,許多考證文章看法不一,但玉門關位置在敦煌西北已成為共識,敦煌漢長城沿線烽燧遺址所出的大量簡牘也證明了這一點。可能在不同歷史時期,因所承載的功能有所變化,玉門關也是不斷地廢棄再設置。著名學者葉舒憲教授在「第二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動」中途經玉門關時,就寫過一篇《遊動的玉門關》。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6月份,在卡達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玉門關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離開時,夕陽即將墜落,天際映出淡淡晚霞,暮色中的大漠戈壁仿佛一片瀚海,遼闊雄壯,偉岸無比,此景象真乃天地間之大美!

 ▲視頻 尋音玉門關


楊文遠 作家,筆名蕭遠,字號蕭玄,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起源地專欄作家,「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甘肅分會」及「中國玉文化高端論壇」理事,「玉帛叢書」第一輯系列專著編委,「玉帛叢書」第二輯副主編,現任《絲綢之路》雜誌社副主編。

作品散見於全國各報刊雜誌。作品被收錄入《往事與前瞻》、《大美金張掖》、《醉美巴丹吉林》等多部散文集。曾獲首屆華夏散文二等獎,張掖市政府旅遊文化文學類2016年度二等獎、2017年度二等獎,出版絲路田野考察散文集《絲路鹽道》。

文章刊登《讀者欣賞 》第28期,作者授權本平臺編發

攝影:王金

封面設計:一田

本期編輯:遠 近   水中天

文章校對:蘇龑     

相關焦點

  • 孤城遙望玉門關
    ,此刻,我想到了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章太炎先生對王之渙的《涼州詞》極為推崇。詩中孤城指的就是玉門關。試想,玉門關是一處連春風都吹不到的地方,可詩人著意描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卻悲而不怨,也無頹喪消沉的情調,甚至有一種壯闊的情懷。王昌齡的《從軍行》寫得更為豪邁:「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盛唐詩人的豁達可見一斑。
  • 唐詩來了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從軍行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第四首詩就有這種情形。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千裡,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門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
  •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詩人初到涼州,面對黃河、邊城的遼闊景象,又耳聽著《折楊柳》曲,有感而發,寫成了這首表現戍守邊疆的士兵思念家鄉情懷的詩作。
  • 孤城遙望玉門關:一座堅守了四十載的孤城,道盡了不屈的大唐之魂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在其《出塞七首》系列作品中曾如是說到。「天寶未亂猶數載,狼星四角光蓬勃。中原禍作邊防危,果有豺狼四來伐。」詩人元稹在其《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一詩中曾如是說到。
  • 《涼州詞》:這裡有「春風不度玉門關」外,壯闊悠揚的大漠風景
    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在伶人中一位最美的女子所唱詩詞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這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也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雖然此事未必真實,但表明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廣為流傳。那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廣為流傳的《涼州詞》,其間到底有什麼絕妙之處!
  • 春風不度玉門關,有家不可歸的感受你可懂?
    當然,大概這首曲子本身就雄赳赳氣昂昂,有種軍旅氣質,所以歌詞也往往與邊塞生活、戰爭場景有關。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寫到了「玉門關」,距離涼州比較遠。關於地理問題,我們放在後面談,先來把詩作本身讀一讀。「黃河遠上白雲間」,第一句會讓人想起李白的名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我們可以對比一下。
  •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王之渙的詩,最後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過了玉門關,春風就再也吹不到了!從漢唐到如今,玉門關都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將士們戍邊的重要補給之地,更是從古至今我國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帶你了解玉門關的前世今生
    玉門關(圖片源自網絡)比如最出名的是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到了玉門關最大的感觸就是這「長風」,玉門關的風真的很大。誰說春風不度玉門關,只是春風想要度過玉門關是要經過幾萬裡的長風才能到達的。
  • 古詩鑑賞(六)「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〡必背古詩《涼州詞》NO.8
    這首詩,寫的就是戰場上兩軍對峙的情景。連日打仗,大家都精疲力盡,卻依然難分勝負,而朝廷卻遲遲不派援兵來,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疲憊的王之渙望著遼闊的邊塞,眼睛突然一亮,看到啦,「黃河遠上白雲間」黃河源遠流淌,直飛入白雲頂端,遙望黃河疲憊的王志渙似乎振奮起來了。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詩旅行 No.19
    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個大臣突然靈感一閃,急中生智,慌忙地奏道:「老佛爺,我哪敢漏掉一個「間」字啊,只是覺得王之渙的這首詩改寫成一首詞的話,其意境和韻味會大大增加。」於是,他連忙給慈禧太后讀道: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慈禧接過扇子反覆誦讀了幾遍,也覺得別有一番風味,於是轉怒為喜,重重地賞賜了這位大臣。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出塞》詩詞講解: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 玉門關——你就是古詩裡的樣子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的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 2020玉門關詩詞周詩友作品專輯(四十)
    張莉詩詞十四首玉門關羌笛越重山,孤城獨坐閒。春風從此綠,度我玉門關。莫高窟懸崖峭壁千年古,仙窟鐘聲復一元。九尺神龕觀物喜,三尊聖像去心煩。漢唐遺韻今猶在,羌管流音尚自暄。遭劫蒙羞成舊事,敦煌盛世逆追源。
  • 玉門關,望斷西北,何處是玉門.
    原來,歷史上不只有一座、兩座玉門關:原來,唐人吟誦的玉門關不一定是我們熟知的那個玉門關:原來,甚至嘉峪關也差一點就叫做了玉門關……      故事,就從漢武帝說起吧。據一些學者研究,玉門關最早即設在這裡,最晚也廢棄於此,因而石關峽號稱最早、最晚的玉門關遺址(下圖)。至今崖壁上仍存有明代「北漠塵清」的題記(上圖,攝影/有之)。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涼州詞
    ,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3、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 詩詞地理——春風不度玉門關
    《登鸛雀樓》的作者王之渙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涼州詞》蒼涼慷慨,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蒼涼寂寞的景象,詩詞全文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的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呢?
  • 自別長歌大風賦 誰期生入玉門關-原創七言律詩一首
    關於大漢十三將及疏勒城保衛戰,迄今已經寫到第九首,還差一首就算圓滿!這首詩要特別感謝花落無聲詩友賜句:誰期生入玉門關。有了這句詩眼,才有了整首詩的構思。來自網絡題十三將士歸玉門.嵌句詩.依花落無聲韻文/醉千年百戰身經不解鞍,黃沙埋骨幾人還。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鑑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遊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注釋】①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②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