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人們對於寶媽生孩子這件事,最常用的形容就是「鬼門關前走一遭」。隨著如今醫療條件變好,女人生孩子已沒有那麼兇險,但風險也依舊存在。
並且生孩子所要承受的痛,目前幾乎是沒有什麼好的緩解方法的,因此還讓不少女性恐婚恐育。
臨近預產期,順產還是剖腹產?
麗麗如今已經懷孕八個多月了,再過不久她就能「卸貨」了,可越是臨近產期,她就越是焦慮,並且至今還沒做好順產還是剖腹產的決定。
家裡人也都一起商量過了,表示不管麗麗做什麼決定,都會給予支持,可麗麗從懷孕起到現在,還是拿不定主意。
產檢的時候,醫生表示麗麗身體狀況很好,寶寶的胎位也很正,所以是建議麗麗順產。畢竟順產的話,寶寶出生後會適應得更好,麗麗身上也不會留下疤痕。
為了孩子好,麗麗自然是願意順產的,但麗麗又很怕疼,一想到其他寶媽形容的順產痛,心都不由得發緊。
而且聽說順產要「開十指」,麗麗總是忍不住去比劃,開十指是十根手指頭,那豈不是要開到兩個拳頭那麼大?
每次光是想想,麗麗都覺得身上發疼,而越是這樣,就越是下不了決心。
可若是選擇剖腹產,不說刀口恢復也很疼,孩子未經過產道那一遭,就怕對孩子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丈夫看麗麗這麼糾結,就問麗麗到底怎麼想的,麗麗就跟丈夫形容了一下她最顧忌的「開十指」。
丈夫得知麗麗只是自己想出來的,就表示可以先弄清楚「開十指」具體是什麼情況,再根據實際情況做決定,畢竟光靠想除了自己嚇自己,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於是在最後一次產檢時,麗麗就和丈夫詢問了「開十指」的問題。
什麼是「開十指」?
生孩子時,什麼叫「開十指」?兩張圖直觀解釋究竟開多大
醫生表示,產婦待產時常說的「開幾指」,指的是宮口張開的大小,通常醫生會以手指來估算大小,所以會說「開幾指」。
而「開十指」是什麼概念呢?通常是指宮口直徑張到約10釐米的程度。
麗麗得知了「開十指」的實際意思,心裡頓時就有了底,她再次比劃了下,思考了一下後終於做出了順產的決定。
生孩子「開十指」是開多大?兩張圖直觀展現,網友:看著都疼
聽完上面醫生的解釋,想必還有一些準媽咪沒弄明白。兜媽這裡就有兩張圖,可以直觀地展現出「開十指」究竟是開多大。
這是一張水果的切面圖,從2釐米到10釐米的水果直徑切面,對應著的是從「開二指」到「開十指」的宮口擴張程度。
從這張圖就能清楚知道,開二指是一顆櫻桃的大小,最後開十指是一個小西瓜的大小。看到這,是不是很多網友都有「看著就疼」的感受?
是的,其實看了這張圖,會對順產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也更能體會到母親的偉大。
除了水果切面圖,還有另一張圖更為直觀形象。這是一位美國產婦,曾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分享的圖片。
國外會有測宮口擴張程度的工具,這個圓木板上從小到大排列的10個圓孔,就對應著從開1指到開10指的大小。
而那個標著「10」的圓圈,就是宮口開到10指的大小,從照片能看到,這個大小和新生兒的頭圍差不多大,而大部分新生兒的頭圍就是10釐米。
女人選擇了順產,就要經歷這麼一個從開一指到開十指的過程,只有到了十指,寶寶才能順利從子宮進入產道,而從開一指到十指,一般孕媽要經歷10個小時。
另外,女人生孩子,「開十指」其實只是分娩過程中的第一階段,只有開過十指後,才會進入正式的胎兒分娩階段,最痛的時候也在這一階段。
這一階段有的人很快,有的人很慢,從幾分鐘到一個小時都有,過了這一程,還有最後的胎盤娩出期,到這才真正結束了整個順產過程。
看到這,是不是再次覺得當媽媽真是太偉大了?女人忍受了這樣的痛,為整個家增添新生命,自然是值得全家人去珍惜、呵護的。
孕媽決定順產後,要在孕期做哪些準備呢?
1. 孕期每天堅持適度運動
一旦決定順產,孕媽在孕期就要每天都堅持適度的運動了。適當的運動利於控制孕媽的體重,能增強孕媽體質,利於後面的順產,減少難產風險。
2. 定期做產檢,配合醫囑行動
孕媽決定順產後,就更要堅持定期做產檢了。通過產檢能及時知道胎兒和自己身體的情況,以便遇到問題及時調整。產檢時要聽醫囑,聽從醫生的建議。
3. 孕期注重膳食營養
孕期孕媽要注意營養搭配,以及控制自己的體重,不宜進行大補,以免攝入營養過大,導致胎兒太大。
一旦胎兒過大,就會有難產風險,這種情況還是選擇剖腹產比較好。
4. 放鬆心態,做足心理準備
順產之前,孕婦要調整好自己心情,不要太緊張,要放鬆心態,對自己順產有信心。一旦決定要順產,孕婦就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以免到時自亂陣腳。
兜媽寄語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寶媽在生產時都會承受巨大的疼痛,所以每個媽媽都是偉大的。
並且雖說順產對孩子更好,但也不代表剖腹產對孩子就不好,其實就是生孩子的兩種方式。
身體允許,孕媽自己願意就順產,若身體不允許,準媽媽們就不要強求順產了,還是安全為上!
不知各位寶媽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呢?歡迎評論區交流討論!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