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對於絕大多數國內滑雪場和滑雪者而言,19/20雪季已經宣告提前結束。疫情這一刀對戶外行業,可以說是砍到腿上了,但對於滑雪產業而言,毫無疑問是直接砍在了脖子上。疫情按下了滑雪產業的暫停鍵,讓整個行業冷靜下來、慢下來,也讓每個人回歸到內心深處,重新出發!同時,疫情將加速行業洗牌,並強化行業發展中的馬太效應。敬請閱讀。
文/伍斌(北京市滑雪協會副主席,北京體育大學特聘專家講師)
第一章 滑雪場館與滑雪人次
滑雪場館與滑雪者是整個滑雪產業的兩極,滑雪產業的全部業務和活動都圍繞著這兩極展開。因此,滑雪場館數量與滑雪人次構成了滑雪產業最核心的兩項指標。根據目前國內的實際情況,我們將滑雪場館分為滑雪場(包括戶外雪場及室內雪場)、旱雪場地(Dry Slope)以及模擬滑雪器健身館。
一、滑雪場數量、滑雪人次以及滑雪者人數
2019年,國內滑雪場新增28家,包括5家室內滑雪場,總數達到770家,增幅3.77%。新增28家雪場中,有5家建設有架空索道,另有1家已開業雪場新建架空索道。截止2019年年底,全國770家雪場中,有架空索道的雪場達到155家,相比2018年的149家增長4.03%。國內滑雪場的滑雪人次由2018年全年的1970萬,上升到2019年的2090萬,同比增幅為6.09%。
(中國滑雪場數量及滑雪人次統計)
隨著冬奧北京時間的來臨,各項滑雪推廣活動朝著縱深化方向發展,初學者轉化率有明顯提升。按本報告測算,2019年全年國內滑雪者約為1305萬人,相比2018年的1320萬略有下浮。其中,一次性體驗滑雪者佔比由2018年的75.38%下降為72.04%,滑雪愛好者比例有所上升。2019年,滑雪者在國內滑雪場的人均滑雪次數由2018年的1.49次上升為1.60次。
(雪場滑雪人次與滑雪者人數)
二、滑雪場及滑雪人次的分布
770家滑雪場分布於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滑雪場數量排名前5的省份及自治區為黑龍江、山東、新疆、河北以及山西。2019年,湖北和新疆新增雪場數量最多。
(中國滑雪場數量分布)
2019年國內滑雪人次的分布如下表所示。河北、吉林、北京增長態勢明顯,超越黑龍江,成為前三甲。其中,河北、吉林兩省全年滑雪人次突破200萬大關。同時,國內滑雪市場在2019年明顯出現分化的現象。2019年,共有13個省份的滑雪人次出現下跌。另外,融創集團接盤萬達的「融創雪世界」系列陸續開業形成了持續的熱點,廣州、無錫、昆明均有不俗的表現。
(滑雪場滑雪人次分布)
三、滑雪場分類統計信息
為更清晰地了解國內滑雪場的特徵,本報告從以下幾個維度對滑雪場作出分類統計信息方面的研究。
1、室內滑雪場
在2019年新增的28家雪場中,有5家新開的室內滑雪館。截止2019年年底,國內開業的室內滑雪館已達31家。
(國內已投入運營的室內滑雪場數量統計)
2019年全年,國內31家室內滑雪場滑雪人次合計為235萬。其中,最突出的當屬廣州融創雪世界。廣州融創雪世界面積7.5萬平方米,是全球第二大室內滑雪場。從2019年6月15日開業,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廣州融創雪世界累計接待滑雪人次55萬,有望成為全球接待量最大的室內滑雪場。但同時,全球第一大室內滑雪場——哈爾濱融創雪世界(原哈爾濱萬達娛雪樂園)在2019年的表現則不容樂觀,滑雪人次下跌幅度較大。
室內滑雪場滑雪人次2019年增幅為42%,對全部滑雪場滑雪人次的增長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室內滑雪場滑雪人次統計)
2、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場
按核心目標客群,國內滑雪場分為三類:旅遊體驗型、城郊學習型及目的地度假型。此三類雪場在全部雪場中佔比分別為77%、20%及3%。
(中國滑雪場按核心目標客群分類)
在2019年770家雪場中,有20家左右符合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場的特徵。其中,有8家滑雪場可以稱為大型目的地滑雪度假村。
(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場滑雪人次統計)
由上表可見,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場的滑雪人次增長幅度要遠遠大於全國滑雪場滑雪人次的增長幅度,其中,大型目的地滑雪度假區滑雪人次的增長幅度又遠遠高於中型目的地滑雪度假區。
3、垂直落差超過300米的滑雪場
滑雪場垂直落差的大小,是衡量滑雪場所在山地的資源規模的一個重要指標。按滑雪場實際開發雪道的垂直落差,我們將國內滑雪場按以下三類統計:垂直落差超過300米的雪場26家,佔比3.4%;垂直落差在100-300之間的雪場142家,佔比18.44%;垂直落差小於100米的雪場602家,佔比78.18%。按垂直落差分類的雪場佔比如下圖所示。
(中國滑雪場按垂直落差統計佔比示意圖)
北京延慶小海坨新建成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是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主賽場,垂直落差超過900米,是目前國內有架空索道的雪場中垂直落差最大的場地。此外,黑龍江亞布力和吉林北大湖兩家雪場垂直落差均超過800米,是國內僅有的兩家舉辦過亞洲冬季運動會的滑雪場。2019年,垂直落差超過300米的滑雪場滑雪人次統計為364萬,相比2018年增長17%,遠高於全部雪場總滑雪人次的增長幅度。
(垂直落差超過300米的滑雪場滑雪人次統計)
4、雪道面積超過30公頃的滑雪場
雪道面積是衡量滑雪場大小的另一個重要維度。截至2019年年底,雪道面積超過30公頃的雪場共計30家,佔比3.90%。詳見下表。
(按雪道面積統計的滑雪場數據)
5、有架空索道的滑雪場
是否有架空索道對於國內雪場而言,是最直觀的區分標準。2019年,國內有架空索道的滑雪場統計為155家,相比2018年增加6家。本報告的研究重點將會越來越集中在有架空索道的滑雪場。我們用下表來統計有架空索道的滑雪場的相關信息。
(有架空索道的滑雪場統計信息)
其中,有4條及以上架空索道的8家雪場正好和前面統計的大型目的地滑雪度假區完全吻合。由上表可見,總體而言,架空索道數量越多的雪場滑雪人次增長幅度越大。155家有架空索道的雪場,滑雪人次合計為1015萬,佔總人次2090萬的48.56%。有拖掛式纜車的雪場,統計為22家,2019年滑雪人次達到354萬,同比增長20%。
6、滑雪人次超過10萬的滑雪場
正如瑞士勞倫特先生在歷年的《全球滑雪市場報告》中都會重點研究百萬人次以上的滑雪場一樣,以滑雪人次作為指標來對滑雪場進行分類和篩選將會越來越具有現實意義。2019年,國內770家滑雪場中,滑雪人次佔據前三甲的仍是本報告之前戲稱的「三萬」,即萬科松花湖、萬達長白山以及萬龍三家滑雪場。
作為嘗試性研究,我們僅將2019年全年滑雪人次超過10萬以及15萬的滑雪場的數量即人次增長信息統計如下。
(滑雪人次超過10萬的滑雪場統計信息)
可見,770家滑雪場中,滑雪人次超過10萬人次的僅有31家,佔雪場總量的4.03%;但31家雪場總計產生了609萬滑雪人次,佔總滑雪人次的29.14%。同時,從增幅的數據可以看到,滑雪人次越大的滑雪場同比增長幅度也越大。
四、旱雪場地
根據尖鋒旱雪提供的資料,截止 2019年年底,國內已建成的旱雪場總數已達到45家。但其中有8家處於超期停業狀態,另有1家被拆除。
(已建成的旱雪場地及面積)
旱雪場地的分布如下圖所示。目前,四川、北京、河北居於前三名,佔比超過10%以上。
(2019年營運中的旱雪場分布)
由於2018年統計的旱雪滑雪人次中包含了滑雪圈的人次,不能作為對比和參考的依據。2019年剔除了滑雪圈的數據後,國內旱雪場產生的滑雪人次為34.23萬。
(旱雪滑雪人次統計)
五、滑雪模擬器
2019年,滑雪模擬器市場繼續呈現加速增長態勢。按雪樂山提供的資料,截止2019年年底,雪樂山總門店數已達到96家。結合雪夢都提供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滑雪模擬器場館已達140家,投入使用的各類滑雪模擬器達到400臺。根據本報告測算,2019年滑雪模擬器產生的滑雪人次在78萬左右,相比2018年58萬,增長34.48%。
(滑雪模擬器數量統計)
六、總滑雪人次
綜合旱雪以及滑雪模擬器的數據,2019年總滑雪人次合計為2202萬。
(總滑雪人次統計)
第二章 滑雪場硬體設 施
一、滑雪場上行設施:架空索道&魔毯
上行設施從根本上決定了滑雪場的運營效率,對任何雪場而言都是最為重要的部分。目前國內雪場的上行設施中,以架空索道和魔毯為主。「雪場是否有架空索道?有多少條架空索道?」是衡量雪場規模及效率的重要KPI指標。
1、滑雪場架空索道
(有架空索道的雪場&雪場架空索道數量統計)
截止至2019年年底,國內滑雪場中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架空索道總數為261條,分布於全國22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的155家雪場中。其中,河北、黑龍江、吉林分別以49條、40條、39條位列三甲。三省合計總共建成128條滑雪架空索道,佔全國滑雪架空索道總數的49%。
(中國滑雪場架空索道數量及分布)
在有架空索道的雪場中,脫掛式架空索道的多少更是雪場規模和效率的集中體現。三年來,國內脫掛式架空索道發展迅猛,由2015年的26條增長到2019年的60條,有脫掛索道的雪場也由10家增長到了22家。
(中國滑雪場脫掛式架空索道數量統計)
下圖統計了近四年來脫掛式架空索道中進口和國產數量關係。國產脫掛式架空索道的發展相當迅猛,從2015年的2條增長到2019年的20條。
(中國滑雪場脫掛式架空索道按進口、國產數量統計)
60條滑雪用途的脫掛式架空索道中,河北省21條,分布於7家雪場,全部集中在張家口市崇禮區;吉林省19條,分布於6家雪場;黑龍江省7條,分布於3家雪場;新疆4條,分布於2家雪場;北京、內蒙古各建成3條;陝西建成2條,湖北建成1條。(註:此項統計中,只包括用於滑雪的索道,不包括非滑雪用途的索道。)
(中國滑雪場脫掛式架空索道按分布省份統計)
2019年,國內有脫掛式架空索道的雪場中,位於北京延慶小海坨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最值得關注,目前已完成3條脫掛式索道的建設,並已投入賽事運營。作為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主賽場,硬體設施無與倫比,必然會成為國內滑雪場的一面旗幟。
(中國雪場按脫掛式架空索道數量排名)
2、滑雪場魔毯
對於全球最大的初級滑雪市場而言,魔毯在中國滑雪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近兩年,隨著新增戶外滑雪場數量的減少,魔毯市場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落。2019年,滑雪場魔毯新增2.1萬米,略高於2018年。
(滑雪場新增魔毯數量及長度)
(滑雪場運營魔毯總數量及總長度)
魔毯數據來源於國內主要魔毯供應商。截止2019年,國內雪場共計有 1336條魔毯處於運營中, 包括2019年新增的 140 條魔毯。全部魔毯總長度約 197公裡。
二、滑雪場場地設施:壓雪車、造雪機
2019年,滑雪場場地設施中,壓雪車和造雪機都有明顯的增長幅度,與北京冬奧會大額的採購訂單直接相關。另外,由於近兩年氣候變化,給造雪和雪道維護都造成了很大困擾,不少老雪場被迫增加造雪設備,改良壓雪設備。
1、壓雪車
根據統計數據,國內雪場全部壓雪車數量約為629臺。2019年,國內新增壓雪車數量為88臺,其中包括北京延慶冬奧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19臺,遠高於2018年的56臺。進口新車合計61臺,國產壓雪車27臺。本數據來源於主要壓雪車供應商。
(中國滑雪場新增壓雪車數量統計)
龍之訊信息諮詢為本報告提供的中國海關數據,為我們驗證國內市場的存量信息提供了可靠的幫助。
(中國進口數據統計)
2、造雪機
(滑雪場新增造雪機數量統計)
2019年,全國滑雪場新增造雪機1149臺(包括冬奧會項目採購數量),相比2018年的810臺增長41.85%。截至2019年年底,全部造雪機數量合計約 8559臺。本數據來源於主要造雪機設備供應商。
三、滑雪場租賃設施:租賃雙板
鑑於目前國內尚不具備獨立生產雙板脫落器(固定器)的能力,因此,雙板脫落器的海關進口數據,基本能反映出國內雙板市場的狀態。而由於雙板零售市場與雙板租賃市場存在數量級上的差異,因此,進口脫落器的規模與租賃雙板的數量關聯性更強。
從海關數據分析可見,在經歷了2018年大幅度下跌之後,雙板脫落器進口數量在2019年形成了強力反彈,同比增長29.35%,由2018年的92噸上升到119噸。但相比2017年進口137.45噸仍然有一定差距。
(中國進口數據統計)
很遺憾,截止本報告成稿前,未能及時取得業界相關的數據來估算雙板租賃市場2019年的表現,但從以往年度的相關性而言,雙板脫落器海關進口數據的強力增長,一定程度上表明雙板租賃市場向好。
第三章 滑雪者特徵
滑雪者是誰?他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就是研究滑雪者特徵所需要回答的問題。因此,也是難度最大而且會一直追問下去的課題。本期報告我們做了更多的努力,除獲得了大量定向調查問卷的信息之外,攜程旅遊、馬蜂窩滑雪、雪族科技以及滑唄等具備線上資源的平臺機構都組織了專項小組,出具了完整的滑雪者特徵報告。單一的報告也許說明不了問題,但當我們把所有數據放在一起做對比研究時,往往能得出一些有趣的結論,而滑雪者這一群體也在這些數字後面逐漸變得立體起來。
一、滑雪者的性別
(滑雪者性別特徵綜合信息)
儘管每個數字都不可能反應出全貌,但通過橫向的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部分線索,便於日後進一步去尋找更為準確的信息。
1、與度假型滑雪場相比較而言,當日往返型雪場的男女比例更為平衡;
2、雪族科技與滑唄的報告中,男性佔較大比例,說明滑雪愛好者中以男性居多;
3、馬蜂窩滑雪的用戶中,女性佔比超過三分之二;
4、室內初級市場中,參與教學的人群有可能以女性居多。
二、滑雪者的年齡
(滑雪者年齡特徵綜合信息)
同樣,通過上表中的橫向對比研究,我們可以得到的線索如下:
1、度假型雪場滑雪者的平均年齡高於當日往返型雪場;
2、雪樂山以學習滑雪為主,40歲以下滑雪者佔比達到了95%,而其中學齡前兒童滑雪者佔比為15%;
3、雪族科技以提供線上服務為主,40歲以下滑雪者佔比達到了96%。
三、滑雪者的其他特徵
1、攜程旅遊報告(摘錄)
滑雪遊客中,單人出行最多,佔比29.3%。其次是親子遊客佔比27.5%,情侶出行佔比22.8%、同事朋友佔比20.4%。除了比較資深的滑雪愛好者,親子遊客比例上升較快,攜程滑雪訂單中,帶孩子滑雪年齡最小的僅2.5歲,滑雪成為冬季親子遊的熱門選擇。
這些滑雪愛好者都來自哪裡?根據攜程主題遊數據,地處南方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上海人對滑雪有著最高的熱情,成都和北京的滑雪愛好者緊隨其後,接下來依次分別是廣州、武漢、杭州、蘇州、南京、福州、深圳。
滑雪遊要花多少錢?據攜程主題遊滑雪打包產品價格,國內滑雪人均消費2398元,國外滑雪人均消費9893元。
2、馬蜂窩滑雪報告(摘錄)
(境內熱門滑雪場排名)
隨著站內滑雪用戶的逐步增加,馬蜂窩在2019年產生的滑雪類筆記數量同比去年增長349.89%,同比2017年增長1120.64%。
(馬蜂窩滑雪類筆記數量漲幅)
3、雪族科技報告(摘錄)
雪族科技線上記錄的滑雪愛好者遍布全國各地,但仍以北京、河北及東北三省居多。從18-19雪季的數據看,線上交易的比例明顯增多,同時,行動支付佔比已達82%。
4、滑唄報告(摘錄)
截止至2019年,在滑唄上已被審核通過的註冊俱樂部多達1172個,覆蓋全國126個城市(地級市及以上),29個地區(含20個省、4個直轄市、4個自治區及港澳臺等其他地區),其中海外地區共有13個俱樂部。
(滑唄註冊俱樂部數據統計)
(地區俱樂部數量top10排名)
(國內TOP15雪場滑唄運動數排名)
第四章 滑雪者裝備市場
2018年滑雪產業白皮書中曾提到:經歷了幾年的徘徊期之後,滑雪者裝備市場終於有了一點波瀾。2019年的滑雪者裝備市場陸續收到了更多積極的消息。儘管依然無法形成一份系統的裝備市場報告,但至少我們終於能獲得一部分能讓人相信的真實數據。
總體而言,單板市場已進入高速增長期,預期整體年增長率在25%-30%之間。同時,雙板市場也有復甦和啟動的跡象。本章內容主要來源於法國迪卡儂Wed'ze滑雪品牌以及冷山GOSKI為白皮書分享的信息。
1、迪卡儂Wed'ze滑雪品牌中國報告
(1)2019年,迪卡儂Wed'ze滑雪品牌已全面進入中國區的315家迪卡儂店。店面數排名前三的城市為上海、北京、廣州,Wed'ze滑雪品牌銷售排名前三的城市連續五年均為北京、上海、成都。Wed'ze滑雪品牌在中國取得了連續五年持續增長的成績。
(2)從Wed'ze滑雪品牌不同品類的銷售狀況看,單板的銷量遠遠大於雙板,兒童系列的滑雪裝備增速高於成人系列。其中,2019年兒童單板和單板鞋
的同比增長率均在40%左右。
(3)Wed'ze滑雪服裝的銷量最為突出,2019年,成人和兒童滑雪服系列的銷量超過150萬件。
(4)Wed'ze滑雪頭盔和風鏡銷售量持續五年增長迅猛,2019年全年銷量相比2015年,成人系列和兒童系列均取得了100%以上的增長率。
2、冷山GOSKI報告
(1)2019年,冷山開業店鋪總計27家。17/18雪季銷售額為7500萬,18/19雪季增長至9000萬,年增長率20%。客單價為2000元。
(2)銷售男款佔比65%,女款佔比35%。
(3)銷售地域分布:北京及崇禮佔比40%,東三省佔比30%,長三角區域佔比5%。
(4)著名眼鏡品牌Oakley在中國的銷量每年增長1萬隻以上,近三個雪季銷量分別為1萬、2萬、3萬。預計到22/23雪季將達到6萬隻。
(5)單板頂級品牌Burton在中國,18/19雪季零售額為1億元人民幣,19/20雪季為1.2億。預計未來數年,每年增長30-50%之間。
(6)核心市場預估:冷山市場份額約為整個核心市場的10-15%,推測整體市場規模6億-9億之間。(核心市場指專業品牌市場,不含淘品牌等)
(7)未來3年按每年30%的增長預測,19/20雪季為10億,20/21雪季為13億,21/22雪季將達到15.6億。
(8)根據美國SIA產業報告,美國滑雪市場單板零售業約為8-10億美金規模,單板人群約為760萬,單板銷售量約為45-50萬片。中國目前約為美國市場的10%。
第五章 總結
綜合五本白皮書的數據,如下表所示,結論仍然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初級滑雪市場。
同時,我們需要注意到以下兩點:
(1)儘管整體滑雪市場處於連續增長的通道中,但不管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核心數據的增長率五年來基本處於逐年下降的狀態。
(2)從本報告第一章滑雪場分類信息的統計分析中不難看到,中國滑雪市場已開始出現分化,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
(2015-2019白皮書核心數據匯總)
第六章 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
由於疫情爆發,導致國內雪場全部在春節期間暫停營業。鑑於目前全國範圍內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初步判斷,國內的19/20雪季已基本結束,99.9%的戶外雪場只能等到下個雪季才能恢復雪季經營,而室內雪場何時能恢復營業還要看疫情發展以及政府的管控政策。按行業規律,春節以及2月、3月的人次會佔到整個雪季的40-50%,同時,受天氣影響,有很大一部分戶外雪場都只能在12月中下旬才具備開門營業的條件,部分雪場甚至會在1月初才能完成首次造雪。因此,2020年滑雪行業遭受重創已經成為現實。
1、2020年全年的滑雪人次將下滑至1100萬附近,同比下跌47.37%。
2、受高溫天氣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一批處於臨界溫度帶的戶外雪場在整個2020年將不具備營業條件,2020年營業的滑雪場總數預計會下降到720家左右。
3、以目前掌握的資料看,預計有5家新雪場建設有架空索道,並有望於2020年順利開業。同時,預計有4家新的室內滑雪場建成開業。
(2020年中國滑雪場數量及滑雪人次預測)
4、根據白皮書的分析方法,按2019年各類別滑雪場的滑雪人次增長率保守測算,疫情對於國內滑雪場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在66.8億元人民幣左右,而考慮到其他或有損失,整體短期經濟損失估計將超過80億元人民幣。具體測算依據見下表。
(疫情對國內滑雪場造成的短期經濟損失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