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泉】古寺極則|澤州青蓮寺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2021-02-19 佛教建築

▲青蓮下寺遠眺

不到西藏,不知道什麼叫做山嶽的壯美;不到山西,不知道什麼叫做時光的大美。

與西部山川所帶來的空間上的壯觀相比,其實時間也同樣能呈現出一種驚心動魄的讓人窒息的大美,只要你身處山西,步入晉東南。

就像我們走入晉東南的第一個清晨,於寂寂青山間遠遠看到青蓮寺,古剎飛簷,隱於莽莽蒼峻的太行深處,宛如塵世外的青蓮淨土,又如實現穿越夢想的現實之境。

▲青蓮上寺

 青蓮上寺 

青蓮寺分上、下兩寺,但凡有「上、下」寺留存下來的古寺一般都是極品,如洪洞廣勝寺上、下寺,大同華嚴寺上、下寺。

青蓮依然。

 

古寺、新寺兩處,相距數百米,分屬淨土宗、天台宗道場。

兩寺依山就勢,殿宇樓閣,櫛次鱗比;經堂僧舍,錯落有致。

院內古柏虯翳,銀杏繁茂,勾心鬥角;院外林木蔥翠,野草閒花,馥鬱芬芳。山清水秀,古剎幽深,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自北齊創寺以來,青蓮寺即成為澤州的佛教文化中心和自然景觀勝地,譽滿上黨,流芳千載。

▲青蓮下寺

▲青蓮寺明信片

▲青蓮寺明信片

從澤州城區到青蓮寺約40裡,往太行山方向一路東行,進入丹河河谷之後,沿河谷南下,再翻過一座山坡便是,恰好一日腳程。

這條從澤州前往青蓮寺的古道被當地人稱作進香古道,因為大部分與後來的晉張線及晉新高速重疊而被毀棄,獨留下丹河河谷的這一段古道,至今尚存。

古道青石鋪地,從山坳間翻越而過,道旁林木蒼翠,野花遍地,山風拂面,鳥鳴幽谷。

▲青蓮古道

▲青蓮古道

▲青蓮古道

沿著古道前往山間進香,勞身勞形,然青蓮在望,未到寺前,已沐八風。

古道走到頭有巨石一方,與崖壁形成一道石門,人稱硤石,故以前當地人也把此山叫做硤石山,把青蓮寺叫做硤石寺。

出了石門便是一方山間平臺,這裡地勢較為開闊,能夠同時看到上寺和下寺的位置關係。

因為已經翻過了一座山頭,故而古道直抵上寺。

上寺又稱新寺,只不過這個「新」字乃是相對於北齊而言,雖說是「新」,卻是始建於隋唐年間的超級古寺了,即便是留存下來的殿宇樓臺都是已經有近千年歷史的宋代原物。

▲青蓮上、下寺

▲青蓮上寺

▲青蓮下寺

古代的遊人香客們走到這裡,看到青蓮就在眼前,免不了感嘆一番,於是旁邊的這塊山崖上被題寫有所處題記,也有信眾開鑿的小型佛龕。

這塊崖壁下恰好有一汪碧水終年不涸,與這些崖壁題刻組成一幅優美圖畫,也恰是青蓮古寺這齣大劇的序篇。

▲青蓮古道題刻及佛龕

曲曲折折拐兩個大彎,進入寺院躲的極好的低調的山門,繞過古樸的藏經閣,不經意間已踏入了另一個時空:

前方的釋迦殿,身後的藏經閣,左側的地藏樓,右側的羅漢樓,竟都是宋代遺構!這是怎樣的奇蹟!

四座宋構圍合出一方小小的院落,這是一方不屬於你我世界的存在,這是一方被時間徹底遺忘的存在。

▲青蓮上寺藏經閣

▲青蓮上寺釋迦殿

▲青蓮上寺羅漢閣

千年的時光,像一陣一陣地清風一次次掠過這個宋代的院落,掠過藏經閣簷角的角神,掠過釋迦殿雄壯的鬥拱,掠過院子裡經幢投下的剪影,掠過陽光下窗欞蒼老的斑駁。

理應,世間的一切都逃不過——時光,

於是,當你來到這裡,你看到藏經閣正在使盡最後一絲氣力的角神,你看到釋迦殿從宋代起就盤坐在那裡的佛陀,

而後,你注意到這座大殿古樸而蒼勁的鬥拱,你注意到被時光之風吹掉了釉質的瓦,你注意到瓦上生長著的一片衰草,在初升的朝陽下,一絲一絲,一絲一絲在時光的剝蝕中,

生——死——衰——老

生,死,衰,老……

▲青蓮上寺四方角神

就在這裡,在這宋代的屋脊上,簡單的生命已歷經了數百次的生死輪迴。

在這樣一片瑟瑟衰草面前,我們如何能不低調,低調,再低調;卑微,卑微,再卑微。

於是席地而坐,就這樣坐在作為時光蛀洞存在的這個宋代的院子裡。

仰起頭,看兩株已歷一千四百載春秋的古銀杏把陽光篩成一把一把金燦燦的黃。

這銀杏為雌雄雙株,仍歲歲開花結果,年年落英繽紛,金秋時節,黃葉滿院。

▲青蓮上寺後院

▲青蓮上寺千年銀杏

就這樣席地坐在銀杏葉上,靜靜地坐著,候著陽光一點一點打滿院牆。

你說,當青蓮寺的第一縷晨光刺入瞳仁的時候,時光竟變得如此匆匆。

而我覺得,時光就像是凝固了一般,像周遭的山石一般,這一凝固就是一千年。

▲青蓮上寺釋迦殿鬥拱

當宋代的鐵鐘都化作一地紅鏽的時候,在時光的磨輪下,青蓮寺居然能如此安然淡定地幽居千年,當你進入她的懷抱,沒有理由不被感動得徹骨徹底。

於是你念叨著,時,光。

輕聲地念叨,好像生怕說重了會把「它」從封印中驚醒。

▲青蓮上寺千年古柏

你面對的這座主殿釋迦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單簷歇山頂。木構梁架與鬥拱鋪作規矩整齊,整體氣勢古樸莊嚴。

尤其是那勁道有力的批竹昂鬥拱,端立柱頭,如一朵朵神聖的青蓮花,盛開在北宋元祐四年。

▲青蓮上寺釋迦殿鬥拱

▲青蓮上寺釋迦殿鬥拱

▲青蓮上寺藏經閣鬥拱

 「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舉折平緩,出簷深遠,宋風盎然。

▲青蓮上寺釋迦殿

殿內有四尊宋代泥塑,其中左右脅侍菩薩體形高大,器宇軒昂,頗有唐代遺風。

▲青蓮上寺釋迦殿普賢菩薩像

▲青蓮上寺釋迦殿文殊菩薩像

▲青蓮上寺釋迦殿彩塑(北宋)

而與他們組成框景的刻花門框,堅硬的青石在搖曳的蔓草海石榴紋和西番蓮紋裡,變得細膩而生動。

▲青蓮上寺釋迦殿門框線刻

▲青蓮上寺釋迦殿宋代題記

▲青蓮上寺釋迦殿宋代題記

從青石柱、門楣題刻等多處題記可知,該殿創建於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

你扳著手指頭算,元祐四年,東坡先生該正在西湖修蘇堤了吧。

相比於龍門寺,開化寺歷朝古建的混雜,青蓮上寺則更加北宋得純粹,宋風瀰漫,不可遏制。

▲青蓮上寺藏經閣一角

在這方宋代的院落裡,在這孔時間的蛀洞裡,你念叨完時光,就變得一聲不響。

我知道,你已經愛上了這美麗到極點的古老的時光!

這一刻,深山古剎向你展示出她驚人的魅力。

▲青蓮上寺藏經閣一角

而我想形容它,就像是個古物收集場。

數方唐代的古碑,數尊唐代的彩塑,一座唐代的靈塔,數座宋代的木構,數十尊宋代的塑像,數方宋代的古碑,數則宋代的題記,數個宋代的角神,數處宋代的摩崖題刻……

這青蓮寺,不是個唐宋古物收集狂麼?

▲青蓮上寺唐代古碑

▲青蓮上寺金代題記

▲青蓮下寺前殿普賢菩薩像(北宋)

▲青蓮下寺前殿文殊菩薩像(北宋)

▲青蓮上寺藏經閣

▲青蓮上寺羅漢閣觀音像(北宋)

▲青蓮上寺羅漢閣羅漢像(北宋)

你糾正我,青蓮寺尚存古碑60餘通,年代跨度從唐至民國,不是數通數通的唐與宋就能說得清楚的。

你說,那是一本立體的史書。

青蓮寺就是從這本史書中穿越而來。

風華絕代,傾國傾城。

▲青蓮上寺釋迦殿(北宋)

▲青蓮上寺碑廊

▲青蓮寺上方院銘記

▲福嚴淨影山場之記(北宋)

▲青蓮上寺古碑刻

▲福嚴院重修佛殿記(金)

於是,我們把這座晉東南古寺的海洋中最出類拔萃的作品稱之為:

古寺極則!

▲青蓮上寺宋、金題記

 青蓮下寺 

走出上寺,按碑文所記「臺之南曲折二百步,古青蓮寺,寺額鹹通八年所賜也。」

青蓮下寺初建於北齊天寶年間,是在慧遠草創後,經北齊、北周、隋、唐修建而成。

▲青蓮下寺山門

下寺規模不大,現存建築有正殿和南殿,原有的東西配殿僅存基址。東側有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建造的磚結構藏式八角形舍利塔一座,西側院外有唐代慧峰法師靈塔。

▲青蓮下寺明代舍利塔

正殿,亦稱彌勒殿,面寬三間,為後世復建,但慶幸的是曾經殿雖毀、塑得存,殿內方形佛壇上塑有唐朝時期彌勒佛、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和供養人共6尊彩塑,乃下寺最為珍貴的國寶極品。

▲青蓮下寺彌勒殿

▲青蓮下寺彌勒殿塑像全景(唐)(柴澤俊《山西古代彩塑》)

▲青蓮下寺彌勒殿普賢菩薩像(唐)

▲青蓮下寺彌勒殿文殊菩薩像(唐)

跨入那懸掛著「古青蓮寺」牌匾的山門,你覺得有點呼吸不暢了,因為時空的轉變太快,你這輕輕一腳,一下就跨進了一千三百年前的歷史之中。

彌勒殿的木門被打開了,那尊被同伴們紛紛用「帥」字來形容的唐代彩塑彌勒就這樣橫空蒞臨,讓你措手不及。

▲青蓮下寺彌勒殿彌勒佛像(唐)

後代未經過多重裝的唐代寺觀彩塑,原汁原味的撲面唐風:

彌勒大佛總高3.9米,身形偉岸,比例協調。頭梳螺髻,袒胸露臂,倚坐於束腰臺座上;披通肩袈裟,綿軟柔麗,緊貼肌膚,衣袂流暢,自然下垂於座前,線條明快,毫無凝滯感,大有「曹衣出水」之勢;左手五指伏於膝上,右手微舉,無名指折回,作說法印;佛像面相方圓,飽滿豐潤,長眉大耳,鼻梁直挺,兩眼俯視前方,嘴角微向內收縮,給人以慈善之感。

佛像身姿挺拔穩健,神情端莊凝重,氣度高雅,舉止大方,呈現出度化未來世界、慈悲萬物眾生的廣闊胸懷,充滿了一個開放的朝代所擁有的氣度與自信。

以藝術價值論,完勝佛光南禪,堪稱寺觀佛像彩塑第一絕品!

▲青蓮下寺彌勒殿彌勒佛像(唐)

▲青蓮下寺彌勒殿文殊菩薩像(唐)

▲青蓮下寺彌勒殿普賢菩薩像(唐)

你與他面對面站定,面對面端詳,你不知道他在這裡悄無聲息候了一千三百年是不是為了你的到來。

你只是覺得有點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猛然間,穿越了一千三百年的歷史,與這尊當其時肚子還未變大的帥彌勒迎面相向,就像你第一次與心愛之人面對面一樣,

不知如何是好。

不知如何形容心中的那份幸福與美好。

▲青蓮下寺彌勒殿彌勒佛像(唐)

▲青蓮下寺彌勒殿文殊菩薩手勢(唐)

你擠上瀰漫著臭味和二氧化碳的加班車風塵僕僕千裡北上,只是為了與他這匆匆一會。

你不想浪費哪怕一秒鐘的時間,只是盯緊了他看,盯緊了他看,盯得緊緊的,看著他,他的臉上一派平靜慈和,一派被千年時光洗鍊過的淡定與從容的目光望著你,眼睛一眨也不眨,而你呢,依然是像只餓狼盯著羔羊一樣盯著他看,眼睛也是一眨也不眨。

▲青蓮下寺彌勒殿弟子像(唐)

▲青蓮下寺彌勒殿供養人像(唐)

就這樣兩兩相望,根本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許就幾分鐘,可你太過珍惜這匆匆而又無法言說的要命的美好,你想把這美好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瞬間都牢牢地刻在心間,等到閉上眼睛的時候,他能夠隨時出現。

兩兩相望,兩兩相忘。

可你總歸要走了,你盯著他看了最後一眼,那一眼,你看到的依然是他慈和的眼神像深潭般無波無紋卻又潛流暗湧。

▲青蓮下寺彌勒殿文殊、迦葉(唐)

▲青蓮下寺彌勒殿文殊菩薩手勢(唐)

你說你很焦慮。

但這最後一眼一轉身之後,你平和了。

他用一千三百年的光陰將你焦慮的內心洗滌乾淨。

你望向天空的眼睛變得那麼明澈如水。

▲青蓮下寺彌勒殿彌勒佛像(唐)(柴澤俊《山西古代彩塑》)

▲青蓮下寺彌勒殿普賢菩薩及供養人像(唐)

你說,原來你只想做一位深山古剎雪後的掃地僧,你想尋找一處相契的古寺,

古寺臨松風,沐山月,

你便孑立於風月之中,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而今,恭喜

你的古剎終於找到了。

公眾號: 筱溪古蹟殿堂微   信:QQ526536835

相關焦點

  • 王維在松風山月中的平和: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先請你回想一下自己走過的路,是貴輕鬆適意還是重謀取功名?幽居和廟堂,你更鍾情於哪一項?在你走的那條路上,車馬繁華的比例佔多少,松風山月的比例又佔多少?如果有人請教有關怎樣的搭配比例才完美的問題,你會如何作答呢?
  • 王維詩選集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 8首靜心詩:心若清淨,風奈我何
    心若清淨,風奈我何! 04 《神照本如開悟詩》 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 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
  • 青蓮寺內子母古柏,「弱子護母」美名揚!
    50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晉城古樹》第十二集:澤州青蓮寺「子母柏」
  • 青蓮寺淵源
  • 青蓮寺:晉東南的冠絕之作
    晉東南有一冠絕之作--青蓮寺晉城原來叫「澤州」,位於太行山的南麓,這裡的古建築也多,足足佔據了山西古建的半壁江山,古建大多數年代偏宋金時期,而青蓮寺在寺院規模和建築歷史、格局年代、遺存彩塑、碑刻石刻青蓮寺隔山對望,寺院分為古青蓮寺和新青蓮寺兩部分,古在下,新居上,古青蓮寺創建於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至唐太和二年(828年),創建上院。
  • 青蓮寺與珏山
    青蓮寺算錯時間了,陷入無語,也是太過自信,看到有關青蓮寺的圖文,寺裡有一棵千年銀杏樹,當秋末漸遠初冬蹣跚而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