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邊都有很多平時非常熟悉的景物,比如下圖中流經佛山的東平河,我輔導的孩子(五年級)就居住在河邊,對這樣的河景孩子是再熟悉不過了。但孩子卻不知道怎樣去寫這些熟悉的景物,下面就以我輔導孩子的經過講講如何寫好孩子身邊熟悉的景物。
首先,要明確寫景的內容(對象)以及觀察景物的時間。
如上圖所拍的景(家長帶孩子玩的時候拍的)是早上。所以作文題目可以確定為《東平河晨景》。然後,讓學生觀察圖中景物內容。孩子依次說到:船、橋、高樓、河流、太陽、波光、小草等等。孩子觀察很仔細,基本上河中的景物說到了,但是不是看到了什麼就寫什麼,肯定不是。如果是這樣,就會導致寫出來的內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這也是小學生寫作文容易出現的問題,寫作文缺乏條理。所以繼續跟孩子強調接下來的第二點,讓孩子明白,寫景必須要注意寫景的順序。
第二: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描寫景物。
描寫景物的順序,包括:①由遠到近(由近到遠);②由外向裡(由裡向外),③由上到下(由下到上)④定點換景 ⑤移步換景
經過老師指點,孩子決定採用定點換景結合由裡向外的順序來描寫景物。順序是這樣的:河水——船隊——大橋——高樓——太陽——河邊草(灌木叢)。
接下來就是怎樣才能生動形象刻畫、描寫景物,能夠把每一個景物的特點寫出來。
第三:發揮想像,採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來描寫景物,寫出景物的特徵。
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仔細觀察景物圖片,認真思考、展開聯想,對孩子想像、聯想的合理性,老師適時地進行點撥、提醒。比如說,河面上撒滿了金色的光,孩子聯想到了蚊帳,雖然應該鼓勵孩子想像可以天馬行空,但也要注意聯想事物之間的相關性以及事物的美感。經過提示,孩子終於想到了用輕紗來比喻。很明顯,這樣聯想比喻,事物的美感一下就體現出來了。
第四:要把自己對景物喜愛的情感的融入到字裡行間
寫景作文,最大的特點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所以孩子在寫作文時要有直接表達和抒發情感的句子或是讚美性的詞語。
經過指導後,孩子寫出了如下的寫景作文:
東平河晨景東平河是流經佛山市的一條河,離我家不遠。有時家人會騎電動車帶著我到東平河邊兜風。迎著東平河輕柔的微風,領略著東平河美麗的景色。(開頭簡單交代東平河的地理位置後,直接點題。)這天早上,媽媽又帶著我來到了東平河。只見寬寬的河面上泛著點點金光,那是太陽照射在河面上反射出來的光茫,微風吹過,波光粼粼。整個河面像是披上了一層金黃色的輕紗,非常美麗。東平河雖然寬闊,但河水卻很清澈,靜靜地流淌著,寒來暑往,歲月變遷,東平河依然以她美麗的風採吸引著每一個人。(這段寫波光以及河水,抓住了波光粼粼及河水清澈、靜靜流淌的特點來寫。)這時,一條船隊從遠處駛來,發出「嘟嘟」的鳴笛聲,打破了東平河的寧靜。船隊駛過河面,泛起層層漣漪。濺起的水花,像跳躍的音符,和著船笛聲就像在東平河上奏響一曲雄壯的交響樂。(這段寫船隊及浪花,船隊鳴笛聲打破東平河的寧靜,是一種動靜結合的寫法。寫水花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再往遠外望去,是一座橙色的大橋,橫跨在東平河面。因為是早晨,晨霧還未散去,大橋掩隱在晨霧之中,就像一條彩帶漂浮在河面上,虛幻縹緲,若隱若現,如仙境一般。(這段寫大橋,是從遠處的視角觀察描寫,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大橋比喻成彩帶,把晨霧中的大橋景象比喻成仙境,這都需要發揮孩子的想像。)河的對面是一幢幢高樓。金燦燦的太陽正懸掛在高樓的上方,放射出耀眼光芒,作為東平河的背景裝點其中,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這段寫高樓和太陽,也是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東平河的晨景真是太美麗了。我喜愛我家鄉的這條河——東平河。(結尾段直接抒發情感,照應開頭)
結束語
寫景作文的訓練是小學作文訓練的一個重點,對提高孩子寫作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審美都有很大的作用。孩子在作文中要準確、生動地刻畫和描寫事物,需要孩子掌握豐富的、大量的詞彙(如上面指導孩子寫的作文中加粗的詞彙)。另外,孩子的想像力的訓練也很重要,而想像力的提高也需要藉助孩子不斷地寫作訓練或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在這過程當中,老師或家長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引導是很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