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16時30分,雲南鎮雄縣委辦公樓5樓會議室,縣委書記翟玉龍面對記者講述起鎮雄縣脫貧攻堅的故事。
其中一個故事是,2019年某天,他檢查車底盤淤泥是否衝洗乾淨,低著頭看底盤時,一個中年男子一直在看他。這位男子認出他是翟玉龍後,高興地說:「翟書記,我要好好感謝你,你給了我4萬多元。」
翟玉龍一頭霧水地問:「我怎麼給了你錢呢?」 中年男子說:「因為你建了城南中學,我孩子不用到外地讀書,每年省了1萬多元,他讀4年,就省了4萬多元,這4萬多元等於是你給我的!」
翟玉龍講的這個故事,反映了鎮雄縣委縣政府脫貧攻堅的一個做法——通過做「減法」減少貧困戶剛性支出,從而「增加」貧困戶收入。
孩子們再不用去外地上學了
2016年,鎮雄誕生了一所與雲南師範大學合作建立的中學。這所名為雲南師範大學附屬鎮雄中學的學校,被當地人按其方位簡稱為城南中學。
9月12日下午,在城南中學,校長胡克州告訴記者:「2019年全校有6名學生達到清華北大的錄取線,其中,2人被清華大學錄取,1人被北京大學錄取。」
「而在這所中學未誕生之前,由於缺乏高質量的學校,當地人一般把自己孩子送到外地讀書。」縣教體局局長彭高敏說,大量學生外流給群眾增加了經濟負擔。
他介紹說,城南中學建立後,所招收的學生多數來自貧困家庭。2019年春季學期,在校學生中鎮雄籍學生4916人,佔學生總數的91.32%,其中建檔立卡戶學生1197人,佔鎮雄籍學生總數24.35%。
減免支出,就是增加收入
布局優良教育資源是鎮雄諸多減法脫貧方式之一。
71歲的張維民是鎮雄縣螳螂村銀廠坪村民,作為隨遷戶,他家2017年從山上搬下來,他現在所住的住房如果按當地市價,價值30萬元左右。張維民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而是隨遷戶,但也只出了5萬元,螳螂村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成洪說:「等於他們家得了20多萬元。」
張維民原來住山上,日常燃料為煤炭,一噸煤成本為200元,但運費要100元,現在一噸煤只要30多元,原來住山上,一度電要2元多,現在是0.38元,也節省了不少。
必須支出的部分,諸如生病就醫、娃娃就學是剛性支出,翟玉龍認為,政府通過一些公共政策的完善和建設,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或者免除群眾的支出,就是使之增加收入。
從兩個維度攻堅
據介紹,鎮雄縣的「減法脫貧」是一個系統工程,凡是對貧困戶有利的脫貧方法,在積極做看得見的「加法」直接增加貧困戶收入同時,也積極為困難群眾做「減法」,從兩個維度攻堅脫貧。
鎮雄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責人說,近年來,鎮雄積極掃尾飲水安全補短板工程,「去年,我縣實施飲水安全工程627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已覆蓋所有貧困群眾,飲水管護機制建設正全面推進。」
醫療保障方面,也從做「減法」出發,鎮雄縣常態化抓實醫療保障,「一是抓卡戶群眾醫保參保。今年,我們為所有卡戶群眾代繳醫保費1億餘元,卡戶群眾參保率為100%。二是抓『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即時報帳。嚴格執行『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優化服務流程,實行卡戶患者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一站式』即時報帳制度,切實減輕群眾看病負擔。」
翟玉龍介紹,該縣累計解決28萬戶12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戶4.6萬戶19.8萬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實施農網戶表改造16萬戶,硬化通村公路1721公裡、村組公路4221公裡,實施農危改6.8萬戶、易地搬遷14752戶65464人(建檔立卡戶12499戶57501人;隨遷戶2253戶7963人),全縣貧困村已實現通動力電、通硬化路、通寬帶網絡、通廣播電視和標準化衛生室、學校、活動廣場全覆蓋。
「群眾的幸福感,既要看他增加收入的一面,更要看他減少支出的那一面。困難群眾的負擔輕了,支出減少了,何嘗不是增加收入?」翟玉龍說。
(作者:陳昌雲 羅筱曉 蔣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