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知了、炸知了、戳蟬蛻,那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2020-12-18 情感學院院長

文/王先生本文原創

魯西南鄉下的夏天到處是蟬鳴,吵得人的耳朵幾乎要聾,這是許多外地人在夏季初到魯西南時的第一聽覺印象。

誇張了嗎?我想並沒有。

我的童年就是在魯西南廣袤的田野上度過的,在炎炎的夏季,我提著礦燈捉過知了,也曾吃過不少炸知了,當然也曾揮舞著長竹竿戳過蟬蛻。

可以說,沒了知了,我的童年生活便少了三分之一的充實與樂趣。

01

夏季的六月接近尾聲時,整個魯西南就儼然成了知了的海洋我至今忘不了全村老老少少一齊上陣捉知了的壯舉。

天空剛剛擦黑,大伙兒便匆匆忙忙地吃過晚飯開始準備起來了。礦燈、竹竿和塑料桶,這是捉知了必備的三件套。

雖說結伴同行可以解悶,但大家更喜歡單獨行動,畢竟兩盞礦燈同時照在同一隻知了上,歸屬權的判定就有些棘手了。

所以,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大伙兒都喜歡「單飛」,即使是一家人,也都各自奔向心中的理想地去了。

我曾經站在河堤上遠眺過捉知了的大軍,只見遠處近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燈光,就好像鬼子進村掃蕩一般。

在那個「七隻知了可以換一元錢」的年代,從地底下冒出來的知了無疑成了村民眼中「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自然,誰也不肯捨棄這一賺錢的機會,並且一家比一家跑的路多、熬的夜晚。

每次在路上遇到熟人,大家互相攀談的話題也不再是「你吃飯了沒」,取而代之的是「你捉了多少知了猴」。從來沒有想到,幾隻小小的知了猴就可以輕鬆地讓老百姓「移風易俗」。

02

雖說知了可以換錢,但我們家的知了幾乎是不賣的。

每次父親提議要把知了賣掉換點兒零花錢,母親都是用同一句話把父親給拒絕了——「咱自己家都不夠吃」。

父親拗不過,只好悻悻地燒著鍋。可油炸的知了出鍋後,父親的筷子夾得明顯比往日裡要勤快許多。一小盅白酒,幾隻金黃酥脆的知了,再用滾水燙一下腳,一天的疲憊就都消散盡了。

知了好吃,但不能在年前就將它們吃淨,因為在魯西南一帶,油炸知了是過年待客的一道傳統美食。

從溽熱的暑天到過年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如何保存知了呢?自然是得冷藏起來。

先把知了用刷子清洗乾淨,滾水焯上一遍後瀝乾水分,用塑膠袋一包,放在冰櫃裡半年都不改鮮味。

早些年家裡沒有冰箱,我們家的知了就藏在隔壁孟大娘家。為了不佔用人家太多地方,每年母親都會將數量控制在二百個左右,結結實實地塞滿一個塑料酒桶。

如今家裡有了冰箱,母親便放心大膽起來,每次都是將整個夏季的知了儲藏起來,只為了等我過年回家。

03

關於知了的記憶,又何止是只有吃呢!我生命裡的第一桶金就是通過戳蟬蛻換來的。

那時農村孩子的暑假不像城裡的孩子,每天有寫不完的作業和上不完的補習班,我們的暑期作業除了一本薄薄的暑假練習冊,再沒有其他的學習任務了。

那時,我有大把大把的空閒時間可以用來在河裡抓魚、在密林之間戳蟬蛻。

戳蟬蛻的竹竿是母親幫我製作的,我們村子四周沒有很長的竹竿,為了能夠著高處的蟬蛻,母親用紅線將一長一短兩根竹竿首尾綁在一起。

我忘不了過去一個人在知了聲漫天的樹林裡抬頭行走的日子。蟬蛻的位置可謂忽高忽下、千奇百怪——有的就藏在草叢裡,觸手可及;有的則躲在高處的綠葉背後,任憑我如何揮舞竹竿,那蟬蛻就是不肯下來。

辛苦了大半天,脖子都酸脹到再也抬不起來時,我的袋子裡就有三四兩左右的蟬蛻了。按照當年一斤五十元的價格,我差不多可以拿到二十元左右的「巨款」。

對於這筆意外之財,母親從來不會伸手向我要回去,「這是你的私房錢,怎麼花,你自己做主。」

那些錢是怎麼花出去的,我記不得了,可當年屏住呼吸瞅著收購蟬蛻的那個老人手中那把忽上忽下的秤桿子的情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04

去年過年回家,母親又用花生油炸了許多知了給我吃,還是之前的味道,絲毫都沒有改變。

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年初四我就急匆匆地坐上了前往杭城的火車,在車站裡,母親一遍遍囑託我:「知了一定要放在冰箱裡,不然容易壞。」

我一遍遍地點著頭。

回到杭城,當我興衝衝地把一盤金黃的炸知了端到舍友的面前時,他驚嚇地跳了起來。整個晚餐過程中,他的眼睛都一直躲閃著那個泛著黃油的盤子。

也許,只有魯西南人才可以享受到這份美味,這是一種殊榮,也是一種恩賜,正如放牧青山羊般古老而莊重。

我又懷念魯西南那片土地了!

#農村#

——END——

(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散文︱魏成飛:知了情
    ,因地而名有十幾個,我們這帶統稱為肚嘹。每年春夏之交,那胖嘟嘟,肉肉的,儼如濃縮般小豬一樣嬌憨的黑褐色精靈自地下爬出,令人大飽口福的日子便來臨了。這樣形容或讓人覺得鄙人是饕餮之徒,腦中閃出茹毛飲血,認為我肆意殘害生命,然則食蟬早在《禮記》中記載。當時知了不單是平民食品,且成為君王貴族筵席上的佳饌,或燴或炙,或煎或炸,亦或蒸煮,吃法多樣,入口香醇異常,是難得的美食。早年我對知了了解不多,吃僅限於煎蒸。
  • 伴人而居的昆蟲-知了
    蟬(知了)是一種伴人而居的昆蟲,蟬蛻是人們使用的一味中藥。夏季,街道兩邊都是知了的鳴叫聲,聽得習慣了,陣陣蟬鳴給城市帶來喧鬧的生氣。音頻: 蟬(知了)的鳴叫聲一天站在路邊聽到身邊有很近的知了叫聲,尋聲查看,平視過去,只見一隻知了在一棵銀杏樹幹上鳴叫,它的顏色和樹皮差不多,翅膀是透明的,它很善於隱身。
  • 農村晚上捉知了猴有什麼講究?為何不建議一人獨行?尤其是女孩
    捉知了猴一般都是在晚上,並且處於夏季,雨水較多,再加上夜晚活動的動物較多,所以在捉知了猴的時候,也有一定的講究。1、亂墳堆不建議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亂墳堆裡的樹木,金蟬貌似還多一些,因此,有些人喜歡去那裡尋找,雖然從科學角度來說,並沒有什麼事,但是,有句話說得好,信則有不信則無,建議晚上還是不要去那裡捉知了猴,去年就有朋友說,晚上去轉了一圈,第二天後背上有一個巴掌形狀的淤青,另外,筆者小時候也聽過捉知了猴遇到「鬼打牆」的情況,至於真假,無從考證,還是謹慎為好
  • 知了猴不能吃了嗎
    在整個北方地區,與人類生活最為密切的昆蟲就是知了猴。據作者研究,全國關於知了猴的叫法足有二、三百種,可以說是稱謂最多的蟲子。回想過去,作者在夏天最快樂的事就是和小夥伴一起去捉知了猴。為什麼捉它?因為好吃唄!油炸之後色澤金黃、內外酥脆、味道鮮美、濃香馥鬱。在一個村莊裡只要有一戶油炸金蟬,滿村子都能聞著香。
  • 今年夏天感覺怪怪的,住在農村也聽不到知了、青蛙叫,什麼原因?
    晚上拿了手電,去河邊或者蘋果園裡面照知了猴,就可以看到樹幹上爬滿了一串一串的知了猴,用手往下摘就可以了,摘回家以後,油炸知了猴,是我們當地的特色美食。現在或許是抓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也或許是農藥的關係,反正知了猴越來越少了,樹上一串一串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那些知了猴,等到天亮以後,就爬到樹上變成了知了,拼命的鼓譟著炎熱的夏天。
  • 知了猴不簡單,美食、藥材、工藝品處處有它!
    近日頻繁看到知了猴的身影,例如樹上不分晝夜鳴叫的知了猴成蟲——蟬、餐桌美食——油炸知了猴、中藥藥材以及老北京的傳統手工藝品——毛猴等等都有它的身影,看來這個小昆蟲真是不簡單啊!涉足領域實在是廣泛啊!今天我們就來一一了解一下知了猴。
  • 遙遠的童年,艱難的歲月,母親的懲罰,終身難忘
    而有一些時刻,就像陽光灑在水面上,閃閃發光,成為我們生命中、最懷念的美好時刻。而我童年的美好時刻,卻是源自一次偷氣球,源自母親對我的懲罰。那一年我6歲,剛上育紅班,現在叫學前班,70後的人應該都知道。班裡有一位女同學和我關係比較好。
  • 昆蟲科普|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什麼了?
    昆蟲科普|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什麼了?……」每年夏天總有一種昆蟲的叫聲縈繞耳邊那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知 了知了為啥又叫作蟬呢?通常所說的蟬,其實是知了的統稱,是蟬科昆蟲的一些代表種類。典型特徵是雄性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雌性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蟬的幼蟲生活在土裡,吃植物的根,成蟲吸食植物的汁。蟬屬不完全變態類昆蟲,由卵、若蟲(經過數次蛻皮),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為成蟲。(圖片來源於網絡)在上海生活中常見的蟬有3種。
  • 「表妹要帶我去後山捉知了,我高興極了」,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前陣子看中了一輛車,甚是喜愛,思慮再三,終於下手了,典雅的白色,超級符合我的氣質,就是不知道電瓶續航能力怎麼樣。女漢子為什麼能夠一直單身下去,這不是沒有理由的,在下佩服!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老師這坐姿離腰間盤突出不遠了。姑娘手下留情,他只是簡單和別人搭訕兩句而已。坐在這個位置的學生,在班裡應該是屬於什麼等級的?我的心態崩了,可以選擇自我了斷嗎?每年夏天,我都會回鄉下避暑,待上半個多月。
  • 知了猴每斤75元,你知道如何捕捉嗎,又要在什麼時候捕捉?
    那麼你知道如何捕捉知了猴,並在什麼時候去捕捉知了猴嗎?至於我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其實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知了猴如果不及時捕捉,那麼知了猴就會在爬出洞穴的一定時間後,進行最後的羽化脫殼。而知了猴最後的一次脫殼,就是我們俗稱的蟬蛻,蟬蛻在中藥材市場有一定的分量。如果你能收集到足夠的蟬蛻,那麼還是能小賺一筆。
  • 猶記童年粘知了 這件事春秋時期中國人就開始做了
    粘知了,曾經在北京孩子們中非常盛行。知了的學名叫蟬,北京人又管它叫「唧鳥」,或許是因為它會發出「唧唧」的叫聲,又會飛的緣故吧。張儒剛繪記得每到知了聒噪的時候就快放暑假了,一放暑假,我們胡同裡的孩子們就會結夥出動,跑到和平門城牆根兒的護城河邊去粘知了。
  • 五年級作文:知了
    在鄉下老家,到了夏天,無論是清晨,還是午間,或是傍晚,都可以聽到知了的叫聲。它就像是一位歌唱家,把每一個有它的地方都變成音樂廳,讓我們體會到360度環繞立體聲的音效。我對它十分好奇,於是,爸爸就捉了一隻給我觀察。
  • 80、90年代的動漫回憶:那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80、90年代的動漫回憶:那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時代發展的越來越好,新一代的智能一體化也逐漸的取代老一輩的老手藝。不光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八零九零年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在我們還沒有智慧型手機,那麼多遊樂設施的年代。
  • 知了猴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不是被吃掉,而是要努力地活下去
    知了知了是我們這邊每個在農村長大的人美好的童年回憶。我小時候的暑假沒有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基本上是在玩耍中度過的。而暑假中的玩兒,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一群孩子晚上拿著手電筒照知了猴,白天扛著一根長長的竹竿,竹竿捎上纏上粘手的麵筋,在樹下粘知了(這可是以前清宮中粘杆處的活兒)。我們把抓到的知了猴和知了用鹽醃一下,然後再用油炸,那真是叫一個香啊!現在長大了,沒有時間去抓知了猴了。這些事情都成了回憶。
  • 不僅僅是蝙蝠,這些動物也在最新禁食名單上,包括知了猴、牛蛙等
    簡單點來說,就是除了一些我們經常在餐桌上見到的家禽家畜類,其他野生動物都禁止食用!「知了猴」在有些地區被叫做節流龜、仙甲,一些地區還叫知了、爬叉和金蟬(你們家鄉都是怎麼稱呼的呢?)。知了猴就是蟬的幼蟲,相信在很多人在童年時期都吃過,包括現在還有賣的。童年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和小夥伴一起去樹林裡摸「知了猴」,然後回家讓媽媽炸著吃。
  • 身邊的中藥——蟬蛻
    用於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    【用法與用量】3~6g。    【貯藏】置乾燥處,防壓。                  我們醫院中藥房蟬蛻飲片​原來我們常見的爬叉皮竟然可以治療感冒、咽痛、麻疹、風疹、眼疾、小兒驚風這麼多的病症!的確,蟬蛻是臨床上極為常用的中藥啊!
  • 知了好學,百度知了好學官方介紹
    百度知了好學是百度孵化的一款針對教育培訓行業的產品解決方案,該產品可覆蓋百度系的搜索、信息流、地圖等多渠道用戶場景,在整合百度流量的同時,目標是打造最大的在線教育分享平臺,滿足教育類用戶尋找教育機構的需求。
  • 傳說中的「知了猴」是什麼?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
    如果要問我是什麼昆蟲把我領進蟲粉這條不歸路的,那必定是夏季那位鼎鼎有名的歌(hua)唱(lao)高手——蟬了。然而夜晚也危機四伏,當蟬的若蟲終於在黑暗的地下待到了羽化出土的那一刻起,它們就面臨著各方面的挑戰,地面上早已虎視眈眈的大型蛙類、樹枝上來回穿梭的蟻類、空中飛行的大型食蟲蝠都會威脅知了猴的生命。
  • 知了課堂第三期——如何獲得知了好學平臺前排展示席位?
    作者:知了好學小智老師知了課堂 第 3 期「知了課堂」是關於知了好學產品的教學欄目,我們將以多樣的形式展現知了好學的產品功能和平臺權益,為教育機構提供優質產品資訊和內容優化指引(該方式在店鋪入駐後 2 小時生效)02 知了好學產品在百度 App 客戶端內以小程序的形式展現。百度 App 搜索"知了好學",即可找到「知了好學-智能小程序」,點擊進入。在小程序的搜索框內,輸入自己的店鋪名稱,即可查看店鋪在平臺內的展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