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總是躲在溫室裡,將永遠無法走出去

2020-12-16 伊文的小天地

「雖然我還在象牙塔,我多麼想一夜長大,親愛的爸爸媽媽,別叫我小傻瓜,雖然我很聽話,但不代表我沒有想法……」

這首歌真的要暴露年齡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首歌。

這是我看的第一個選秀節目,雖然沒看完,但是這首歌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第一屆超級女聲,參賽者張含韻在比賽中演唱的歌曲,叫《酸酸甜甜就是我》

對這首歌印象深刻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張含韻的聲音真的太甜美了,跟這首歌的匹配度百分百,二是因為,這個歌詞完全表達了年少的我想要走出象牙塔的想法。

小時候,盼著長大,想要勇闖天涯;

長大後,卻在不斷麻痺自我,反而想躲進塔裡。

2020年,「女性」成為各類話題的中心,也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最近趙薇發起的《聽見她說》又再度把焦點關注到了女性身上。

不過這個主題不是趙薇的原創,是參考BBC2018年獨白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的主題拍攝的。BBC的《她說》共8集,每集一個主題,有關於職場性侵的《順從》、有關於女性反抗的《之外》(我現在就看到第2集,爭取這周看完)。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第2集——《之外》

這集,是一位黑人奶奶,伴隨著外面充滿著警笛聲、人與人的爭吵聲、還有被投磚頭砸進窗內的玻璃碎片聲,在自己的房間內告訴自己的孫女——不要害怕,勇敢向前走,哪怕只能貢獻微薄之力。

這位老奶奶曾經當過兵,還是前線的核心人員,其戰爭的目的是反抗種族歧視。

奶奶的媽媽,為了投出才擁有的一票,在懷孕9個月的時候,依舊出門去投票現場。

奶奶對孫女說,現在的我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雖然身體已經無大恙,但是因為長期在室內,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適應外面的溫度

奶奶的這句話,讓我感觸頗深。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無限可能》,作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真的是一個沒有極限的發展物,只要自己相信。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的相信自己擁有無限可能?

就連我自己,雖然豆瓣籤名寫著——不設限,無極限,實際上,我卻總是無意識的為自己設置很多限制,給自己一些完不成的藉口。

比如,總是因為細節的錯誤,自我解說,我就是粗心大意,天生的改不了;記不住路,自我安慰,我就是記不住人,其實很可能是緩解自己被別人忘記的尷尬吧。

之前,各種自媒體文章總是告訴我們,要走出舒適圈,要有鬥志,要有狼性。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走出舒適圈,有狼性,因為舒適的環境真的很舒服,人活著一生,舒服簡單的過,不好嗎?

當然這也是一種人生選擇,如果你喜歡,也是可以繼續待在圈子裡的。

但是,這種圈子可怕在,你可能再也無法忍受外面的溫度了。

就像《小王子》裡的小王子,一直在為他的玫瑰花蓋玻璃罩,卻選擇離開它。

那朵玫瑰花本來可以適應外面的風霜雪雨,但因為前期的呵護,失去了抵禦的能力。這就是溫室的可怕。

不過,真正可怕的其實還不是溫室的玫瑰無法抵禦外界的風霜雨雪,而是看到有寒梅立於雪中時,嘲笑它們的堅強。

前幾天看到一位博主轉發了一位叫王慧玲的視頻創作者,這位女士,經常會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的例子來分享一些她對中國女性現在狀態的一些看法。說實話,我覺得她的部分觀點確實是我們國家很多女性的現狀,但是卻引起了很多人,尤其是同性的駁斥,甚至是謾罵。

王慧玲與自己的丈夫Peter

很多人說王慧玲不止人間,胡亂發表意見,實際上,王慧玲卻是真正經歷過中國女性「常態」的人。

她們家姐弟三個,她有兩個弟弟。在三個小孩都還小的時候,父母還能保持公平對待,但是隨著兩個弟弟的長大,王慧玲承包了弟弟們的學習、生活費。

即便是弟弟工作之後,父母從來不讓弟弟們支付生活費,卻不斷壓榨王慧玲。

可能有人會想到《歡樂頌》裡的樊勝美,確實是很像,女兒就是家裡的印鈔機,兒子是家裡唯一的寶,不管德行如何,全家都要供著。

這在我們國家,即便是現在,還有很多家庭依舊是這樣的情況。

不過,王慧玲走出來了。

她走出了那個把自己「溫室」,扛住了外面的風霜,活出了自己。

然而,還有多少像王慧玲那樣,甚至更難的人,依舊處在溫室裡,甚至不願意聽聽外面的聲音。

當然,實際上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走出象牙塔,畢竟能一直生活在「幻境」中,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之外》中那位奶奶那樣,穿上自己的「戰靴」,勇敢做出反抗。

即便是這樣,當你想要試著走出去的時候,請勇敢一點,象牙塔的門,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堅固。

《曹劌論戰》中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雖然文章談論的是打戰,但我們走出象牙塔,又何嘗不是一場戰爭呢,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戰爭。

象牙塔,看似安全,卻也擋住了很多美好的場景;

溫室,恆溫安逸,卻失去了堅強的「體質」。

如果,想要做一點改變,試著往出走一走,哪怕一次一小步!

相關焦點

  • 在青蛙效應下長大的孩子,永遠都是溫室的花朵,將一步步走向深淵
    在《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這本書中,作者曾經提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總是活在父母給他們創造的空間裡,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利。 所以,孩子如果出現了以上三種表現,那麼家長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因為青蛙效應往往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 年輕幹部成長鬚走出溫室
    有道是,溫室裡的小花經不起風吹雨打。年輕幹部想成為組織認可、群眾讚賞、幹部服氣的幹部,就要走出溫室、打破「花盆」,敢於蹲苗壓擔、厚蓄能量,不斷涵養人生升華、價值拓展的境界與格局。現實中,束縛年輕幹部成長的「花盆」無處不在,最牢固的莫過於年輕幹部自己內心的「堅壁」,如有的不願走出安逸地帶、舒適區域,在一個崗位待久了、習慣了,不敢接受新任務、重壓力、繁工作;有的對基層和鄉村談之色變,甚至為了不「下鄉村」,拒絕提拔晉升,畏懼矛盾和麻煩;有的年紀輕輕、心態佛系,「年未老心已衰」,當起了官油子、「太平官」,推諉塞責、愛挑活幹;等等。
  • 總是無法走出舒適區,實現想要的目標?你需要突破恐懼心理
    例如你覺得現在的工作沒有盼頭,想要辭職,但遲遲下不了決心,一拖再拖;遇到喜歡的人,想上前認識,但心裡總是有個「惡魔」控制著自己,讓你無法動彈,有口難開。 而最深層的影響就是,你對未來有了一個前行的方向,想要通過行動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可是不知怎麼的,好像總是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似的,一直無法行動起來。
  • 單手女孩走出憂鬱 拉回藥癮者
    陳芃彣說,她念大學時與姐姐騎機車在嘉義市發生車禍,造成姐姐不幸往生,她則身受重傷,左手神經叢受損而失去功能,為此她把自己關在家裡整整三年。她說:「那幾年,家裡的氣氛很糟、很凝重,父母都偷偷躲在暗處哭泣,其實我都知道。」後來,陳芃彣不忍父母總是以淚洗面,決定轉念面對。她說,當轉換心境時,會發現人生中的所有憂慮,都變得微不足道。於是她開始求職,許多需要雙手完成的工作,她就不找,只找行政、文書類別的工作,包括文書員、售票員、會計都試過,但儘管如此,她還是處處碰壁。
  • 別再把女兒養成溫室裡的花朵,送你6條建議讓女兒做鏗鏘玫瑰
    家有女兒父母總是想把女兒捧在手心。我們想要給她最好的保護和關愛。但這樣,並非是養女兒的良策,因為我們的保護和關愛過甚可能會讓女兒變成溫室裡的花朵,脆弱易折,反而沒有了應對挫折和逆境的能力和勇氣。獨闖可可西裡的失聯女孩黃雨蒙找到了,可惜幸運之神沒有降臨。警方公布女孩已遇難。黃雨蒙之所以來到可可西裡,與她的畢業延遲有關。因為畢業延遲有些抑鬱,黃雨蒙未與學校和父母聯繫,抱著輕生的目的來到可可西裡。
  • 溫室裡的花,能和大自然共舞嗎?
    溫室裡的花草溫室裡的花草:能美化環境,能靜化空氣,能吸收輻射,能養眼養心,好處多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溫室裡的花草。不愛花的我養花,花兒一定倒黴極了,我辦公桌上的花草,已被我養得半死不活,可能是沒有精心培育它; 更多的可能是那溫室裡的花草,經不起風吹雨打,抵抗不了病毒的感染,抵擋不了水的澆灌,而活活的被水溺死,這就是溫室裡花草的悲哀。
  • 富養女兒不如試試「糙養」女兒,讓溫室裡的花朵,真正得以綻放
    許多人口中的富養,就是放縱孩子,滿足孩子一切的要求,將孩子寵得像個小公主。許多家庭富養的女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浪。其實這樣的富養還不如「糙養」孩子效果好。案例記得那是在一個家庭聚會上,姑媽和姨媽的孩子年齡相仿,在一起玩得來,兩個小朋友在房子裡又是踢毽子又是躲貓貓,你追我趕發出快樂的笑聲,就在這時,「砰」的一聲,只見兩個小姑娘雙雙倒在了地上,原來是跑得太急撞在了一起,這時姑媽的女兒二話不說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嘴裡喊著「媽媽,我好疼,我的手腕都被撞青了!」
  • 愛情是溫室裡的花朵
    沒錢無法過好自己的生活,一日三餐都很困難,你拿什麼裝點你的愛情。任何愛情都需要包裝,沒錢拿什麼包裝,一把野花還是一杯白開水,那種浪漫,只存在於文學作品和電視劇裡,脫離了現實的愛情就像肥皂泡一樣「噗」的一聲就破裂了。有錢才有資格浪漫,沒錢只能慢慢浪。
  • 聽她說——敬我最愛的母親
    聽她說,很快她就要有孩子了,可是那時候計劃生育抓得嚴,他的嫂子也懷著孩子 ,但是因為二胎,所以一直躲著,可是她卻被抓進去了,那時候她一直哭,因為一 個人住進了看守所,肚子裡還有個孩子,那時候她不知道能做什麼,只知道哭。聽別人說,後來她還是生了個大胖兒子,後來還有了第二個。
  • 《聽見她說》的劇裡劇外
    諷刺的是,劇裡在展現女性的生存痛點,劇外的彈幕卻在對演員外貌進行言語攻擊。這場互動式的「行為藝術」,建構了《聽見她說》的真實一面。《聽見她說》,她還沒說,就被封口了。1、劇裡女性生存困境群像摘掉芭比娃娃式的假髮和美瞳,撕掉誇張的雙眼皮貼,擦去厚重的眼妝和口紅。
  • 《溫室裡的加穗子》:溫室裡的花朵也能成長得很可愛
    一直聽說有被父母寵成「巨嬰」的孩子,卻一直無緣得見,直到這部《溫室裡的加穗子》,才算是真正認識到。每天的衣服都是媽媽選的就算了,吃飽了想睡覺也是媽媽抱到浴室再抱回床上。這已經是媽寶女中的頂級了吧……面試失敗沒關係,就新娘進修直接結婚,如果沒有遇到麥野初,她可能一輩子都要做溫室裡的花朵。在她準備放棄找工作準備結婚時,一套長篇大論說服了加穗子。這也說明父母把加穗子教的很好,不太能夠自理卻並不是沒有自己的看法。
  • 《顛覆世界的力量》第一章 溫室效應
    一切是那麼地美好,但在某種程度上,這裡就好像另一個世界,因為我們在這裡所看到的一切,一旦出了溫室就無法生存下去。在室外的這種氣候中,花朵不可能存活,而新娘子肯定也不會想穿著薄紗禮服在室外拍照。為了持續供應全世界的花朵需求,花農們必須克服惡劣的氣候條件,而解決此困境的最佳辦法就是建造溫室。溫室能夠控制溫度、光線、和溼度,讓所有在其中的植物都能夠順利生長。
  • 原來溫室裡也可以種植沙漠植物,真是太神奇了!
    沙漠、並不是生命的禁區,沙漠裡也會有片片綠洲,也會有勃勃生機。
  • 85歲的「果粉」 玩消消樂比孫輩還溜 她說有一顆好奇之心 就永遠年輕
    每天,孔奶奶總會打開平板電腦,點開下載的小遊戲玩上幾盤,她說這樣動手又動腦,還挺有意思。更令人驚訝的是,孔奶奶在自己的努力和摸索下,學會了發微信、視頻聊天,在朋友圈經常能見到她和孩子們互動的畫面。家人們從一開始認為她無法掌握電子產品的使用方法,到後面和她共同探討哪一款手機性能更好,她總是能給孩子們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更通過行動證明:老人也可以跟上年輕人的腳步。
  • 《溫室裡的加穗子》講述日本「媽寶」現狀
    被溺愛長大的加穗子無法獨自生活。爸爸:「(假)獅子」,保護家人,實際「妻管嚴」。媽媽:警惕性頗高的「狐獴」。加穗子:可愛的「青蛙」,因為沒長大還有尾巴。麥野初:拐走自己閨女的「狼」少年。高畑充希竹內涼真高畑充希主演,成為夏季檔日劇黑馬,「老司機」竹內涼真晉升「國民男友」夏季檔日劇收官在即,由高畑充希、黑木瞳、竹內涼真主演的日劇《溫室裡的加穗子》可謂這個暑期的黑馬。編劇遊川和彥曾寫出《魔女的條件》《麻辣教師GTO》等名劇。本劇講述了一個在溫室裡長大的「媽寶女」的成長故事,輕鬆地討論了家庭過度保護的問題。
  • 《聽見她說》:從楊紫崩潰大哭,看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趙薇導演新題材劇的《聽見她說》一上線就引發熱議,從原生家庭,全職主婦,產後抑鬱,重男輕女等等女性問題進行探討。《聽見她說》是由是8個女性獨白小短篇故事組成,每個20多分鐘。在第二個小故事《許願》,楊紫演的是一個26歲女孩小雨,在生日前用手機錄下了對媽媽想說的話,短短的20多分鐘裡,楊紫通過獨白跟我們講了一個女孩以壓抑,絕望,憤怒的狀態下和媽媽之間的故事,讓人跟著淚如雨下。小雨的爸爸,是在媽媽生下她之後出軌的,而媽媽性格剛烈,抱著年幼的小雨,要讓爸爸身敗名裂。她去單位鬧,去爸爸的所有親戚那裡鬧。
  • UFC總裁:人總是要死的,那些在家裡躲病毒的美國人……
    白大拿批評了他眼裡那些「逃避」新冠肺炎的美國人,提出「心臟病、車禍……人總會因為某種原因而死」,「如果我將要感染冠狀病毒,那就隨它去吧」。而下個月的UFC 249賽事將如期舉行。 白大拿(右) 視頻截圖 白大拿說:「我們到底要在家裡躲多久?」 「如果我將要感染冠狀病毒,那就隨它去吧。
  • 【我在基層】溫室裡的「男」花朵成長記
    【我在基層】溫室裡的「男」花朵成長記 2020-09-22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重感情的獅子座,永遠都會讓自己,深陷於這7種麻煩狀態裡
    太重感情的獅子座,永遠都會讓自己,深陷於這7種麻煩狀態裡 >但是他卻常常讓自己深陷在這7種麻煩裡! 2、莫名的孤獨感或是恐懼感 獅子座常常會有這種感覺, 特別是在晚上和一個人的時候, 這時候的他們也會變得非常負面, 把生活上的壓力一一浮現, 逼著他不得不去面對,
  • 溫室裡長大的樹苗,怎能長成參天大樹?
    記得我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才3歲,她上幼兒園前就特別渴望上幼兒園,但去了不夠一天,就再也不想去了。因為小朋友會欺負她,把她的臉都抓成了大花臉,更讓她恐懼的是,幼兒園的飯和菜是放在一起吃的,而我女兒在家吃飯是飯菜分開的。她只要吃到混著菜汁的飯,便噁心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