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還在象牙塔,我多麼想一夜長大,親愛的爸爸媽媽,別叫我小傻瓜,雖然我很聽話,但不代表我沒有想法……」
這首歌真的要暴露年齡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首歌。
這是我看的第一個選秀節目,雖然沒看完,但是這首歌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第一屆超級女聲,參賽者張含韻在比賽中演唱的歌曲,叫《酸酸甜甜就是我》。
對這首歌印象深刻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張含韻的聲音真的太甜美了,跟這首歌的匹配度百分百,二是因為,這個歌詞完全表達了年少的我想要走出象牙塔的想法。
小時候,盼著長大,想要勇闖天涯;
長大後,卻在不斷麻痺自我,反而想躲進塔裡。
2020年,「女性」成為各類話題的中心,也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最近趙薇發起的《聽見她說》又再度把焦點關注到了女性身上。
不過這個主題不是趙薇的原創,是參考BBC2018年獨白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的主題拍攝的。BBC的《她說》共8集,每集一個主題,有關於職場性侵的《順從》、有關於女性反抗的《之外》(我現在就看到第2集,爭取這周看完)。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第2集——《之外》。
這集,是一位黑人奶奶,伴隨著外面充滿著警笛聲、人與人的爭吵聲、還有被投磚頭砸進窗內的玻璃碎片聲,在自己的房間內告訴自己的孫女——不要害怕,勇敢向前走,哪怕只能貢獻微薄之力。
這位老奶奶曾經當過兵,還是前線的核心人員,其戰爭的目的是反抗種族歧視。
奶奶的媽媽,為了投出才擁有的一票,在懷孕9個月的時候,依舊出門去投票現場。
奶奶對孫女說,現在的我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雖然身體已經無大恙,但是因為長期在室內,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適應外面的溫度。
奶奶的這句話,讓我感觸頗深。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無限可能》,作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真的是一個沒有極限的發展物,只要自己相信。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的相信自己擁有無限可能?
就連我自己,雖然豆瓣籤名寫著——不設限,無極限,實際上,我卻總是無意識的為自己設置很多限制,給自己一些完不成的藉口。
比如,總是因為細節的錯誤,自我解說,我就是粗心大意,天生的改不了;記不住路,自我安慰,我就是記不住人,其實很可能是緩解自己被別人忘記的尷尬吧。
之前,各種自媒體文章總是告訴我們,要走出舒適圈,要有鬥志,要有狼性。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走出舒適圈,有狼性,因為舒適的環境真的很舒服,人活著一生,舒服簡單的過,不好嗎?
當然這也是一種人生選擇,如果你喜歡,也是可以繼續待在圈子裡的。
但是,這種圈子可怕在,你可能再也無法忍受外面的溫度了。
就像《小王子》裡的小王子,一直在為他的玫瑰花蓋玻璃罩,卻選擇離開它。
那朵玫瑰花本來可以適應外面的風霜雪雨,但因為前期的呵護,失去了抵禦的能力。這就是溫室的可怕。
不過,真正可怕的其實還不是溫室的玫瑰無法抵禦外界的風霜雨雪,而是看到有寒梅立於雪中時,嘲笑它們的堅強。
前幾天看到一位博主轉發了一位叫王慧玲的視頻創作者,這位女士,經常會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的例子來分享一些她對中國女性現在狀態的一些看法。說實話,我覺得她的部分觀點確實是我們國家很多女性的現狀,但是卻引起了很多人,尤其是同性的駁斥,甚至是謾罵。
王慧玲與自己的丈夫Peter
很多人說王慧玲不止人間,胡亂發表意見,實際上,王慧玲卻是真正經歷過中國女性「常態」的人。
她們家姐弟三個,她有兩個弟弟。在三個小孩都還小的時候,父母還能保持公平對待,但是隨著兩個弟弟的長大,王慧玲承包了弟弟們的學習、生活費。
即便是弟弟工作之後,父母從來不讓弟弟們支付生活費,卻不斷壓榨王慧玲。
可能有人會想到《歡樂頌》裡的樊勝美,確實是很像,女兒就是家裡的印鈔機,兒子是家裡唯一的寶,不管德行如何,全家都要供著。
這在我們國家,即便是現在,還有很多家庭依舊是這樣的情況。
不過,王慧玲走出來了。
她走出了那個把自己「溫室」,扛住了外面的風霜,活出了自己。
然而,還有多少像王慧玲那樣,甚至更難的人,依舊處在溫室裡,甚至不願意聽聽外面的聲音。
當然,實際上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走出象牙塔,畢竟能一直生活在「幻境」中,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之外》中那位奶奶那樣,穿上自己的「戰靴」,勇敢做出反抗。
即便是這樣,當你想要試著走出去的時候,請勇敢一點,象牙塔的門,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堅固。
《曹劌論戰》中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雖然文章談論的是打戰,但我們走出象牙塔,又何嘗不是一場戰爭呢,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戰爭。
象牙塔,看似安全,卻也擋住了很多美好的場景;
溫室,恆溫安逸,卻失去了堅強的「體質」。
如果,想要做一點改變,試著往出走一走,哪怕一次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