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永恆
因為銘記
有人說高考是最難忘的集體回憶
有人說高考是最純粹的公平競爭
當孜孜教誨與殷切期盼環顧身旁
當熱烈目光與遠去背影見證成長
我們將銘記,這段路有他(她)們陪伴
高考故事有你們真好!
他(她)們
雖沒手持戒尺
卻是壘起三尺講臺的基石
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
助推教師專業發展
不計名利
全心付出
甘為人梯
把別人的成長
當成自己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不忘初心為教育
甘當人梯穩步行
是他(她)們的真實寫照
......
本期出場
延慶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風雲萬裡徵途遠
點亮明燈正護航
2020年是新高考開局之年,萬眾矚目,它不僅關乎學子們的命運,更關乎到延慶區教學改革的成敗。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高中部歷來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集體。在區教委的領導下,高三研訓員團隊沉著冷靜、精心布置,指揮有向、調度有方,充分發揮教研「統籌、引領、督導、服務」的作用,帶領全區教師克服困難、紮實工作, 在新高考的開局之年,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了課程改革的初戰勝利。
他們是足球隊的教練員
學科研訓員是一個學科教學的謀劃者和指揮者,他們引領和指導教師將課程教學目標貫徹到每一節課中。為了高三備考工作能有序、科學開展,各科研訓員提前制定好詳實、科學的學科備考計劃,精準引領了高三備考方向。
同時高中部各學科加大了網上教研的力度,做到周周集體教研,時時個性化教研,據不完全統計,僅下半學期高三各科共開展集體教研活動200次、個性化教研600餘次,正是通過這一次次的集體備課,一次次的與學科教師深度溝通,才使得學科教師在備考中能更加明確備考方向。每次大考後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利用數據分析平臺進行學科和整體分析,發現真問題,找準具體問題,給出解決策略,建立學科問題臺帳,對各學科各校問題持續追蹤和解決,幫助學科教師在解決問題中提高素養。
他們是深入一線的教研「網格員」
為更加精準把脈教學,高三研訓員深入課堂一線,走進教研組參與教研、走進課堂聽評課,掌握學生情況,拿出解決問題的舉措並檢驗落實情況。
對於平均年齡將近50歲的高三研訓員來說,在疫情期間最大的挑戰就是線上聽課的技術問題,更何況是四所高中校多個不同的授課平臺,但為了能聽到每位學科老師的課,研訓員分工合作,互教互學,用最快的速度學會並掌握了技術沒耽誤一節課。僅下半學期,研訓員共聽區域內教師700餘節課;開展基於問題解決、能力提升的複習教學研究,組織開展一系列主題研究課,向45分鐘課堂要質量,一學年各學科共組織專題研究課100餘節。
他們是服務師生的「勤務員」
針對學生薄弱點,高三研訓團隊帶領學科骨幹教師錄製專題講座課和個性化微課,大大地豐富了全區備考資源。
他們還走進各個學校同學科老師一起備課、現場聽課、改課,為了一節精彩的課堂前期往往要溝通2-3個小時,甚至到凌晨;各學科研訓員潛心研究高考試題,分析各校學生特點,為自主命制個性化試卷200餘套;積極聯繫市區級專家為教師開展一次次精準高效的講座。
服務教師、把脈教學
當好「服務員」和「老中醫」
延慶教科研中心
王留成
王留成,延慶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高中地理學科研訓員,從事地理教育教學工作30年,始終堅持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守正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帶領延慶區高中地理教師走出了一個又一個新高度、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好成績。
服務教師,把脈教學
作為高三地理研訓員,王留成老師給自己工作定位為全區高三地理教師的「服務員」和「老中醫」。一年來,他奔走於四所高中校的高三地理課堂中,先後聽課100餘節,每課做到凡聽必評,肯定教學亮點,診斷存在的問題,幫老師鑽研課標和考綱,講解課堂改進思路,尋求教學解決辦法,努力提升高三課堂效率。
他還積極為老師們提供各類優質課程資源、教輔資料、學習平臺,真正成為延慶區高三地理教師的「主心骨」。疫情期間,為順利輔導老師們做好線上教學工作,王老師經常和高三老師們就平臺使用、軟硬體選擇、試題講解、高考變化及應對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長達幾個小時。正是王老師這種服務在前的、無私奉獻的工作態度深深的激勵了全體高三地理教師,使得整個高三地理教師隊伍團結一心、攻堅克難、苦幹實幹,在疫情影響的艱苦條件下,取得了今年這場新高考首戰勝利。
面對新課改
他總說自己是和大家一樣的新手兒
他率先垂範,潛心研究課改思想、堅持到市區聽取專家和名校的課改示範課和專題講座,及時轉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努力將課改的理念轉化為全區高中地理老師的教學行為。
帶領老師們在核心素養落實、真實情境教學、鄉土地理開發、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學生創新精神培養、高考改革等方面勇於創新,大膽實踐。強調地理課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實際生活出發,讓更多的學生勤於動手,主動參與,樂於探究,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發展。他鼓勵老師們帶學生到家鄉的山水林田中進行地理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提升孩子們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等核心素養。
追求完美和極致是他的典型氣質
王老師在研訓員的工作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為了出一套延慶區高水平的高考模擬試題,他利用周末時間到首都師範大學查閱資料,到延慶區世界地質公園和延慶區氣象站搜集情境素材,歷時三個月十幾稿的修改,先後四次請城區專家打磨。為了高質量完成疫情期間的「空中課堂錄製」,他和四位錄課老師電話交流幾十次,通話總時長達十幾小時,為二中馮老師剪輯編輯視頻到深夜。
跟著賀老師這隻「領頭羊」
一定不會跑偏
延慶教科研中心
宋春豔
宋春豔,延慶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高中化學研訓員,從事化學教育教學工作31年,工作中潛心研究,勇於創新、無私奉獻,帶領高三化學教師在今年的高三化學備考中攻堅克難,確保全區高考化學成績穩步提升。
她帶領大家潛心研讀指導高考教學的相關文件和高考試題,確保精準掌握高考方向;她積極向先進城區學習學科領域中最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和教師們研討,舉辦專題研究課,引領教師們銳意進取,大膽創新。在化學實驗探究專題和文字解釋類試題的解決研究上,她和高三化學老師們一起精選例題構建解題思路和方法,設計相應試題進行遷移和拓展,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程序和能力。
二模後,她從問題臺帳中找準學生存在的問題,帶頭設計小專題進行問題解決,分析問題歸因,梳理出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選擇3—5個練習題逐一進行攻破,還帶動全體高三化學教師按著要求做了十幾個小專題進行資源共享。
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她和骨幹教師們一天準備兩節課的錄製,每節課共同備課兩、三個小時,然後冒著風雪奔波在五中、一中現場和骨幹老師們一起錄製視頻課,後期剪輯和老師打磨課到晚上十一、二點,把每一個教學任務做細做實,精益求精。
春華秋實結碩果
風正揚帆正當時
全體教研人
將
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再譜新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