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譜紅色記憶】弘揚抗美援朝精神 聆聽延慶老兵故事!(一)他們的故事是不是很觸動人心~是否還想追溯英雄的時代印記。今天咱們繼續來追憶這些延慶老兵抗美援朝的崢嶸歲月。
嶽留尚
舊縣鎮東羊坊村人,1932年10月出生,1948年參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64軍後勤醫療三所副班長;194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1月入朝,1954年回國;1955年復員,曾榮立三等功二次。1951年1月,嶽留尚跟隨抗美援朝志願軍的隊伍進入朝鮮,他主要負責搶救傷病員和後勤補給工作。在朝鮮戰場上,嶽留尚負責後勤保障工作,他雖然沒有衝在前線,但是,後勤保障工作和前線拼殺同樣艱難危險。嶽留尚和戰友們不分晝夜,抓住一切機會,給前線的戰士們送飯、送水、送藥品。很多後勤醫療所的戰士們犧牲在送東西的途中,戰士們犧牲一個便會有另一個背起物資繼續出發,進行生命的接力。為了鼓勵嶽留尚英勇無畏、搶救傷病員的精神,組織授予他三等功。在反擊戰中,嶽留尚又因吃苦在前、甘於奉獻,再立三等功。
王玉起
四海鎮四海村人,1931年5月出生,1948年10月參軍,屬華北軍區。1950年10月入朝,1955年退伍。1950年10月,王玉起隨部隊入朝,擔任志願軍衛生隊的衛生員。領導看他靈活機智,就讓王玉起做戰地衛生員。他說:「我們戰地衛生員每次戰鬥,都要和打前鋒的戰友一起上戰場。在陣地上,聽著子彈嗖嗖地從頭頂上飛過去,誰也不敢輕易冒頭,即使是這樣,還經常受傷」。據王玉起老人說,抗美援朝時,條件十分艱苦,他們戰地衛生員只有一些簡單的止血藥、繃帶和一些事先準備好的樹枝。因繃帶緊缺,衛生隊的戰友還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由於王玉起表現突出,部隊授予他三等功。1953年,韓戰結束,王玉起回到祖國。1955年退伍回鄉。
英雄的時代印記
尤信武
香營鄉後所屯村人,1930年12月出生。1948年5月參軍,隸屬晉察冀獨立團。1950年入朝,任衛生員,1953年復員。1930年出生在延慶香營鄉後所屯村,13歲加入兒童團,他膽大心細,頭腦靈活,又能認識幾個字,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1948年5月,剛滿18歲的尤信武成為晉察冀獨立團的一名解放軍戰士。1950年韓戰爆發,尤信武被編入空軍第三師衛生隊入朝。在空軍部隊裡,尤信武負責部隊的醫療衛生及飛行員的保健護理工作。護理工作雖然是常規瑣事,但是他都是一絲不苟,總會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1953年復員後,他先後在莆青縣龍田機場衛生隊、廣州水電總醫院做護理工作,1956年回到家鄉。
英雄的時代印記
王全海
延慶鎮孟莊村人,1930年2月出生,1949年1月參軍,42軍125師留守處戰士,參加過南下剿匪,到過安陽、洛陽,1951年10月坐火車過鴨綠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任電話兵,在前沿陣地架線,睡坑道、吃冷飯,飛機來了就藏在大樹下,每次架線都是黑夜,背著線架子,匍匐前進,別人戲稱「耗子兵」,打完仗還得把電話線撤下來,這是非常危險的事,經常有電話兵在撤線中犧牲,1952年9月復員回村。
英雄的時代印記
馬萬廣
康莊鎮三街村人,1934年5月6日出生。1951年4月入伍,曾在炮兵33師部。1953年入朝,1957年回國,分配到太原鋼鐵公司開車,1962年回村。
英雄的時代印記
何運通
康莊鎮西紅寺村人,1929年3月14日出生。1948年12月30日在張家口參軍,參加過解放太原戰鬥。1949年入黨,1950年10月隨部隊入朝。曾在66軍198師8團2營機炮連。1951年3月回國,1955年7月復員。
盧振奎
劉斌堡鄉馬道梁村人,1929年12月出生,1947年入伍,中央炮兵21師。1951年入朝,1957年轉業。
英雄的時代印記
英雄的時代印記
吳純明
劉斌堡鄉劉斌堡村人,1932年5月出生,1948年3月入伍,1951年入朝。曾任68軍204師610團一營營部班長。一次晚上執行巡邏任務被炮彈炸傷胳膊,後回國養傷,1952年復員,七級殘疾。
英雄的時代印記
英雄的時代印記
鄭德森
劉斌堡鄉劉斌堡村人,1929年11月出生,1948年入伍,曾任68軍204師610團九連副排長。1951年入朝,1953年7月回國。曾在朝鮮東線作戰,和美七師打仗三天三夜,榮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復員。
英雄的時代印記
英雄的時代印記
英雄的時代印記
馬集利
延慶鎮石河營村人,1935年出生。1951年5月參軍,在部隊任醫務兵。1952年11月退伍回家。雖然當兵時間不長,但老人曾和其他6位戰友到朝鮮戰場上接過5000名傷員並護送到北京華北軍區附屬醫院。
英雄的時代印記
英雄的時代印記
向全國的抗美援朝的英雄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