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天津女排就將迎來八強戰的倒數第二場比賽,客場面對江蘇女排。此前的連續兩個主場比賽,天津女排接連敗在江蘇和浙江女排手下,比失利更讓人發愁的是被寄予厚望的外援米哈伊洛維奇徹底啞火。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牌面」實力還不錯的天津女排會被浙江打得沒了還手之力?我們不妨就從米哈這一個點用「小切口深切入」的方式來探究探究,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
首先,米哈在塞爾維亞國家隊的時候基本不接一傳。這很像當年的陳麗怡,六輪一傳只接一輪,其他輪次由李瑩、殷娜、王茜(劉立雯)來完成。如今米哈要承擔六輪一傳,還肩負著進攻重任。這對於並不太擅長一傳的米哈來說確實增加了不小的負擔。當年王寶泉改造陳麗怡的時候也是經過了一個陣痛期。
陳麗怡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曾提到這個問題:
「接完一傳再進攻,對於我來說困難並不大。關鍵是一旦一傳沒有接好,接下來的進攻心理上就會受影響,總會想著將功補過,扣球時技術動作就會有所偏離。」
這個情況很像冬季兩項,在高速滑行了7.5公裡後,心跳已經達到了160、170,此時讓運動員定下心來準確射擊是很困難的。所以在比賽中,往往能看到米哈在接完一傳後進攻往往採用最熟悉的方式,當然也是對手最熟悉的方式,被攔回或是被攔死就很正常了。
其次,米哈的進攻更多的時候面對的是兩人攔網。不僅是兩人攔網,而且是對手的高點攔網。比如和上海隊、四川隊比賽時,米哈對位的球員就是帕萬、魯爾克。造成雙人攔網局面其實是一個整體問題。現在的天津隊戰術變化很少,網前三個點彼此之間的掩護較少。比如米哈、王媛媛、卡裡羅處於前排時,進攻模式基本上只有3種:
1、米哈4號位強攻。
2、王媛媛3號位快球。
3、卡裡羅2號位強攻。米哈不會衝進(4號位和3號位之間快球)、不會平拉開(4號位快球)、王媛媛基本沒有背後球、卡裡羅不會跑動進攻(3號位的圍繞)。
所以在這三個人在前排的時候,對手的網口布防很容易,一傳到位的情況下,主防王媛媛的3號位和卡裡羅的2號位,一傳不到位(或半到位)時主防米哈的4號位強攻和卡裡羅的2號位強攻。剛才舉的例子其實還是目前天津隊較為(豐富)的一個戰術組合。由於卡裡羅不會跑動進攻,如果張曉婷處於前排的時候,3號位就基本被放棄了。卡裡羅和張曉婷的進攻點被集中在了2號位,對手副攻只要做好向4號位或是2號位移動的準備就好。
第三,米哈的技術特點用一句通俗的話來總結就是「一力降十會」。米哈基本上屬於力量型,得分手段要麼就是從四隻攔網手中間炸開一條血路,要麼就是打手出界。這種進攻方式對於中國的攔網球員來說並不可怕,只要擺正手型,攔著球就意味著攔死球。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中米哈伊洛維奇為什麼被塞爾維亞主帥換下,癥結就在於此。現在中國球員比較懼怕的還是像帕萬、魯爾克這樣的高點強攻,根本摸不到,打你的超手。
總體來說,米哈的困境其實是天津女排整體的「改良」思路造成的。去年天津女排成就10冠王,主帥王寶泉其實對球隊就進行了改良,應該說那時的改良是1.0版本,思路是基本不改變球隊整體戰術構思的情況下增加了卡裡羅一個反擊強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2、3號位的快變特點,但卡裡羅高效的反擊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點,甚至可以說在整體上是有提升的。而現在米哈加盟後,王寶泉不得不進行二次改良,版本也變成了2.0。但這個版本顯然還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及時地修復和更新。
其實修復的辦法有很多,但切實可行的卻不多。比如,天津隊可以改成兩人接一傳,徹底解放米哈,或者是在米哈處於前排的時候(6輪中的3輪)讓陳麗怡和王茜兩人接一傳。這個辦法其實是柄雙刃劍,在提升米哈進攻效率的同時也會讓天津隊的一傳遭到強力的衝擊,也許在比賽中的特殊時段可以採用這個辦法。再比如,增加後排攻。其實王寶泉一直在給球隊做這樣的要求,只不過效果不太好。但在目前天津隊戰術套路並不豐富的情況下,堅持打開進攻的立體面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總而言之,天津隊在「改革」的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遇到一些問題是很正常的事情。好在本賽季的賽程較長,天津隊還有時間去及時修復bug。從和江蘇、浙江兩隊的比賽來看,拼防守的思路已經被pass掉了,死拼防守至少是沒有出路的。天津隊還是必須在「攻」上繼續做文章,才能在半決賽以至決賽中抗衡江蘇浙江兩強。
PS.特別提醒,明天天津女排VS江蘇女排的比賽因央視轉播的要求被調整到20:30!
覺得小編寫得好的,請拉到末尾點個大拇指
覺得小編胡沁的,請點三下
執筆:小明/製作:肖小民
昊體育原創辛苦,歡迎轉發,謝絕轉載,註明出處也不開心
天津隊目前的困境你有什麼高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