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懷仁 集王羲之書 大唐三藏聖教序

2021-03-05 當代書法網
點擊當代書法網一鍵關注

當代書法網(www.ddsfw.cn)官方微信公眾平臺(ddsfw-wx)

 

    《大唐三藏聖教序》,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而成。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寬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現藏西安碑林。這是原碑拓本,王氏書跡大都賴此以傳,故為歷代書家所重。
    《大唐三藏聖教序》是唐太宗為表彰玄奘法師赴西域各國求取佛經,回國後翻譯三藏要籍而寫的。太子李治(高宗)並為附記。
  懷仁是長安弘福寺僧,能文工書,受諸寺委託,借內府王羲之書跡,煞費苦心,歷時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跡,鹹萃其中」。碑文選自王書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懷、將、風、朗、是、崇、幽、託、為、攬、時、集等字皆取自《蘭亭序》。由於懷仁對於書學的深厚造詣和嚴謹態度,致使此碑點畫氣勢、起落轉側,纖微克肖,充分地體現了王書的特點與韻味,達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簡靜的境界。
  當然這種集字的做法也有相當的局限性。如重複的字較少變化,偏旁拼合的字結體缺少呼應。自此碑以後,效集王羲之書或其它大書法家書的字集為碑刻者不斷出現,如僧大雅集《興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譯金剛經》等均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聖教序》最為成功。 
  傳世宋拓有墨皇本,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明代劉正宗藏本,現藏陝西博物館;1972年在西安碑林石縫間發現整幅宋拓本;其他還有郭尚先藏本等;均有影印本行世。


相關焦點

  • 墨跡版:唐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附釋文)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集王聖教序碑刻立於唐鹹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寬一零八、厚二十八釐米。
  • 懷仁集王聖教序碑刻畫出了一個民族永久的生命線
    這就是西安碑林博物館著名的石碑——懷仁集王聖教序碑,碑林藏石編號624號。1996年此碑被國家定為國寶級文物。它曾散落在山野間 北宋初期被保護懷仁集王聖教序碑立於唐鹹亨三年(公元672年),碑題《大唐三藏聖教序》。螭首方座,碑身上小下大,碑文30行,行83字至88字不等,共有1904個字,是由初唐時期長安弘福寺僧人懷仁經過24年的努力從王羲之的若干墨跡中輯集出來的碑刻。
  • 王羲之聖教序墨跡版喜歡王字的請收藏!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
  • 書法字帖 @ 王羲之-集王聖教序(附下載)
    《集王聖教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而成。唐·鹹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書。30行,行83~88字不等。
  • 《書法問集》570、怎樣利用集字做書法創作?
    【目前最好的集字是《集王字聖教序》,集字要有一定的書法欣賞水平和大量的字供你選擇。】有史以來最好的集字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就是上圖所示,《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
  • 王羲之《聖教序》高清完整版和學習攻略
    思  考  出  品  —懷仁集王羲之《三藏聖教序》,鹹亨三年(672)建於京城長安弘福寺。是唐太宗為表彰玄奘法師赴西域各國求取佛經,回國後翻譯三藏要籍而寫的。太子李治(高宗)並為附記,諸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字。碑石高9.4尺,寬4.2尺。共30行,行80餘字不等。現在陝西西安碑林。懷仁,唐代書法家,僧人,住西安弘福寺。曾集摹王羲之行書字跡成《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刻中此為獨創,歷時25年集募而成,故為世所重,被後人視作集字第一!
  • 4句話、16個字,王羲之《聖教序》4種少見的行書技法,一學就會!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碑原在陝西西安弘福寺,後移西安碑林。《聖教序》筆法精絕,筆勢遒勁,字裡行間流露出「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韻致,是後世學書者難以達到的境界。筆者前期分享過很多關於《聖教序》的技法文章,現在補充總結4種比較少見的行書技法,供書友們參考:技法一、空際擺宕,彩練當空這種技法,是把一個字的線條連續快速地抖動出來,猶如一條紅絲帶,連綿不絕,層層疊疊,很靜態的字,一下子滿盤皆活。
  • 《聖教序》字彙表
    史載,大唐三藏取經回來以後,唐太宗為其撰寫的序文,最初命大書法家褚遂良用楷書書寫並刻碑,被稱為《雁塔聖教序》。
  • 手機字帖 | 王羲之《聖教序》高清完整版和學習攻略
    思  考  出  品  —懷仁集王羲之《三藏聖教序》,鹹亨三年(672)建於京城長安弘福寺。是唐太宗為表彰玄奘法師赴西域各國求取佛經,回國後翻譯三藏要籍而寫的。太子李治(高宗)並為附記,諸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字。碑石高9.4尺,寬4.2尺。共30行,行80餘字不等。現在陝西西安碑林。懷仁,唐代書法家,僧人,住西安弘福寺。曾集摹王羲之行書字跡成《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刻中此為獨創,歷時25年集募而成,故為世所重,被後人視作集字第一!
  • 學行書的最佳範本,《王羲之聖教序》高清本,網友:值得珍藏!
    《聖教序》全稱為《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弘福寺和尚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集王聖教序碑刻立於唐鹹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寬一零八、厚二十八釐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一共一千九百餘字。
  • 《聖教序》好就好在這裡!
    王羲之寫字,遵法守律而合於自然。《聖教序》則完美地收錄王羲之行書精華,單字最多,變化最為豐富,歷來學者,無不奉為圭皋,可謂高峰。今天,我們為大家分析《聖教序》究竟好在哪?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
  •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墨跡高清本)並臨帖要點
    》(墨跡高清本) 大唐三藏聖教序釋文: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門懷仁集。自此碑以後,效集王羲之書或其它大書法家書的字集為碑刻者不斷出現,如僧大雅集《興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譯金剛經》等均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聖教序》最為成功。
  • 畢羅談《集王聖教序》
    王羲之書作的字形變化在《集王聖教序》中有著最豐富的表現。我們要了解王羲之,更準確來說,我們要了解唐朝人理想中的王羲之,是離不開《集王聖教序》的。那麼,為什麼《集王聖教序》這件作品會有這麼豐富的表現,達到這麼高的藝術水平呢?因為對長安的佛教僧團來說,這是關乎性命的至為重要的事。為了抵抗道教在宮廷的上升趨勢,他們想到了這個方法,通過刻石立碑,來贏得唐高宗的歡心。
  •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
    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嘆息:「虞世南沒後,無人可與論書者矣!」魏徵就推薦褚遂良,並說:「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太宗寶愛王羲之書法,以金帛懸賞徵購。一時天下王書爭送至京,難辨真偽。惟遂良能品評鑑別,並編目藏入內府。其書法繼承王羲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通,見重於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家」。傳世墨跡有《倪寬贊》、《陰符經》,碑刻有《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碑》、《房玄齡碑》等。
  • ...上班、績效翻倍……你看過王羲之等書法大家「親筆寫」的表情包...
    不:《霜寒帖》想:《平安帖》上:《樂毅論》班:《興福寺半截碑》王羲之《霜寒帖》最近在微博上,書法表情包一下子火了起來,除了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蘇軾、趙孟、米芾這些書法大家的字都成了「集字大賽」的主角,網友的各種集字表情包被開發出來。
  • 罕見:王羲之[聖教序]墨本,書法人趕緊收了!
    」就是集合很多人的筆跡刻石,然後作成拓本供人鑑賞或習字之用,而集字聖教序就是集王羲之的字重刻而成的。「集王」一格,首推《聖教序》。其碑字由釋懷仁借內府所藏王羲之真跡,歷時25年集募而成,故為世所重。此碑雖屬集字,但字畫神韻、轉折起落肖似王書。加以懷仁特有的書法造詣和章法安排,使其更具王書神韻和風採。清王澍曾言此碑有唐拓,但未流傳。宋亦有肥瘦二本之別。碑石宋以後中斷,隨著捶拓日久,筆劃漸細,後曾洗剜。歷代摩刻頗多。現存宋拓本較多。宋拓本中最突出者,當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本。
  • 都在臨過聖教序,懂的人卻不多
    《三藏聖教序》是唐太宗為表彰玄奘法師赴西域各國求取佛經,回國後翻譯三藏要籍而寫的,太子李治(高宗)並為附記,諸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字。碑石高9.4尺,寬4.2尺,共30行,行80餘字不等,現在陝西西安碑林。《聖教序》碑字由懷仁借內府所藏王羲之真跡,歷時25年集募而成,故為世所重。
  • 褚遂良楷書賞析《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
    褚遂良楷書賞析《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大唐三藏聖教序》與《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兩石位於陝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層,分立塔門之東、西龕各一。東龕內為唐太宗所撰之《序》碑,書寫行次從右排向左;西龕內為唐高宗還是太子時所制,書寫行次從左排向右,兩碑對稱。 二石皆為楷書,萬文韶刻,統稱《雁塔聖教序》。《雁塔聖教序》結體: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體。褚遂良書法特點中整幅書法作品以弧形線條居多,即使是短線條,也有一詠三嘆的情調。弧線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筆直、堅挺的基本筆畫,增加了柔和委婉。
  • 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很多字東倒西歪,如何理解其中的美感?
    形成這樣的風格有三個原因:第一、形成方式上的特殊我們都知道王羲之的聖教序其實是當年唐太宗命令懷仁和尚集字而成的。集字的特點就是截取種種作品中的某一個字,然後將這些字組合起來,成為一篇書法作品。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導致字與字之間氣息的不連貫、不通暢的地方。因為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其氣息應該是一致的、連貫的。
  • 王羲之行書《聖教序》臨摹作品欣賞
    《聖教序》是王羲之行書,又稱《懷仁集王聖教序》,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玄奘法師取得真經,親撰寫文章,由當時的懷仁法師用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集合而成,刻在石碑上,總過程歷時25年,可謂是一篇鴻篇巨製。也正是由此此,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是我認為最難寫的行書字帖之一,這本字帖難寫在兩個方面,一是王羲之的書法技術高超,本來就非常難以把握,比如《蘭亭序》就是一幅這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