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雲南人是家鄉寶,想想自身,似乎也是那麼回事,在外輾轉之後,最終還是回到了雲南,回到了一個叫陸良的小縣城。
在小縣城,其實也挺好的,在寫下這篇文字的時候,北方已經飄著雪花,但是在雲南的陸良,幸福公園裡還有青青的草,同樂公園還有嬌豔的花,天空還有緩緩流動的白雲,遠處的山色依舊青翠。
小縣城的生活,節奏緩慢,都是聽得懂的方言,自小就吃習慣了的味道,房價不貴,一個月的收入,買上一平米房子,還略有結餘。
在小縣城待久了,出門就能遇到熟人,似乎又再次回歸鄉下熟悉的人情社會。
字遊人是農二代,回到雲南陸良這十年,和高中就認識的她走到了一起,在陸良安了家,有了兩個孩子,工作也還算不錯。
但是在我心中,最重要的是,孀居的母親,已經跟隨著我來到這個小縣城快10年了。有母親的地方,就是家鄉,而出生地宣威,好像用故鄉更貼切一些。
陸良和宣威同屬雲南省曲靖市,氣候、飲食、語言、習慣差不太多,母親從宣威來到陸良也住得慣。小縣城城市小,幾年下來,母親有了自己的朋友,一起邀約著出去逛街,做子女的也放心,更安心。
曾經和在昆明打拼的一個兄弟有交流,說起我們的生存現狀和未來,討論著那些迷茫和夢想,兄弟精闢地總結了,人生最好狀態是:有點小錢有點小閒。工作的是最好狀態是:錢多事少離家近。
這個社會,錢總是不會夠用的,事情的多少,更傾向是一個心理概念,覺得多,那就確實做不完,覺得還好的話,似乎也就是那麼一些。何況,在我們在做事中,不但能收穫工資,還結交了朋友,獲得了成長。「錢多事少離家近」中,只有「離家近」,是具體可以衡量的。
我的那位兄弟經歷豐富,是一位傳奇人物,從體制內辭職出來,下海當弄潮兒。他說起自身以及他的那些朋友,這些年在外面,錢是多賺了一些,可惜大部分人的父母和孩子,只能留在老家,成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總不能換一個地方,都帶上父母和孩子,一是自身條件還不具備,二是父母孩子未必能適應,孝順中有「順」字,其本身也包括生活的適應和平順;孩子的穩定就學也是一個大問題。
每次老家有紅白喜事回去,父母不方便多給一些,相對寬裕則給得少一點,自身和玩伴朋友喝喝酒玩玩牌,又再次離開了,成為大城市打拼青年的生活常態。
所以,在家鄉的小縣城,母親在自己身邊住得下去,讓自己有盡孝的可能,是字遊人最看重的地方之一。
在小縣城,還有一個好處,能有選擇性地過自己的人生,每次豔陽高照的周末,朋友圈總有朋友在曬爬山野營的照片,在雲南的七彩陽光下,一家子在山野之間放飛性靈,其樂融融;和朋友同事一起爬爬山,拾拾菌子,暢談家長裡短和嚮往的明天,不正是人生最好的狀態嗎?
在小縣城,房價和大城市天差地別,多努力一點,多節約一些,不用去掏六個錢包,也能買得起房。在小縣城,好些愛情避免死於房價和彩禮之手。
我在雲南小縣城,真的挺好的。這些年國家的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惠民政策,讓西南的路況煥然一新,不管去哪裡都很方便。
人到中年,割捨不斷的是家鄉,特別是男的,在安土重遷,在重視人情的農村,紅白喜事,特別是白事,免不了要回去。
從自身的角度來說,那些爺爺奶奶,大爹大媽,那些看著我們長大的長輩,在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程,能回去送送,可能是我們對先輩最好的告慰。
在家鄉的小縣城陸良,離老家宣威也就百多公裡,雖然有鄉道和山路,快不起來,但是半天時間怎麼都能到家了。
在家鄉的小縣城,周末的時候,姊妹們還能約著一起吃頓團圓飯,搞次燒烤,在孩子的笑鬧中,大人們交流著各自的境遇和感悟,老人們能經常見到子女又在一起,或許,這就是天倫之樂!
在雲南,在狂野的滇西,能感受到萬物生發,萬類霜天競自由;在滇南,則是異國風情,熱帶風光;在滇東,能感受奮發進取,丘陵平谷;在滇中,則包裹著明珠昆明,沒有北上廣深的中心繁華,但是自有她悠然物外的氣象。
在雲南的小縣城,生活回歸本味,人際回到本真,偶爾心血來潮,坐上高鐵火車,可以去到大城市,近點來說,去滇池的海埂大壩喂喂海鷗,何嘗不是一種美好!
我在雲南的小縣城陸良,其實挺好的,在外漂泊的朋友,你是在小縣城發展,還是在大城市拼搏,一切還好嗎?會不會想起家鄉的父老,家鄉的小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