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自媒體發文教大家通過辨別脖子的三大症狀,來識別自己是否感染了愛滋病病毒。那麼這種方法靠譜嗎?
較真要點(趕時間?看要點就夠了):
1、從人感染愛滋病病毒到發病分為四期:急性感染期、潛伏期、愛滋病前期和典型愛滋病期,每一期的症狀表現皆不同。
2、雖然皮膚、黏膜的損害是整個HIV感染中重要的臨床表現,但多數不是特異性表現。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可能出現自媒體所述的脖子淋巴結腫大、小紅疹和一碰就破皮的症狀,但出現這樣症狀的人不一定就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3、所以,自媒體推薦的方法不靠譜,大家千萬不要給自己亂下診斷。有接觸史、懷疑有感染的人,應當及時到正規醫院的感染科或者當地疾控部門做正規諮詢和血液檢測。
查證者:Maggie馮 | 河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碩士、疾控中心醫師
近日,有自媒體發文教大家通過辨別脖子的三大症狀:淋巴結腫大、小紅疹和一碰就破皮,來識別自己是否感染了愛滋病病毒。那麼這種方法靠譜嗎?愛滋病究竟有哪些外在的症狀表現呢?
一、臨床上從人感染愛滋病病毒到發病分為四期,每一期的症狀表現皆不同
臨床上將從人感染愛滋病病毒到發病的過程分為四期:急性感染期、潛伏期、愛滋病前期和典型愛滋病期[1]。
1、急性感染期:愛滋病病毒在侵襲人體後引起各種反應症狀的時期。引發的症狀有: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乏力、出汗、噁心、嘔吐、腹瀉、咽炎、頭痛等。這一時期的症狀通常比較輕微。
在被感染2~6周後,感染者的血清HIV抗體可呈現陽性反應。此時期的皮疹可能表現得外形各異,不盡相同,最具特徵的是人體軀幹上部有稀疏的、輕度鱗屑的卵圓形丘疹。這種皮損表面看像玫瑰糠疹,但皮損周邊鱗屑不明顯,並有局灶性出血[2]。
2、潛伏期:這一時期急性感染症狀消失,感染者進入沒有任何症狀的階段。一般認為,平均潛伏期為2~10年。
3、愛滋病前期:潛伏期後,感染者從開始出現與愛滋病有關的症狀體徵,直至發展成典型愛滋病的一段時間。淋巴結腫大是患者在此期的最主要體徵表現。當然,常見部位不單是脖子,而是全身淺表淋巴結,多見於頭頸部、腋窩、腹股溝、頸後、耳前、耳後等,一般至少有兩處以上的部位,有的多達十幾處[1] 。
其他症狀還包括疲乏無力、周期性低熱、體重減輕以及各種感染。此時皮膚黏膜可能出現的疾病有:脂溢性皮炎、肛內瘙癢症、銀屑病、Reiter症候群(眼尿道關節炎綜合症)、特應性皮炎、帶狀皰疹、玫瑰痤瘡、口腔毛狀黏膜白斑、甲真菌病、疣、復發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毛囊炎和皮膚黏膜念珠菌病[2] 。
4、典型的愛滋病期:這是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患者的免疫功能將全面崩潰直至死亡。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疾控中心的報告,將愛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後到未出現與愛滋病相關的臨床症狀之前的這段時間內的人,稱為感染者。將出現愛滋病相關臨床症狀之後的人,稱為愛滋病病人。這兩類人數會被分別統計,但廣義的愛滋病感染者只要感染了HIV病毒的就是,包括病人。
二、自媒體文章中所提到的脖子的三個表現,並不是愛滋病的特異性表現,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
在HIV感染的整個病程中,皮膚、黏膜的損害是一種重要的臨床表現[3]。因為隨著HIV感染的進展,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在部分或完全喪失,可出現一些皮膚黏膜的表現,包括感染性、腫瘤性、變態反應性或原因不明性表現[4]。例如前文提到的多種皮膚黏膜疾病。
除了皮膚黏膜病症,愛滋病感染者還可能會出現多種多樣的其他病症,實際臨床症狀是千差萬別的,並且並不是每個感染者都會完整地出現四期表現,因此,確診是否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依據並不是臨床症狀,而是正規的血液檢測。
至於自媒體文章所提到的脖子的三個表現:淋巴結腫大、小紅疹和一碰就破皮,並不是愛滋病感染者的特異性表現。也就是說,出現這樣症狀的人不一定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可能是患有其他疾病。並且即便真的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他既有可能同時出現這三個症狀,也有可能都不出現,更有可能只出現其一。總之,沒法根據這三個症狀來判斷患者是否感染愛滋病病毒,以及處在哪一個進展期。
所以,自媒體推薦的方法不靠譜,大家千萬不要給自己亂下診斷。有接觸史、懷疑有感染的人,都應當及時到正規醫院的感染科或者當地疾控部門做正規諮詢和血液檢測。患病不可怕,怕的是諱疾忌醫和偏聽偏信。
本文編輯:zolazhang
更多問題查真假?歡迎搜索並關注微信號「全民較真」,點擊底部菜單欄「查真假」,搜索關鍵詞,一秒知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原標題為《較真 | 看脖子判斷不了是否感染愛滋病毒,正規血液檢測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