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宮側面
保障宮位於揭西縣坪上鎮員西村委會員裡村,原建於明末清初,重修於道光三年(1823)、光緒二十九年(1903)、民國戊辰年(1928)和1988年。正門灰塑「員裡保障」四字。重修的年代都記載在保障宮左側牆邊的石碑記中,其中最早的碑是2塊白色的捐款記事碑,其中一塊是記事碑,開頭文字是:「大清道光三年歲在癸未八月十八日立,重修保障宮.」字跡已極模糊。光緒重修落款是「光緒廿九年癸卯冬月穀旦敬立」,廟內也有一碑,落款是「光緒廿九年癸卯冬月穀旦三社敬立」。民國重修碑落款是「民國戊辰修宮捐金芳名吉立」。原建時間,據道光已需重修,結合廟臺牆體等情況而類推,其始建至少在明末清初。此廟主祀三山國王,兼祀神農帝、玉皇大帝、福德神等,全部共九位神。員西位於揭西地區三山發源地金山和明山的中間,其三山國王崇拜起源必然相當早,員裡保障宮必隨黃氏創居而有,是揭西地區三山文化的一個非常好的實例,特別是該廟保存較多的前代碑刻,具有較高的史實價值和文物價值。
保障宮左側牆邊的石碑
保障宮規模較小,正是古代廟宇的本來面貌。其廟築於高坡上,高坡再築護牆,舊建護牆年代已甚古老,又有禁碑嵌護牆中,刻文:「眾議:一禁宮面前左右上下,不許人訂柱挓牛,損壞牆垣,如有人在此犯禁,捉獲即罰戲一臺,決不容情!眾字。」宮中保存一些舊香爐,其中「三王老爺」、「伯公」、「伯公母」三個小石香爐年代較古。「三王老爺」香爐下有篆書「庸」字,或作道家符法書,起源也相當古,應為明代原物。
保障宮位於坪上鎮北部,剛好在石肚河和榕江南河的包圍中,離石肚河流入南河的匯合處不遠。這一帶山多、樹多、草密,盛產烏欖。保障宮南側不遠也是坪上鎮的圩集市所在地,有鄉鎮公路連接南面的省道238。
保障宮的宮名使用「保障」一詞,比較獨特,也是立廟的意義所在。保障一方平安,歷來是老百姓的願望。神明的產生,也是由於社會的動亂,多災多難。無獨有偶的是,在金山東北側的馬路三山國王廟也有「神威保障」的石匾,這些都是相同人文環境的產物。員埔之名,遠在明代嘉靖聞郭春震《潮州府志》卷八霖田都村名中便已有記載,可知坪上黃氏創居歷史甚早。
攝影 | 青年
文字來源 | 廣東省揭西縣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揭西信息網編輯整理
↓↓↓ 點"閱讀原文" 【進入社區】 輸入「爆料」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