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對譯 | 「新冠」究竟從何而來,蝙蝠?還是穿山甲?

2021-02-15 聽NHK學日語

センザンコウから新型しんがたコロナウイルスに類似るいじのウイルス発見はっけん

中國ちゅうごくの研究者けんきゅうしゃらは、世界せかい的てきに感染かんせんの拡大かくだいが続つづく新型しんがたコロナウイルスに類似るいじしたウイルスが、體からだがうろこで覆おおわれている珍めずらしい哺乳類ほにゅうるい「センザンコウ」の仲間なかまから発見はっけんされたと発表はっぴょうしました。コロナウイルスが自然しぜん界かいに広ひろがるうえでセンザンコウが重要じゅうような役割やくわりを果はたしている可能かのう性せいがあると指摘してきしています。

中國的研究者表明,從全身覆蓋著鱗片的珍稀哺乳動物——穿山甲的同類中,發現了與在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類似的病毒。研究者指出,在冠狀病毒蔓延到自然界的過程中,穿山甲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26日にち付づけのイギリスの科學かがく雑誌ざっし「ネイチャー」に掲載けいさいされた論文ろんぶんによりますと、香港ほんこん大學だいがくと広西ひろにし醫科いか大學だいがくの研究けんきゅう者しゃは、2017年ねんから去年きょねんにかけて中國ちゅうごくに密輸みつゆされ、當局とうきょくに摘発てきはつされた東南とうなんアジアに生息せいそくする「マレーセンザンコウ」31匹ひきのうち8匹ひきから、世界せかい的てきな感染かんせん拡大かくだいを起おこしている新型しんがたコロナウイルスと類似るいじしたウイルスを発見はっけんしました。

在26日英國科學雜誌《自然》中刊登的論文,香港大學和廣西醫科大學的研究者們表明,在2017年到2019年間,有31隻棲息在東南亞的「馬來穿山甲」被走私到中國,並被當地政府扣押。從其中8隻身上,發現了和在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相似的病毒。

マレーセンザンコウから見みつかったコロナウイルスと、新型しんがたコロナウイルスは、遺伝子いでんしの配列はいれつが85%から92%の割合わりあいで一致いっちしていたということです。

據稱,從馬來穿山甲身上發現的冠狀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的DNA排列相似度達到了85%~92%。

これまでの研究けんきゅうから、これらのコロナウイルスは、もともとコウモリの仲間なかまが持もっていたと考かんがえられていますが、今回こんかいの研究けんきゅうで新あらたにセンザンコウの仲間なかまからも高たかい頻度ひんどで見みつかったことから、自然しぜん界かいにコロナウイルスが広ひろがるうえで、センザンコウが重要じゅうような役割やくわりを果はたしている可能かのう性せいがあると指摘してきしています。

截止目前的研究認為,這些病毒極有可能是由蝙蝠的同類攜帶的,但是本次研究發現穿山甲的同類攜帶病毒的可能性也很高。研究指出,穿山甲可能在冠狀病毒蔓延到自然界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また、研究者けんきゅうしゃらは、野生やせい動物どうぶつの取とり引ひきは自然しぜん界かいにあるウイルスを人間にんげんに感染かんせんさせるリスクを高たかめるとして、市場しじょうでの販売はんばいを厳重げんじゅうに禁止きんしすべきだとしています。

此外,研究者們認為,野生動物交易增加了病毒從自然界傳染到人類當中的危險性,應該嚴格地禁止野生動物交易。
小新碎碎念:日文來源NHK網站,中文為原創翻譯,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指正  點擊「在看」會發光

相關焦點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與雲南菊頭蝠中存在的RaTG13冠狀病毒的基因組一致性高達96%,說明它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但這之間還有4%的差異,對比人類和大猩猩的基因組差異不足2%,可知4%的差異也是很大的。
  •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研究人員使用有關新冠病毒亞屬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他們採用了 3 種方法來發現,RaTG13 和新冠病毒擁有共同的單一祖先譜系,估計新冠病毒分別在 1948 年、1969 年和 1982 年從相關的蝙蝠病毒亞屬中分化出來。
  • 穿山甲可能非唯一中間宿主,蝙蝠直接感染人可能性極小
    何為潛在中間宿主?為什麼是穿山甲?感染人的途徑和機制是什麼?今天上午11點,華南農業大學針對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並答記者問。他們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以上研究成果是攻關團隊分析1000多份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通過病毒檢測,並對病毒基因組進行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基因序列相似性高達99%。
  • 管軼等人最新證據:走私穿山甲攜帶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高度相似
    這篇新論文,目前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發表,未經同行評審,論文核心結論如下:在多個走私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在冠狀病毒受體結合域(RBD),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7%。相比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穿山甲身上的冠狀病毒與使人類患病的新冠病毒更為接近。
  • 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宿主或不唯一
    (原標題:華南農大: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宿主或不唯一)
  • 穿山甲被指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比蛇可信,是非法交易量最大的哺乳...
    賴可 邊策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穿山甲,剛被「指認」為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但是這次疫情爆發在冬季,而蝙蝠在冬季休眠,不太可能傳染給人類。因此科學家推斷,病毒從蝙蝠到人之間可能還存在一個或者多個中間宿主。
  • 穿山甲還是蝙蝠?
    冠狀病毒來自穿山甲嗎?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000多隻野生動物的宏基因組樣本,發現食蟻獸穿山甲最有可能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告訴新華社記者,儘管之前的研究發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起源於蝙蝠,但蝙蝠是冬眠動物,因此不太可能是它們引起了目前的疫情。然而,實際的研究尚未發表。到目前為止,該校只發布了一份新聞稿。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40至70年前分化自蝙蝠病毒—新聞—科學網
    新冠病毒可能在40-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一發現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劍橋溯源新冠病毒論文作者:分析起源,蝙蝠來源病毒序列比人類患者...
    這篇針對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稱,目前全球感染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其實並非同一種,而是三種截然不同卻又密切相關的變體(分為A、B、C三個類型),且三種類型的病毒在全球分布範圍不同。 研究結論稱,遺傳序列較為原始的A型毒株雖然出現在中國武漢,但在武漢樣本中更多的是由A型突變而來的B型毒株,後者在東亞國家病例中更為普遍。
  • 自然子刊:新冠病毒在40-70年前從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
    新冠病毒(SARS-CoV-2)如何進化?我們已知的是,冠狀病毒會重組(不同病毒之間交換遺傳物質),而且病毒的小的基因組亞區可能具有不同的祖先起源,這些都讓了解病毒演化歷史成為一件難度頗高的事情。當地時間7月28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比利時KU魯汶雷加研究所,中國西交利物浦大學、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指出,新冠病毒SARS-CoV-2可能在40-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
  • 新冠病毒和吃蝙蝠有關嗎?生活中見到的蝙蝠會傳染新冠病毒嗎?
    新冠病毒真的和吃蝙蝠有關係嗎?蝙蝠為什麼「百毒不侵」?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蝙蝠會不會傳染新冠病毒?……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劉奇。劉奇從碩士期間開始研究蝙蝠,至今已有8年。圖為劉奇博士和團隊在野外工作(前排第一為劉奇 受訪者供圖)Q:新冠病毒和蝙蝠的淵源?
  • 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醫學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2月18日發表了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管軼、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等人論文,論文提到,在廣東、廣西截獲的從東南亞走私來的穿山甲中,發現了冠狀病毒,並且與新冠病毒(2019-nCoV)的相似度在85.5%到92.4%之間。
  • 新冠病毒來自蝙蝠,但蝙蝠來自「氣候變化」?
    但如果說蝙蝠和穿山甲給我們帶來新冠肺炎,那麼是什麼給我們帶來蝙蝠或穿山甲?人們第一反應會是「吃野味的習俗」,又或是「衛生條件堪憂的溼貨市場」,但也可能是另一個被人忽略的因素:氣候變化。許多評論家擔心,氣候變化將使現有環境變得不再適合野生動物生存,結果野生動物被迫到農田或城市尋找新家園,導致它們與人或牲畜加劇接觸,大大加劇了疫情爆發的可能。這個邏輯可能正是導致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是蝙蝠給我們帶來病毒,但是環境的變化則讓我們接觸到蝙蝠。然而,除此之外氣候變化還有很多其他帶來新興傳染病的方式。
  • 蝙蝠被冤枉了?
    在發布會上,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解釋道: 「這次新冠病毒目前的研究結果來自蝙蝠,但這次武漢疫情爆發是在冬季,冬季蝙蝠是在冬眠狀態,直接感染人微乎其微,這中間需要一個「橋梁」作用的中間宿主。
  • 被誤解的蝙蝠:捕殺蝙蝠可能帶來最危險的生態報復
    許多蝙蝠還是遷徙動物,它們與候鳥具有相似之處,可以飛行數千公裡。蝙蝠食用植物果實同時,也將種子擴散至各地,這保證了區域物種的多樣性。已有研究證實,它們傳播的種子比鳥類要多得多,許多蝙蝠傳播的還是先鋒植物種子,是最早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種子。
  • Nature:是穿山甲傳播的新冠病毒嗎?|計算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
    雖然我們還需要看到更多細節,但這確實是有道理的,因為已經有一些數據顯示穿山甲攜帶的病毒與2019-nCoV密切相關。」自疫情爆發以來,對2019-nCoV可能的動物來源一直是研究人員攻關的關鍵問題所在。已知它在哺乳動物和鳥類中傳播。此前,研究人員已經提出病毒最初來自蝙蝠,這是基於其基因序列與其他已知冠狀病毒相似性的假設。但這種病毒很可能是通過另一種動物傳播給人類的。
  • ...回應:新冠病毒極有可能長期存在;管軼團隊發布馬來穿山甲為中間...
    傾聽創業故事,對接融資需求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目前尚不能排除在穿山甲和蝙蝠外,病毒還來自其它哺乳動物的可能。策劃&撰寫:伶軒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發現。針對有人提出,「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共存」的假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首次給出了正面回應,這是有可能的。與此同時,在病毒宿主的尋找和研究上,管軼及其團隊發表論文表示,馬來穿山甲(又名爪哇穿山甲)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而他曾是最早分離出SARS病毒,並最先提出果子狸是SARS冠狀病毒中間宿主的科學家之一。
  • 帶毒穿山甲樣本並非來自廣東
    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農」)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成果:在穿山甲身上發現的一種β冠狀病毒與人類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相似度達99%,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穿山甲是如何被科學家們「鎖定」的?找到中間宿主對疫情防控有什麼作用?
  • 《自然》關注新冠溯源:首次在中國以外發現新冠病毒近親
    《自然》關注新冠溯源:首次在中國以外發現新冠病毒近親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1-24 19:08 來源:澎湃新聞
  • 石正麗首次直播:新冠病毒絕非人為製造,蝙蝠種群中本來就有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近日,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做客「2020科學抗疫」公益直播。她表示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確實給新冠病毒溯源帶來了困難,而新型冠狀病毒絕非人為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