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是關係民生的重大改革,社會各界廣泛關注。12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衛生健康委、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我省「十三五」期間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展和成效的有關情況,重點介紹我省2020年抗疫和醫改兩不誤、兩促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的情況。
「十三五」期間,我省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啟動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施「136」興醫工程,在全國率先實施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被國家確定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省。全省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持續向好,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升,孕產婦死亡率下降至12.48/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至4.2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至5.27‰,好於全國平均水平。省市縣三級財政累計支出1347.87億元用於衛生事業,年均增長率6.04%,醫療衛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8.74%,高於全國1.3個百分點。衛生資源配置狀況持續改善,截至2019年底,全省醫療衛生人員總量達到34.1萬人,每千人口床位數5.83張,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註冊護士分別達到2.84人和2.92人,每萬人全科醫生、公共衛生人員分別達到1.75人和5.88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以來,我省堅持疫情防控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兩手抓、兩不誤,堅守「雙零」目標,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築牢防控防線,疫情傳播得到有效遏制,各項醫改重點工作順利推進,人民健康狀況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續改善。
我省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持續深化。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深化改革舉措。省人大頒布了《山西省保障和促進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辦法》,醫共體試點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各縣級醫療集團全部上接三級醫院、專科聯盟、遠程醫療「三根天線」,提升服務能力。
我省全面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研究提出了《山西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山西省「十四五」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山西省疫情監測多點觸發預警機制》,修訂了《山西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完善了《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投入疫情防控財政資金64.9億元,有力保障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我省優質醫療資源培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省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4億元,大力實施「136」興醫工程。啟動「四個一批」科技興醫創新計劃,推動科研平臺建設。引進博士42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項、國家級科研課題39項、專利74項,引進開發85項國際國內一流前沿醫療技術,整合新建59個亞專科,打造36個卓越醫學團隊。
我省全民醫保制度建設不斷完善。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縣級醫療集團實行醫保基金「總額管理、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管理模式;將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納入醫保範圍,截至2020年11月底,已有217.5萬人享受「兩病」門診待遇,減輕患者負擔7.7億元。
我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持續深化。省委組織部、省衛健委黨組聯合印發了《山西省公立醫院黨委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院務會議)議事規則(試行)》,將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對14家三級公立醫院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限。全面取消各級各類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加成。
我省中醫藥強省戰略全面推進。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成1個省級治未病中心、1個省級中醫康復示範中心、187個省級重點專科,累計安排1325個基層中醫館建設項目。
我省健康扶貧任務圓滿完成。一體化改革助推「雙籤約、三保險、三救助」制度落實,創造了健康扶貧山西經驗。累計救治貧困群眾34.07萬人次,救治率達到99.9%。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累計住院172.48萬人次,住院綜合保障比例近90%,為全省整體脫貧交出了成色十足的終考答卷。
下一步,我省將在牢牢守住疫情常態化防控底線的同時,以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力升級區域醫療中心,持續繪製「136」興醫工程藍圖,強力推進中醫藥強省「三項工程」,構建「一老一小」服務新業態,全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記者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