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 (通訊員周禹佳、陳春麗 河北日報記者解麗達)11月21日,以「健康家庭· 陝耀中國」為主題的「2020中國家庭健康大會」在陝西省西安市啟幕。開幕活動第一篇章「健康家庭,基層再動員」,圍繞基層政府和基層衛健機構推動健康家庭工作優秀案例進行展示。作為全國唯一的基層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代表,廊坊市衛生健康委分享了基層推動家庭健康的工作經驗,唱響「健康中國的廊坊路徑」。
2017年,廊坊市創新提出「健康廊坊·健康家庭」工作思路,深入推進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五項制度改革。經過多年實踐,廊坊市衛健委探索出了一條「以人民為中心,以家庭為核心,匯集全業務、服務全人群、關注全生命周期」的「網際網路+」精準照護,集約國家衛生健康政策和社會第三方醫療資源,為家庭成員提供「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服務閉環,在政府部門的「資源端」與人民群眾的「家庭端」之間架起雙向溝通的橋梁,踐行「健康中國的廊坊路徑」 。
家庭醫生籤約式服務,當好百姓健康「守門人」
圖為廣陽區愛民東道辦事處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為居民問診。通訊員周禹佳攝
「前幾天剛體檢完,各項指標都正常,這心電圖比我的都好,太感謝你們了!」12月16日,廊坊市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按照慣例,上門為新華小區籤約患者呂行檢查身體,其子董紹民激動不已,緊緊握著醫生的手。
「多虧了家庭醫生,三年來他們幾乎天天來家裡,為我母親護理,是他們救了我媽媽的命啊!」董紹民說。93歲高齡的呂行患有嚴重腦部疾病,常年處於昏睡狀態,三年前就被各大醫院判了「死刑」。在和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籤約家庭醫生後,醫生定期上門為呂行做護理和治療,並制定了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和飲食方案,如今,呂行的各項指標一切正常。
廊坊市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廊坊市眾多基層社區醫院一員,多年來始終堅持「網際網路+」精準照護工作主線,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夯實中心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健康宣教、中醫中藥、應急救援、醫養結合「六位一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社區醫院作為百姓「健康守門人」作用。
他們根據社區居民健康情況和自願原則開展了廣泛的家庭醫生籤約式服務,醫生在深入居民家中提供上門醫療服務的同時,將居民慢病管理融入其中,積極引導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患者保持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平和心態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將醫養真正結合起來。此外,該中心還與北京健康衛士、控糖衛士等機構合作,讓患者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北京三甲醫院著名專家會診等遠程醫療服務。今年3月以來,社區醫生上門醫治、護理、指導多達4600餘戶,家庭醫生籤約23000餘人,社區範圍內籤約率達30%,續籤率達80%。
目前,廊坊全市共組建「1+X」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772支,其中24支團隊先後被省、市授予「優秀家庭醫生團隊」稱號;全市一般人群籤約覆蓋率達31.85%;重點人群覆蓋率達56.11%,家庭醫生成為城鄉居民的健康「守門人」。
醫聯體建設成效顯著,遠程醫療服務全面開展
「在這裡做檢查,片子由縣醫院的大夫看,報告單再實時傳送回來,跟在縣醫院看病一個樣!」12月16日,在香河縣渠口中心衛生院,渠口鎮金莊村村民田景巖拿著香河縣人民醫院開具的心電圖報告單,感慨地說。
2018年以來,香河縣強力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作為香河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建設單位,渠口中心衛生院已先後安裝遠程心電圖、檢驗設備,建立了卒中單元、胸痛中心患者就診綠色通道、120免費接送、醫護人員培養、遠程會診。目前,該中心衛生院開展遠程影像診斷1580餘人次、心電圖診斷1320餘人次、檢驗報告150餘人次。
圖為香河縣人民醫院的醫生通過遠程影像會診系統查看香河縣渠口中心衛生院患者的CT。通訊員周禹佳攝
在香河縣人民醫院醫共體遠程會診中心,專家們正在通過網際網路遠程系統對渠口中心衛生院一名60歲小腿骨折患者進行會診。「通過X光片診斷,鄉鎮衛生院主治醫生就可以直接進行處理,不需要老人再跑到縣醫院來治療。」會診中心醫生王濤說。
「全縣有縣級公立醫院3家,鎮級衛生院9家,村衛生室290家。目前,由3家縣級醫院牽頭和9家鄉鎮衛生院組建的縣域醫共體,全部實現人事、財務、資產、業務、藥品管理、績效考核等統一管理。 」香河縣衛生健康局醫改工作分管領導張海濤說。
據介紹,香河縣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按照「上聯三甲、下聯鎮村」的工作思路,建立醫共體內分級診療運行新模式。落實鎮衛生院首診負責制,對於受技術條件限制難以診治的患者,通過醫共體綠色通道轉診到縣級醫院,待病情穩定後,及時轉回鎮衛生院作康復治療,縣級醫院主治醫生繼續指導後續康復治療。同時,實現遠程會診,與4家鎮衛生院連通對接醫療信息,鎮衛生院申請遠程會診,縣級醫院專家實時指導、明確診斷。此外,建立域外會診,聘請北京三甲醫院知名專家來醫院查房手術,啟動網絡視頻直播式教學和遠程會診。
香河縣醫共體的快速發展,是廊坊全力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真實寫照。作為國家級分級診療試點市,廊坊市按照「規劃發展、分區包段、防治結合、綜合監管」的原則,全面推開醫聯體建設,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三級公立醫院、20餘家二級醫院、92餘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參與醫聯體建設,共建立「首都兒科研究所·廊坊市兒童醫院」兒科醫聯體、「通州婦幼保健院·廊坊市婦產醫院」婦產科醫聯體、「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專科醫聯體等各種模式醫聯體29個。城市緊密型醫聯體建設中,完成1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6家二級以上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實現人、財、物共管並正常運行。依託廊坊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30家縣級醫療機構、40家鄉鎮衛生院的市縣鄉遠程醫療「全覆蓋」。
依託「網際網路+」思維,創新實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
「嘀,信息已錄入。」僅一秒鐘通過刷取身份證信息,春和花園小區居民王大爺的歷年體檢信息全部彈了出來。廊坊市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十幾名正在體檢的居民多而不亂、井然有序。
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託「網際網路+」思維,堅持信息化先行,投入大量資金建立的「杏林妙手健康體檢系統」改變了以往公衛體檢在登記階段的繁瑣,承載了社區內8個居委會大部分常住居民歷年的體檢信息。
在信息化支持下,中心結合居民體檢信息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為重點,為社區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截至目前,累計建立4萬多民居健康檔案,其中規範管理慢病高血壓3000餘人、慢病糖尿病千餘人、慢病腦卒中400餘人。
入門自助服務的健康檢測一體機,集智能檢測、遠程問診、智能家醫功能於一體的來康鏡,監測平衡能力的來康平衡秤......上善頤園社區健康管理中心隨處可見智能化設備,為居民健康提供了「黑科技」的保障。
據悉,該中心傾力打造了「智能家醫」服務提醒,以智能終端設備為載體,應用「線上+線下」健康管理模式,通過生物醫學、能量醫學與信息醫學立體化手段,為用戶及家庭提供7×24小時健康諮詢,病症問診、電子處方服務,頂級專家面診等服務。同時,社區健康管理中心實現了線上家庭健康檔案查詢、健康計劃制定、在線指導、指標監測健康打卡等功能,通過智能化手段,讓健康服務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大大提升了醫療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疫情期間,廊坊市針對家庭端建設的「疫情自查系統」,大大降低排查入戶困難,減少因入戶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實現疫情精準防控。該市依託全民健康區域信息「雲」平臺,開發基於居民電子健康卡、電子健康檔案、電子健康服務包(券)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應用,全力打造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廊坊模式」,即模塊化、鬆耦合、開放性、可複製的「健康雲」平臺。
11月20日,廊坊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騰訊公司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基於小程序、公眾號等微信渠道開展「電子健康卡+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的項目合作,以電子健康卡打通居民個人的家庭關係、建立家庭健康管理體系,打造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目前,依託「健康廊坊APP」的上線運行,已預製電子健康卡400萬張,已有134萬餘人申領電子健康碼,通過跨機構、跨區域健康服務「一卡通」,真正「讓信息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