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小夜曲》這首臺灣島流行的情歌,曾被坊間謠傳為不知名的綠島政治犯所作詞曲,「綠島」更被繪聲繪影說成關押政治犯,位於臺東外海,原名「火燒島」的綠島。其實歌詞提到的「綠島」指的就是「臺灣島」,不是位於臺東外海的「火燒島」(雞心嶼或青仔嶼,1948年改稱「綠島」)。
圖|臺東縣觀光旅遊網
把《綠島小夜曲》說成「監獄音樂」其實是菲律賓華文報紙操作的「故事營銷」,「故事」轉內銷回臺灣島就變成「政治犯的作品」。名作家柏楊和高雄縣長楊秋興都曾誤以為是某高姓政治犯創作的,很多臺獨人士甚至奉為政治抗爭歌曲。其實周藍萍是百分之百國民黨「反共抗俄」時代的外省籍音樂家,他更知名的作品是凌波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黃梅調曲。
△臺灣紀錄片《音樂家周藍萍》
圖|豆瓣
此曲創作於1954年,由中國廣播公司的歌詠指導周藍萍作曲,其同事潘英傑作詞的創作,這也是第一首在臺灣島創作灌錄唱片的國語歌曲。歌曲描寫戀愛中的男女那種患得患失、起伏不定的心情,與《望春風》並列臺灣島兩大經典情歌。
這綠島像一隻船
在月夜裡搖啊搖
姑娘 (情郎) 呀
你也在我的心海裡飄啊飄
讓我的歌聲隨那微風
吹開了你的窗簾
讓我的衷情隨那流水
不斷地向你傾訴
椰子樹的長影
掩不住我的情意
明媚的月光
更照亮了我的心
這綠島的夜已經這樣沉靜
姑娘 (情郎) 喲
你為什麼還是默默無語
(歌詞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綠島小夜曲》的唱片最早由晉秦製作,演唱的是女歌手司馬音。「寶島歌后」紀露霞在中廣電臺演唱《綠島小夜曲》,獲年度聽眾票選第一名,但該曲並未自此走紅。直到1958年歌手紫薇演唱,被引進菲律賓華人社會造成很大的轟動,然後流行到南洋其他各國。
△先後被徐小鳳、羅大佑、費玉清、劉若英等眾多歌手翻唱
圖|豆瓣
1961年,由紫薇重錄唱片,配合電臺播送,才在臺灣島廣泛流行起來。1980年代初期流傳到中國內地,風靡一時。2012年李建復以此曲,製作臺北101美食廣場的快閃演唱的開唱曲,經由Youtube流傳世界各地。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
《臺灣島史記》
小編在維基百科上發現,1987年的時候,綠島小夜曲被譜上粵語歌詞,成為香港電影《監獄風雲》主題歌〈友誼之光〉,由肥媽主唱,聲音雄渾激昂,如此唱腔在80年代粵語樂壇上並不常見,歌曲膾炙人口。在電影中,是用作囚犯出獄時唱的歌曲,但隨著電影大紅,香港人在畢業典禮、歡送會上經常合唱該曲, 傳統至今歷久不衰,成為一個世代的集體回憶。
人生於世上有幾個知己
多少友誼能長存
今日別離共你
相雙兩握手
友誼常在你我心裡
今天且有暫別
他朝也定能聚首
縱使不能會面始終也是朋友
說有萬裡山
隔阻兩地遙
不需見面
心中也知曉
友誼改不了
(歌詞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聯合出版集團2019年度好書
《臺灣島史記》(上下冊)
作者:蔡正元
責任編輯:黎耀強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9年3月
本書上溯至遠古,下延至當下,依序記載「史前人類之島」、「原住民之島」、「荷蘭公司之島」、「中國藩王之島」、「清代中國之島」、「日本殖民之島」、「南京民國政府之島」、「臺北民國政府之島」,呈現臺灣歷史變遷全貌。作者以發掘歷史真相為立場,不受任何政治派系或意識形態囿限。秉持兩大原則:第一,引用世界史及中國史歷史經驗,破除空間狹隘的「島嶼史觀」;第二,援引政治人類學、國際法學和憲法學概念,破除時間封閉的「族群史觀」,還原「地」、「人」、「政」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