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功法之一,「內壓似汞」,充分了解內功

2020-12-15 太極浮屠

萬物皆有裂,有光透進。體質,就是身體質量,包括內外環境。內在強健,循環順暢,氣血滋養百骸,臟腑清虛,內壓穩固,精神持續增益。外在松順從容,筋骨摘開,肌肉縱向紋理清晰,橫向富於彈性,關節毫無滯澀,圓潤通透。練拳排查結構,有無不受控之處,各部練到沒有,如何減小運動損傷,達到最佳運動值。練功在於一個狀態,比如走路,腳步輕,一條線兒,頭虛領,胯調平衡。走路也持整,不要渙散,身法虛攏微合。跑步如是,不顛簸起伏,小肚子一縮,兩肋一撐,胯勁蹬地,平行移動,這樣最整。打打拳,水般的柔勁,含著興奮,下盤沉如磐石,上梢輕靈忽閃。利用螺旋勁,沉澱骨力。人的骨力衰弱後,猶如蟲蛀,篩孔粗大,不僅鈣流失,結構也退化,動態開始蠢笨。平時留意,保持中正,橫豎勁皆齊備。老天使人衰弱,必先使人慵懶。武人要勤奮,作息有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四平八穩,大風不動。頭正肩平,脊順腰立,臀肌彈性,小腿蹬縱,髖臼給力,丹田輕顫,股溝抽拽,以上是保身之法,希望重視。

巨石落,江咆哮,滿月如盆。尤其修合勁,散則亡,合則強。人作為個體,若能持久保肉身,一定不離內壓。內壓是個指標,沒有這股內氣,人抱不住能,衰弱的很快。內壓天生而來,人稟賦不同,強弱會有差異。強則慎滿,弱則練強,都離不開丹田鬆緊。不要讓內運動閒置,適當運動內壓,合理疏通引導,這是拳的核心。拳這種東西,有個打熬過程,要有耐心,恆心,量的積累是必經之途,看似沒進步,其實每日都有進益。我有個師弟,以前不如我,幾年不見,一搭手,嚇我一跳,非常霸道,沉勁強悍,沒得商量。我說幾年不見,你練成這樣了,真好。他很開心說,我學師哥。努力但不倉促,更多是堅持,只要認定的事兒,別回頭。功夫大,心性要好。心力不濟,則德不配位,危險。德行很重要,關鍵時刻,可免災避禍。打拳就是修德,功再強悍,也要心平氣靜,體內再興旺,也不要有狂氣。所謂太極拳,就是讓你平衡,以德馭功,感悟拳理。拳越練越通達,這才對。越練越囂張,越急眼,恨不能吃了誰,這是跑偏了。心性練歪了,再高也是魔。人都趨吉避兇,拳也不例外,柔和常保不衰,囂張屠戮自身。所謂活勁,就是融合陰陽。

千裡透層巖,一滴數萬年。汞俗稱水銀,一種液態金屬,隨形流體,屬性靈動。內壓似汞流動,綿沉而密,隨形導流,充盈至微。各種拳式,目的只有一個,導引。鬆開,空間,螺旋,三維,擴張,塌縮,筒子勁,都在內部創造條件。所謂空白,沒東西,癟,意思是無內壓導流,神經僅指揮四肢,沒有利用丹田,柔催緩導內壓,這是兩者本質區別。外形看似一樣,原動力不同,東西自然不同。天地蒼穹,其如橐龠。掤勁不僅是胳膊,鼓蕩像打氣,丹田是彈簧把,橫膈膜是活塞,內腔是氣筒。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兩頭開口叫橐,打拳別聊天,上閉其嘴,下收谷道,兩頭一紮,皮囊充盈,能存風固氣。舒緩未必沒勁,這個勁是內壓,太極之所以慢盤緩練,是在行導引之法。你懂了丹田,慢慢啟動它,柔運內腔壁,順著你的拳路,緩催慢導。手指漲,背溫熱,溝筋微抽,吸體會陰,隔膜升降,筋骨爽朗綿沉,髖臼磨盤,自重安然沉澱,這些都是好東西。自重落於髖,沉於腳底,猶似瓶中放小石,石落而水漲,沉勁有助內壓充盈,太極拳是這麼個道理。

相關焦點

  • 楊氏太極拳內功的三步功法
    (三)、依據道家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三步功法,太極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二、楊式太極拳為何強調內功訓練          首先,太極拳作為內家拳,必須以內功修練為宗旨。從神、意、氣的有機結合上下功夫,不能走練腿腳功夫的外家拳路。
  • 楊氏內功太極拳練習的三步功法
    楊氏內功太極拳練習的三步功法
  • 融入太極拳纏絲功法,一套《功力太極棒》,增長內功不用愁
    4節課,120分鐘,黃剛老師教你學會一套快速提升太極拳功力的太極棒!功法獨特,增長內功不用愁!太極棒外表平淡,其實鋒芒內藏,功法獨特,能助人修心養性,也能助習練者增長內功。它的修練要內勁走螺旋,外勁運纏絲。
  • 張氏忽雷太極拳八大功法
    張氏忽雷太極拳創始人張國棟(1866-1936年),又名大貴,字應林,河南溫縣人。張氏忽雷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的一個流派,是太極拳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深深植根於中原大地的民間土壤,不但繼承了太極拳中的哲理和技擊精華,而且在養生和實戰上富有創新。
  • 怎樣才能更快提升太極拳功力?這位名師有妙招!功法相當奇特
    只需4節課,120分鐘,黃剛老師教你學會一套快速提升太極拳功力的太極棒!融入陳氏太極拳纏絲功法,功法獨特!太極棒外表平淡,其實鋒芒內藏,功法獨特,能助人修心養性,也能助習練者增長內功。它的修練要內勁走螺旋,外勁運纏絲。用擰、絞、卷、捋採、盤手等組合練習方法,結合樁功,能有效地活腰、松胯、鍛鍊下盤功力,更能直接促進太極推手,擒拿中所應用的指力、腕力、臂力、拿法、內勁的功力提升。2.
  • 太極拳功法之一,「松沉骨力」,使你的功力更加深厚
    白晝如君,夜色似我。一人練拳挺好,能靜心。丹田輕輕一動,掤勁柔和,身法擴散開去。內腔一動,肋骨一個小弧兒,松肩,抻肱,沉肘,尺橈翻轉。別忽視小臂,尺橈二骨,要經常擰動。不想大小指,微碾掌根,力聚肘尖,尺橈放鬆轉動,內壓往手上漲。你看掩手肱捶,右捶一下釘出去,瞬間肘擰下來,壓縮背闊肌,小臂快速一擰,往前鑽出去。一個幫襯一個,一個促成一個。打開肩胛,就有閉合肩胛。撐頂大轉子,就伴隨虛襠勁。
  • 太極拳功法之一,「內旋腔勁」,看看你掌握沒有
    內臟活力強,若保持溫熱穩固,就要修內功。內功就是練內壓。通過丹田,橫膈膜,給自己打氣。意識松沉,這是一方面。真正的沉,是內壓。內壓是腔子勁,包著一股先天壓力,內壓充盈的人,無論寒暑,內臟都是恆溫穩定。寶劍匣中鳴,白雲洞中藏。內功修到一定深度,雲門的洞,鎖窩,肩窩,逐漸充滿內壓,皮層會往外微凸,手指一按,內空間又極深。打開所有關節,筋路暢通,啟動丹田,隨拳式導引,內壓入竅。
  • 太極拳的「三大要訣」,這些功法不容忽視
    尤其打太極拳,不僅中正,還要安舒。人時常中正安舒,也就擺正位置了。一笑拋千金,執手畫丹青。有勁沒勁,不在手上,而在胛肋。活運根節行拳,少用梢節執力。骨力來自松沉,彈性來自筋腱。心中如有圓,襠下似裹球。虛襠,藏著爆發力。蹦胯,只在一瞬間。無論架子大,又或架子小,都要練剛柔互濟。丹田動,內腔速變。肩胯活,梢節勁變。肋背撐,軀幹整合。
  • 養身——太極拳
    秘傳太極拳內功 (一)丹田內轉法是陳式太極拳的精華丹田內轉,從武術和勞動角度來說它是使人體產生松活彈抖型的爆發力的太極內功;而從養生健身角度來說,它又是「煉精化氣」、「還精補腦」的重要養生功法。 古往今來,人類在不斷探索健康長壽的方法。
  • 論太極拳的內功與內勁
    內功這個詞真正出現其實是在清代了,在清代時把導引,服氣,鍊氣,內養等等統稱為內功。內功練習有三大要素,即調身,調息,調心。因此調身是內功練習的入門之法。調身的過程是主動運用意識與自己的身形結合起來的過程,可促進人體的氣血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有利於精神的安寧和真氣的增長,使神意對形的控制調整變得更為靈敏。並可收到開關通竅的作用。在太極拳中調身就是我們常說的太極拳要領,虛領頂勁,含胸撥背,沉肩墜肘等等。許多初學者對於調身並不重視,認為這個太低級,往往稍加了解就不再關注。調身是內功練習的基礎,不調身就無法調息。
  • 太極內功的修練及其方法
    凡是太極拳愛好者均知道,太極拳是我國著名的內家拳術。是內外兼修、身心並練的拳種。對內家拳而言,應以練意、練氣為主。正如拳論所云:「意氣君來骨肉臣」。但如今大多數練習者,在練拳前做準備動作時,大多壓壓腿,彎彎腰,活動四肢。很少有人站站樁,練練氣,做一些呼吸運動讓自己身心靜下來,使身心放鬆,氣息平和,丟掉雜念,進入拳境,一心一意地練拳。
  • 傳統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練習體悟
    我多年來潛心研習傳統太極拳系列拳架及功法,在堅持習練傳統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及鬆柔纏絲太極拳、體味珍貴的傳統太極拳內涵與風採的過程中,感受頗深。  如何通過練習傳統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收到健身與增長功力的顯著效果呢?   在學會和掌握傳統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以及鬆柔纏絲太極拳和楊班侯老架太極拳基礎內功丹田貫氣法的基礎上,可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驟進行傳統太極拳系列拳架的練習。
  • 太極拳內功修煉綜述
    太極拳作為內家拳的典型代表,是非常注重內功訓練的。太極拳是功招合一的技藝,沒有肢體運動不成拳。但沒有內功的太極拳,亦不過肢體的運動而已。太極拳內功的表現是:「棉裡藏針,棉裡裹鐵,身如百鍊剛,發勁似放箭,無堅不摧。」有內功者,極柔軟然極堅剛。無內功的人,非軟即硬,失之於偏,而不能剛柔相濟。
  • 太極拳「間架」如何建構?須知前輩所傳上乘功法"渾圓功"
    而太極拳作為內家拳優秀拳種,所有訓練離不開內氣和內功,楊式太極拳"渾圓功", 是太極拳特有的骨骼鍛鍊和保護內臟的功夫。何謂"渾圓"?太極前輩大師傳"雙魚太極圖"解:"蓋天地未分之前,曰太極。
  • 內功是什麼,真正的武術內功,朱承香老師替你解惑
    真正的武術為什麼這麼神秘,除了門規之外的那就是功法了。上一章我們講解了為神秘學不到真功夫的原因,和武術為什麼成為了花拳繡腿。今天呢,我就給大家講解武術當中最重要的兩種功法介紹。順便也回答大家很多的疑問。這兩種神秘的功法,一個是氣功。氣功目前在市面上的,最多莫過於硬氣功了。
  • 我們適合什麼樣的功法,氣功內功還是外家功,這篇文章告訴你
    今天應很多朋友的要求,講解一下內家拳的入門練習功法。內家拳有三大體系,目前派別眾多,其招式功法多不勝數。但是最終核心只有這麼幾下,大家都知道。上乘武功,必須得先練習氣,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練習氣的。簡單地說,練習氣和練內功對我們人體是有一定的要求限制的。在以前因為很多人不適合練習氣和練內功,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功法招式來改變這些人的練功進度。這就是後面的招式和行氣相結合的一種功法。
  • 楊氏太極拳架勢、揉手內功
    「立身中正安舒,方能支撐八面」,老拳譜中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中定」的重要性。練拳時還特別強調:從中心出手,向中心收手。「棚、按、擠、肘、靠」.的內勁,要由中心出手發出;「探、例、將」的內勤,要通過向中心收手接回。這些要求要以中正安舒為基礎,又體現了中正安舒。這是養生和技擊的關鍵之一。養生中的「開」「合」,技擊中的「放」「收」,都不能脫離「中」。
  • 內功就是內氣嗎?練功和氣有什麼關係?
    阿福便是當時的參與者和習練者之一。 阿福練氣功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練出深厚的內功,成為武林高手,行俠仗義的大俠。因此我選擇的是被稱為武術氣功的「少林內勁一指禪」。它是南少林護寺神功,歷代單傳。 第二類,從傳統武術中的一些功法演化和改編而成的氣功功法。但因方向和目標改變了,從練拳求功力變成了練氣求氣,結果拳之功夫沒有出來,氣之目標也成了空氣,什麼也沒有得到。 阿福練的就是這一類,是從少林拳的高級功法中演化出來的。從太極拳中演化出來的氣功功法就更多了。不過它們大都冠以xx太極內功的名號。
  • 道門秘傳:「張三丰太極內功全篇」 、世上少知的內功修煉之法
    武當內家拳技是道教史上之一絕,其創始之首功當推北宋武當道士張三丰。張三丰因觀鵲蛇之鬥,忽有會心,遂編演而成太極拳。清代黃百家的《內家拳法》所涉及到的《王徵南墓志銘》《寧波府志-張松溪傳》等相關文章均認為張三丰是武當內家拳的奠基人。
  • 太極拳功法修煉秘訣,看完茅塞頓開
    關注: 太極拳就拳論而言堪稱博大精深,就功法修煉唯求大巧無術,這是很多太極先輩的灼知真意。 「無欲觀妙,有欲觀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