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國家足球隊隊員的專業指導、依託成都體育學院的課程研發、成為成都體育學院足球學院教育教學基地……成都哈密爾頓麓湖小學(以下簡稱「麓湖小學」)的老師和同學們太讓人羨慕啦!12月4日,麓湖小學與成都體育學院足球學院正式籤約,成為成都體育學院足球學院的教育教學實習基地,為麓湖小學以足球為抓手的全域體育教育乃至全域教育揭開了新的篇章。
籤約儀式上,麓湖小學還廣邀多方足球專業人士,就當下和未來的校園足球教育的開展進行了探討。同時,麓湖小學校園足球隊也正式亮相,今後將代表學校展開多層次的比賽和交流。
「牽手」體育學院 雙方互惠多方共贏
籤約儀式上,天府新區社區治理和社事局教育處副處長李昊致辭,他強調了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以體育教育為前提,促進學生五育並舉全面發展,同時對哈密爾頓麓湖小學提出期望,希望開放創新國際化的學校能成為天府新區體育教育和全面育人的一張新名片。
成都體育學院足球運動學院副院長李畔專程就國家校園足球政策進行了解讀,闡述了國家層面對體育以及足球項目的重視,包括目前我國校園足球的開展情況。
根據協議,麓湖小學此次與成都體育學院足球學院的合作,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作為該校的實習基地,體育學院會派一些優秀學生,主要以研究生為主,會提前一年進入麓湖小學實習。在學生進校實習的過程中,麓湖小學會對他們有完善的教師培養計劃。這些學生雖然都是優秀的在校學生,但是學和教學還是有區別的,教育是需要專業培養的。經過長達一年的實習,特別優秀的學生就有機會在麓湖小學留校任教。當然,由於學校的體育教師需求有限,這些經過一年實習的優秀學生,也可以選擇新區或者市內的其它學校,因為他們已經接受過學校的培養,有一定的經驗。
另一方,麓湖小學作為成都體育學校的實習基地,可以給高校的教育教學提供科研的數據、案例等。而這些研究,又是可以直接促進高校對學生的培養的。而這些高校學生在校水平的提高,受益的最終還是接受這些學生教學的同學們。
此外,成都體育學院有很多的專家教授,他們將不定時進入麓湖小學,對學校現有的老師進行專業培訓,尤其是體育老師的專業技能方面,肯定會起到提升的作用。
以足球為抓手 探討全域體育教育
李畔副院長、天府新區教科院劉長清院長、天府新區教育處德體藝衛科副科長袁輝、前中國女足國家隊隊員田瑜、前四川冠城足球隊隊員、成都興城足球俱樂部競訓管理部部長邊冀,哈密爾頓麓湖小學黃麗娟校長,麓客足球社社長孫若弢一起就家校社協同育人,普及校園足球,開展了討論交流。
麓湖小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了學校打造足球特色體育課程的原因。據介紹,學校想探討和實踐的其實是全域體育。選擇足球為抓手,正如成都體育學院足球運動學院副院長李畔在現場報告中闡述的,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發展,強調青少年足球事關長遠,涉及基礎,工作要抓細抓實。有了廣泛群眾基礎,足球水平一定能提高。麓湖小學以培養根植中國文化的未來世界創變者為願景,致力於連接社區、成都、中國和世界的資源,構建以國家課程為核心,公園城市課程為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校園足球為抓手,與家長攜手,與高校共建,與社區共育,探索小學體育教育全域化。
麓湖小學的體育課程實行的是4+1+N,「4」指的是4節常規體育課程,如田徑類、球類、體操類、體適能等,用趣味遊戲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1」指每周1節足球課,堅持普及為主,凸顯全面育人。「N」指學生課後延時課堂,如:武術、馬術、擊劍、棒球、橄欖球、網球、羽毛球、籃球、桌球等超過20門課程,給學生探索自己興趣的機會,為他們終身體育的養成保駕護航。
學校堅持每天一節體育課以及大課間。同時,學校在建造之初就考慮到了同學們課間的活動需求,樓道之間是可供運動和遊戲的寬敞空間。學校設計了很多地面遊戲,孩子們可以在課間來玩耍。累計起來,同學們每天在學校運動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
之所以率先進行全域體育的實踐,是因為體育教育相對更容易全域化,體育課程的場地不僅是學校的場館場地(學校也不可能配齊全部體育項目的場地),比如馬術、橄欖球、網球、擊劍這些項目,本來也需要藉助學校外的場地進行教學,突破學校場地本身的限制。讓同學們感覺到在任何地方,任何場景都能夠運動,足球只是其中一個項目或方式。學校是希望培養孩子們在小學階段至少掌握一門體育運動項目成為持之以恆的體育愛好,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運動觀。
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希望會有更多的家長參與。比如,學校不僅有校隊,還組建了家長足球隊,邀請家長代表學校參加社區的比賽。家長們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會有強烈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家長和學校融合後,家長就轉變成教育的參與者,也能影響孩子。不僅家長,學校還可以聯動社區乃至社會的資源,讓體育教育的全域化得到很好的實施。
突破邊界協同育人 實現全域教育
麓湖小學構建的不僅是全域體育,而是全域教育。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場景上的突破和融合,都屬於全域教育的範疇。該負責人解釋,提到教育,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校園,是老師。事實上,教育是可以突破人力、空間、學習場地、學習方式的限制,面向未來的。教育不僅是校園,還有學校和家庭,學校和社區,學校和自然的多方結合。麓湖小學的理念本身就是「學校沒有圍牆,自然連接教室,生活即是課程」。
全域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學校與家長的連結。截止目前,學校本學期已經開設了9次家長課堂。這些課堂,有的是學校邀請專家來普及知識,比如華西口腔醫學教授的講座,營養專家的食育健康講座等。有的是學校中方和外方校長一起做的家長工作坊,邀請家長到場,進行比如如何進行正面管教等內容的講座,給到家長一些感興趣的、專業化的知識,建立家長與學校的連結。
同時,學校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家長會,最有特色的是期末的「三方會議」,家長和老師、學生共同參與。「三方會議」現場,由各學科老師「擺攤」,家長去到不同學科老師處自由交流。每個老師都準備了孩子的成長檔案和學習成果,由孩子先介紹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效果,下學期的學習計劃和願望,老師會有反饋和指導。這種「三方會議」,會拉進三方的關係。
此外,從10月到現在,學校做了全校的家長老師的面對面的家訪,了解家長對孩子的規劃和期待,學校可以提供的幫助和助力。個別現實條件限制無法面對面家訪的,則進行在線的家訪。
除了家長,全域教育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社區和社會的連結。麓湖小學本身就擁有廣泛的社區和社會教育資源,比如這學期,美術的PBL項目「快樂學校,遊戲學校」,孩子們自己搭建了一個木製的理想學校。學校最終將這個項目的展出,放在了麓湖的A4美術館。有時,美術館周末組織的一些關於青少年的論壇,學校的學生也會參與,代表個人,代表家庭,代表學校去發聲。諸如此類,學校與社區很多的組織進行了互動,一些公益的活動都積極參與。社區的一些家長,未必是麓湖小學的家長,但是也可以與學校的老師們進行交流。這種交流,學校與社區已經形成了每兩個月定期交流一次的模式。
此外,社區的一些優勢資源,比如場地,麓坊運動公園足球場,麓湖公園區足球場,紅石公園,美術館等,都可以用來幫助學校打造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是深入的連結。下一步,學校還會跟社區的專家資源進行對接,邀請專家來學校進行交流和分享,從兒童感興趣的、兒童視角出發,讓同學們了解社區,了解社會,了解國家,了解世界。
紅星新聞記者 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