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在買入股票之後都有被套的經歷,而對於被套的股票如何處理會讓投資者的命運出現巨大的變化,也是拉開不同段位投資者的標誌性操作之一,如果股票投資被套你是否會選擇割肉離場,還是選擇死扛到底,待股價反彈?這還真的不能一概而論,但大體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買入股票是做戰略上的布局,有計劃,有步驟地進入,這個時候第一次試倉的被套是戰略性買套,而且是在買之前已經做好了被套的準備,而且走勢沒有偏離自己的判斷,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割肉離場的理由
第二種情況:股票買入之後,雖然沒有按照自己的預判向上走出行情,但是這時的下跌仍然在自己的止損線之上,股票本身的基本面和消息面沒有任何重大的變化,這說明股票當初買入和持有的理由還存在,這個時候做的就是緊盯價格的變化,只要買入的理由還存在,也無需割肉離場
第三種情況:股票買入之後,價格向下跌,穿止損線,這個時候要檢驗的是自己的止損線,是不是科學,如果相信自己的止損線是有足夠的說服力的,這個時候不需要任何的猶豫,因為股票持有的理由已經不存在了,能做的事情就是果斷的割肉離場,防止損失進一步惡化,以至於不可控
第四種情況:股票買入之後出現大的利空,在價格上的表現是連續的跌停板,被套已經是事實,這個時候能做的事情不多,但非常重要的就是去了解利空消息,對於公司基本面對於公司的經營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如果判斷對於公司實際經營並不造成致命的影響,當跌停板打開之後,反而可以少量補倉,但是如果是連續跌停,大概率正確的事情是跌停板打開之後迅速出逃,這個時候所要考慮的不是去搏後面的反彈,而是割肉離場先保命
以上說的是基本情況,但是在談論這些情況的時候要有一個時空背景,在2019年之前,雖然A股也有退市制度,但是真正退市的股票非常少,一些上市公司就算出現公司難以承受的利空,甚至資不抵債,大體的做法最壞的也就是重組,因為上市公司的殼本身還是非常值錢的,而A股過往都是齊漲共跌,4到5年一個牛市輪迴,所以在之前的時候買入某隻股票,就算被套了,扛個幾年下來還是能夠扛得回來,甚至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獲得不菲的收益,這也是之前很多的投資者在股票被套之後選擇死扛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019年科創板的推出是A股註冊制的開始,2020年創業板也實行了註冊制,A股全市場的註冊制推行只是時間問題,伴隨著股票註冊制的推出以及深化,退市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及發呢完善將是對註冊制進行配套補充的必然舉措,大量的公司上市也必然要求那些不符合上市新規的公司大量退市,註冊制的推出也讓上市公司的殼價值大減甚至接近於零,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更傾向於IPO,而不是借殼上市,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投資者買入股票被套不進行及時止損的話,特別是如果碰上連續跌停的股票,風險就完全凸顯出來,買到的公司退市將是投資者不可承受之重,防範買到可能會退市,有退市風險的公司是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最需要防範的事情,而防範此類風險,一是在買入之前進行仔細的甄別分析,二是一旦被套之後在持有的理由不存在的情況下,要及時的割肉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