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博會拜訪「中國跤」教練王同慶老師

2021-02-19 世界武術文化產業博覽會

近日,武博會組委會何竹拜訪「中國跤」教練王同慶老師,得到了王老師的熱情接待。

王同慶老師是中國式摔跤一級裁判、高級教練,八卦掌高級教練,國家一級運動員,中國武術六段,現任北京環亞善撲推廣中心主任、北京市武術協會八卦掌研究學會副會長等職位。

王老師說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徒手武術、器械武術實戰技法豐富多彩。中國式摔跤起源於徒手武術中的一門專門技術,是中國武術中的踢、打、摔、拿四大主技之一,以摔的技術為主體,是一種實戰性強,技巧性高的運動。根據文字記載和傳說,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就有了摔跤活動。在清代,由於官方的大力提倡,成立了以保護皇族為任務的「善撲營」,影視作品中的「大內高手」即來源於此。

王同慶老師在跤壇的藝名叫「巴凌」,師從全運會中國式摔跤冠軍王英華和摔跤名家王文永,是八十年代那一批跤手中的佼佼者。他跤技全面,作風彪悍,成績驕人,而且人忠實厚道,恭謙禮讓,尊師重教,在品德和跤風上口碑極佳。幾十年來,王同慶老師進精研中國跤,孜孜以求中國武術的精髓。為提高跤技,他又拜北京樊派八卦掌名家文大生先生為師,系統練習八卦掌,並將八卦掌的功法揉進了中國跤,使他的跤術更上一層樓。

 武博會組委會何竹向王同慶老師介紹世界武術文化產業博覽會著眼於打造中國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交流的全球第一行業盛會,集武術裝備器材展覽展示、會議論壇、賽事活動、節目展演、人才交流等於一體的的綜合交流平臺。

王老師高度評價武博會並表示將全力支持第二屆世界武術文化產業博覽會。同時表示中國傳統武術面臨著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也面對巨大的挑戰,亟需打破傳統的封閉思維,找準新時期的定位和發展方向,積極促進養生與技擊、傳統武術的價值體系和技理體系等全面協調發展,大力推進武術的社會普及和進校園等活動,傳承中國傳統武術、弘揚民族尚武精神。

武博會組委會也希望通過博覽會這個平臺為推動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The 2nd World Kung Fu Exhibition

展出類型:道教/佛學/太極/少林/峨眉/格鬥/散打/搏擊/拳擊/泰拳/跆拳道/摔跤/柔道/空手道/擊劍

—第二屆中國鄭州國際健身展覽會—

The 2nd World Sports Fitness Exhibition


2018中國·鄭州國際體育產業博覽會

China Zhengzhou Inter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Expo2018

時間:2018年10月18-20日

地點:鄭州中原國際博覽中心

——歡迎加入我們——

www.zzsportshow.com  13716649169(同微信號)

  

西碼股份股票代碼:838185

相關焦點

  • 摔跤名家王同慶:中國跤不僅是競技體育,更是傳統武術!
    前言: 王同慶,師從「摔跤大師」王英華,在80年代摔跤界赫赫有名,曾多次拿到摔跤比賽的冠軍。他技術全面,摔法彪悍,即使是在「中國跤」沒落這些年,也從來沒有放棄對「中國跤」的鑽研、追求和推廣,如今很多大型的摔跤比賽,幾乎都是王老師做總裁判長。
  • 專訪丨摔跤名家王同慶:「中國跤」不僅是競技體育,更是傳統武術!
    他技術全面,摔法彪悍,即使是在「中國跤」沒落這些年,也從來沒有放棄對「中國跤」的鑽研、追求和推廣,如今很多大型的摔跤比賽,幾乎都是王老師做總裁判長。王同慶頭銜: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武術六段)北京市武協八卦掌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少林武校中國式摔跤總教練全烏克蘭中國式摔跤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武術協會中國跤總教練
  • 專訪丨摔跤名家王同慶:中國跤不僅是競技體育,更是傳統武術
    他技術全面,摔法彪悍,即使是在「中國跤」沒落這些年,也從來沒有放棄對「中國跤」的鑽研、追求和推廣,如今很多大型的摔跤比賽,幾乎都是王老師做總裁判長。聯賽舉辦期間,很多拳迷也看到了崑崙決舉辦的「中國跤」展示比賽,對戰的雙方正是王同慶老師和他的徒弟,近日,崑崙決對摔跤名家王同慶老師進行了採訪。王同慶老師不僅是摔跤名將,還是八卦掌名家,對傳統武術也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 完美的中國跤技術——附中國跤現狀分析及全國中國跤場館及師父分布
    再看摔跤類的格鬥運動,由於中國式摔跤不是奧運項目,體制內的運動隊已經不設中國式摔跤隊了,取而代之的是柔道、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等奧運項目,原來的中國跤教練也都去教柔道去了,中國跤在體制層面已經基本被放棄以致絕跡,中國跤就是在奧運導向這種中國特色體育現象下日益枯萎的,現在的中國跤只在民間艱難傳承著。
  • 中國一代跤王田景生!即將再現江湖,為崑崙決中國跤挑戰賽喝彩
    前言:田景生,1964年出生於河北唐山,自幼跟隨啟蒙教練王春明練習中國式摔跤,進入河北隊後,和王彥會教練學習。王彥會是中國摔跤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執委,曾多次在全運會及國家級中國跤比賽中獲得冠軍,為河北省的體育發展,以及中國跤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 中國跤壇元老、原國家摔跤隊總教練李寶如:中國跤不會消失
    一、曾經一度火熱的中國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跤壇非常熱鬧,像北京隊迎戰天津隊這樣的兩地對抗賽,就曾出現觀眾擠掉或擠倒體育場大門的事情發生。兩個地區的中國跤風格不同,特點突出。北京跤手法細膩、技巧多樣,而河北的保定跤則以「快捷、迅速」而聞名。中國跤對於武術散打的貢獻良多,武術散打的許多摔法技擊動作便是源於中國跤。中國武術散打王名將中也有許多人自幼練習中國跤。
  • 中國跤壇元老、原國家摔跤隊總教練李寶如:中國跤不會消失
    兩個地區的中國跤風格不同,特點突出。北京跤手法細膩、技巧多樣,而河北的保定跤則以「快捷、迅速」而聞名。中國跤對於武術散打的貢獻良多,武術散打的許多摔法技擊動作便是源於中國跤。中國武術散打王名將中也有許多人自幼練習中國跤。
  • 沙學周與中國跤的故事:因父親走上習武道路,並把中國跤搬上熒幕
    據悉首期「崑崙決中國跤」挑戰賽將在2020年9月29日,安徽銅陵北鬥星城開戰。近日,有搏擊媒體聯繫並採訪到了不僅自己練習「中國跤」,而且還將「中國跤」搬上了大螢屏的武術名家、知名動作演員沙學周老師,聽聽他的「中國跤」故事。
  • 李寶如老師說摔跤——中國跤也有擒拿和地面控制?
    李寶如老師大家都很熟悉和敬仰,他是中國跤界的老前輩和活化石,我們整理了李老師關於中國跤各方面知識的一些講解,幫助大家更全面的認識這一堪稱最實戰的傳統武術。中國跤來源摔跤呢,顧名思義,這兩個字就是倒了,如老太太摔一跤,小孩子跑跑摔倒了,摔一跤。我們現在作為一種體育運動項目。
  • 內行看門道,「中國跤王」李德順帶你看懂中國跤
    2020年12月19日,「崑崙決中國跤挑戰賽為了能讓大家更好的感受中國跤的魅力,了解這一項目,為此,我們對「中國跤王」李德順老師進行了一次簡單的採訪,請他為我們科普一些在中國跤比賽中一些常見的技術動作和專業術語。
  • 痴心傳承 百年快跤 訪市級非遺保定武術快跤傳承人安鴻喜
    在清真寺街長大的他,耳濡目染,四五歲時就對快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隨叔父安松泉和尹長祿老師學習摔跤武術,隨馬子明、馬子榮等老師學習武術快跤基本功和各種徒手、器械套路。1960年,安鴻喜在保定市體委舉辦的運動會上獲武術全能獎,後更在省、市武術表演中多次獲獎。可貴的是,安鴻喜老先生堅持練功幾十年如一日,從未停止。安鴻喜說:「練這個很苦,過程也很枯燥,全是憑著興趣、熱愛和堅持才取得了成就。」
  • 專訪丨著名動作演員沙學周:師出中國跤名門,將中國國術搬上熒幕
    近日,我們有幸聯繫並採訪到了不僅自己練習「中國跤」,而且還將「中國跤」搬上了大螢屏的武術名家、知名動作演員沙學周老師,聽聽他的「中國跤」故事。因為這部電影反應了沙學周與「中國跤」的情節,並投入了他巨大的心血,所以也是沙學周自己目前參演過最滿意的影視作品。他認為,《一代跤王》是向「中國跤」前輩們致敬的一部作品,也希望藉此將「中國跤」推廣開來。
  • 冠軍專業戶王銀鳳,出戰「跤壇英雄榜」!
    中國跤鄉忻定原,民間撓羊歷千年跤場男兒美名揚,鏗鏘玫瑰也留芳忻州城有崔家人,定襄還有朱家軍,原平市裡劉三雄
  • 常達偉:秉承先輩宏願,弘揚保定快跤
    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因地域、民族及技術風格不同,中國式摔跤形成北京摔跤、天津摔跤、保定快跤、濟南摔跤、山西抱腿摔跤、內蒙古搏克等不同流派,百花齊放,各具風採。保定快跤作為中國式摔跤的一大流派,以鮮明的風格特點、高效的實用價值聞名於世,在近、現代湧現出眾多威震跤壇的高手,其中的佼佼者「花蝴蝶」常東升先生在上世紀40年代末旅居臺灣,不僅在寶島傳承保定快跤,還將其推廣到歐洲、美國、東南亞等世界各國,被譽為「現代摔跤之父」(見《保定體育志》),其長孫常達偉先生不僅繼承了祖父跤技,還秉承他弘揚保定快跤的宏願,30多年來不辭辛勞,奔波於世界各地,不遺餘力地傳承、推廣
  • 傳武高手在民間,聊一下北京的中國跤高手!
    最初接觸中國式摔跤,是我在石家莊上初二的時候。當時正值文革中的「複課鬧革命」,但其實學校並不上課,於是我們這些精力旺盛的半大小子,就把注意力投向了中國式摔跤,由同學引薦認識了當時在清真寺邊上住的李蘭田老師,李老師是「回回楊八爺」的大徒弟。
  • 跤好朋友多,摔出我天地——記全國摔跤冠軍王彥龍
    這種興奮之情已經到了溢於言表的程度了,因為當時在場邊的沈國偉教練(一代中國跤名師沈玉斌之子)立刻看到了王彥龍的狀態,就主動問王彥龍是否想上場摔摔?他興奮地連說了好幾個「是」,於是沈教練馬上就將他引薦給此時表演的負責人雙德祿師傅。雙師傅問王彥龍祖籍哪裡,是否會摔跤?他自我介紹了祖籍山西,因為怕說不會摔不讓上場,王彥龍就謊稱會摔。
  • 直隸國術館 保定快跤傳承的希望
    出席此次頒獎儀式的嘉賓有保定市體育局、市民宗局、蓮池區政府、區政協和區教育局領導,北京國際武交會摔跤項目的裁判長,以及保定中學、南溝頭小學的校領導,這些領導對直隸國術館的重視讓館長白鶴江更加堅定了傳承和弘揚保定快跤的信心。大會開始後,館長白鶴江、裁判長王同慶、市政協常委李同聚和學生家長代表先後發言。
  • 中國跤實戰功夫,散打雲手掀源自傳武!
    中國跤的起源和發展 中國跤是以摔的技術為主體的,起源於徒手武術中的一門專門技術。它是中國武術中的踢、打、摔、拿四大主技之一。後來它和踢、打、拿分開了,集武術各個門派擇取的精華徒手動作,自成一門。
  • 中國跤文化 | 一代跤俠中國式摔跤大師李明元的傳奇人生
    20世紀的60年代中,北京跤壇出現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身高中等個子,面似銀盆、兩道劍眉,一雙眼睛總是笑嘻嘻的,壯二棒子,大勺胯子,太陽穴鼔著,眼睛努著,腱子肉橫著,四稜胳膊起金線,撂起跤來兩眼刷刷放光。他就是1964年北京市摔跤錦標賽金牌得主李明元。
  • 「最後的跤王」李德順:「中國跤」是全世界公認最全面的體育項目
    近日,我們聯繫採訪到了被譽為「中國跤沒落前最後的跤王」——李德順老師,聊聊他與「中國跤」之間的故事。 很多人認識李德順老師是通過一部名叫《再見跤情》的紀錄片,片中講述的正是李德順對「中國跤」的熱愛、執著,當然,也有對於現實的無奈。